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66|回复: 34

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3 22: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坛子上的梅州老乡还有人知道梅城的旧地名和典故吗?
如:老梅城的范围、上市和下市、南门河在哪里、护城河在哪里、上水和下水话指哪里的、金山顶有什么、曾井的来由、梅城八景、针嘴巷在哪里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3 2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根據我的了解:
上水话:梅城以西者
下水话:梅城以東的:松口,雁陽...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3 2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所谓曾井,乃南汉时程乡(今梅县)县令曾芳所凿,泉清凉而甘,宋仁宗曾赐"曾氏忠孝泉"五字.南宋咸淳七年知州蒲寿晟建亭于井上,州进士杨圭题其梁曰:"曾氏井泉千古洌,蒲侯心地一般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3 2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哈哈,yanxiuhong9对梅州还是很了解的哟,这个“水”指什么?
jxzhou16,是梅州老乡吗?但我所知的“曾井”是因为这曾姓县官在梅州发瘟疫时在此井投放药材救了许多人而得名,不知对否?请指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4 0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我家鄉靠近梅州(10里外的平遠),贑州(8里外的尋烏),身在福建....閩粵贑三省的客家都覺得親近,都沾邊,應該很正宗喔!

因此,由本版來監管論壇,算是 天造地設吧:)

我聽 韶關大學 校長 林立芳 提到過, 上水话,下水话.

這个"水",應該指 梅江水 吧.

上水----梅江上游
下水----梅江下游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4 0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完全正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4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不错,有关曾井在县志和州志均有记载.

版主所指:“曾井”是因为这曾姓县官在梅州发瘟疫时在此井投放药材救了许多人而得名.这是对的.因为据记载,宋皇祐五年狄武襄公征侬智高,军士疾瘴,祷于井,水溢饮之而愈.

另,所谓上水\下水,正如严教授所说,水即梅江也.

上市\下市,金山顶以及梅城八景,等在方志上均有记载,惜手边没有,详细内容难尽述.但似乎记得,现嘉应大学校内的饶公桥是旧时梅城八景之一,名曰"饶公晓月".

吾乃一新手,见论坛热闹,特上来学习,希望加强交流,谢谢.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5-24 16:57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4 1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本人提出这些现已被人们淡忘或因改造消失的旧址,只是为了使年轻一代有个认识,不至于“地方志有记载或老人说过”,但自己住在附近都不知道。
上市、下市以南门河为界,梅江为方向;金山顶在博物馆上,上面可俯视老梅城,有一亭一墓,墓传说是太平天国的康王的“假墓”或衣冠冢。梅城八景具体的我也记不全,名字更记不了,只知道梅江桥、金山顶、饶公桥、南门河、文庙、文化公园等几个地点。
南门河在现在的“剑英桥”,原来是梅江与程江交汇处,有一个“乌龟饮水”的古老传说,旁边原有“八角厅”,十几年前搬迁时还发现压在厅下的千年乌龟,当时为各大传媒所报道,等等。
欢迎大家一起来发掘这些快被遗忘或已经遗忘的旧址和典故。
[ 本帖由 salwen 于 2003-5-27 14:48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14: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看来很多梅州籍的年轻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或不感兴趣,跟同是国家历史名城的潮州、潮州人比起来,不禁令人叹息:说起潮州典故或名胜,许多潮州人都是如数家珍。唉……不想说下去了。
[ 本帖由 salwen 于 2003-5-27 14:58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1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真是惭愧,我虽然说是梅城人,但对梅城的认识可谓十分有限。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乡土教育的缺位也是重要的原因。这或许也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梅州的年轻人都乐于把他乡当故乡的一个因素吧。
老梅城的范围,我想大约主要就是仲元路和凌风路两条老街。往北不会过了金山顶,往东应该以梅江桥为界,往西大约是到城西大道。仲元路和凌风路上的建筑应该是民国初期的
风格,应该是有保护价值的。可惜现在已不复往日繁华,越来越显得残旧了。前一段还从义化路那一段搞了改造,反而搞得很不协调。肉食者的心血来潮历来都是可以改天换地的,看似宏伟,其实是留下为后人笑的话柄而已。
有一次在参观叶帅故居时,看到有一张金山顶的图片资料。和当时已有的关于金山顶的概念竟有极大的出入。那张图片上,金山顶周围没有什么建筑,以其高度看,当是可俯瞰老梅城。现在周围已有各式各样的建筑,金山顶湮没其中,哪还有什么梅城八景的风韵?
以上关于老梅城的一些情况,全是我个人的感性认识,无任何考证可言。有错勿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23: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mzkegaren:有此反思,殊为不易。我的个人感觉,错在地方官员没有意识。我也是梅城人,懂事至今,从未见过、听过梅州的教育会有意识地宣传客家文化,甚至政府和媒体在近年来搞一些项目,如客家大会、客家围屋、客家饮食等等,都是为了政治和经济需要,当然这些我不反对,但是却害了年轻一代,守着宝山不知宝,象说什么“你阿婆的尿盆也是文物吗”这样的领导,简直无地自容,我幸好家族有些传统和特殊情况(家事不宜公开),加上本人学文史,懂得一些。据我所知,亲友的后辈中能知其一二者,寥寥无几(包括许多高学历者),呜呼,客都梅州,将是梅雁的宾馆代名词了。真的我不想再说这些了,再说我可要骂人了……
还是谈谈典故吧。老梅城:旧社会时期,是有条护城河的,现在的金山顶旁边、东较场边(邮电局前),有东、西、南、北门,往东到水巷子,往西大概到工宫附近,南到南门河,北到金山顶旁;我记忆中的梅城(八十年代初),东山中学附近、梅江桥、南门、梅兴路、马石下、赤岌(YIN )岗的范围,当时有环城公路、环城赛跑;八十年代中后期扩展到江南一带。
我不想诋毁梅城,我在1997年就在梅城五洲城买了地皮建了房子,希望能经常回家看看,把我的儿子的根系在梅州(特地把他留在梅州到三岁),但我们的父母官却只顾着升官发财,搞些“形象工程”,搞些花招,把一个历史名城弄得跟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模一样,所谓的“一河两岸”,到处都是,但客家之都又在哪里?干吗不学学近的如潮州,远的如周庄呢?一个文化之乡难道只有工人、农民出身的才能做地方官吗?老“三乡”之称现何在?什么新“三乡”也好意思说出来,看看人家的人才、水果、茶叶、足球、华侨,崖等人的面都红。对不起,又走题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9 23: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to salwen:
一:你所说的说出“你阿婆的尿盆也是文物吗”这句“名言”的我知道是谁,人家可是现任省级干部的哥们哩,谁奈他何。不过这句话用客家话说出来也是挺有趣的,算是一种黑色幽默吧。
二:你不说倒不怎么觉得,你一说倒真想起现在梅州给人的印象大概就只剩“雁南飞”了。客都客都,连客家话都要给赶出各种声像媒体而后快,真不知情何以堪,惶论其他。
三:从你所写来看,你大概在八十年代中期离开了梅城。而我正好是在这时从外地回到梅州。除了中间出外求学和现在又在外面混,梅城这近二十年来的变化我可以说是比较了解的。到九十年代初,你说指的老梅城的区域还是相当繁华或至少可说是人气很足的。特别是仲元路和凌风路、泰康路,当时住在那里的人应该是梅城比较有钱的人吧。那一带的大街小巷还留着我关于老梅城的美好回忆。至于江南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我记得在1985年现在梅州市政府所在地附近还是相当荒凉的景象。城市当然是要不断发展的,我只是独不明白可以大搞新建设的地方很多,象江南和新县城以及现在搞东山片,而老城区完全可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实现其在新时期的价值,何必搞成现在的四不象呢?不过这是整个中国范围内都存在的问题,不独梅州然。
四:你希望你的公子根系梅州,想法和做法都是让人激赏的。只是在这里我冒昧地讨论一下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我一个祖父辈的亲戚,他的儿子在梅州住过了若干年,会讲客家话的。后来举家到了广州二十多年了,客家话还是记得的,但即使与他父母交谈也往往说广州话。而到了第三代已经完全没有说客家话的概念了。他见我到了他家说客家话,觉得我是怪物。这其实怪不了小孩子,他们没有任何错,也怪不了我父祖辈的亲戚,他们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我只是觉得有些不可名状的悲哀。我以后也许也会在外面混生活了,如果以后我和我的后代要用他种语言来交流,对我而言,是又一种黑色幽默吧。
拉杂这了许多,还有些话没说完,但时间晚了,有空再补上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30 2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哈哈,mzkegaren,我们是同龄人吗?我是86年梅州中学高中毕业的。有许多观念相似,跟二十多岁的可能有代沟了——我表妹说的。
其它的先不谈,先说说你的第四点,我的观点是:
1、本人力量有限,不能做“振臂高呼”的人,只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务实不空谈;
2、你所指的例子正是我们客家人,最起码是我们身边的普遍现象,很惭愧,我的至亲(不出两代的)就有此事,表弟、堂弟中不能说客家话者十之三四,只不过是在北方和海外,这也使我得以警惕,故此,无论如何,我儿子必定要把客家人的根留住,只要有可能,我会将这个观念流传下去,给我的后代;我有一亲戚(现在台湾),据说他培养子女的家乡观念是每年年三十在祖宗灵位前上香,用客家话高念“崖屋卡是梅县XX地XX路XX号,崖公是XXX……”才给压岁钱,日久月累,他的子女(年纪与我相若)不单一口纯正的客家话,而且家乡观念特浓;相反,我的亲伯父、亲舅舅五六十年代到了外地读书,娶了北方人,对子女没有任何的客家文化渲染和传播,除了其中一个表弟因为特殊原因送回家乡抚养而精通客家话外,无一能说者;我有一些同事或同学也有类似情形;经我观察和简单调查,发现客家人子女不会讲客家话,不外乎此二者:娶非客籍老婆,环境使然;自身客家口音较浓,难以学习普通话或当地语言,惟恐被人嘲笑,冠之以“乡下人”,故此下定决心不让后代受苦,一出生便教其普通话或当地方言,这一情况多半体现在五六十年代前出门的长辈。其实,现下的小孩,不用刻意教授,已经能用多种方言交流,而且,我觉得客家话并非“乡下话”,我认为梅县是文化之乡(相对)其语言很多人都羡慕(起码在深圳的客家人),客都嘛!对此深圳本地人底气还不足的,不信可问问。
3、有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客家文化的流失和危机,比如我上个月参加同学聚会,有一同学带了儿子,但一句客家话都不会说(其丈夫是潮讪人),被我们数说了一顿,许多同学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差,何不让子女学会“阿姆话”;确实,八十年代成长的人有几个的普通话不好的,更不用说当今的年轻人,但“阿姆话”可就不易学的正宗了。
如此种种,不外乎提醒客家人“毋忘祖宗语”,从自身做起,空谈无用!
[ 本帖由 salwen 于 2003-6-9 21:35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8 2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請問有人知道曾井五馬坊的位置嗎?

PP敬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9 2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问梅州老乡有关梅城的旧典故

致ipyunkit:不知你想问的是曾井和五馬坊两个地名,还是合二为一的,我只是知道曾井在现在梅州市印刷厂内,即原市塘唇,现是中山街与三角塘交汇处;另一五馬坊,恕我孤陋寡闻,不知在哪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