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8 13: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岩 《魅力龙岩》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26日 16:25)
编导:照那 迎旭 摄像: 达布 杨志杰
中国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俗称闽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使龙岩发展成为环南中国海的经济文化重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龙岩是惟一一个以“龙”命名的地级市。那么,龙岩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1000多年前,为了躲避战乱和灾荒,大批的中原人,历经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来到了闽西。
在闽西的崇山峻岭间,人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岩洞。
岩洞里优美的风景令人们惊喜不已,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加令人惊喜的发现,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一条形象逼真的"金龙",凝结在岩洞里的石壁上,时隐时现,凌空飞舞。
于是,人们把这个新发现的风景溶洞称为龙岩洞。从此,这个龙岩洞成为了当地风景最美的地方之一。加上洞中有龙的传说。自唐朝以来,这里历代都是一个游客云集、香火不断的胜地。
今天,在古洞的半壁石崖上,还保留着完整的《龙岩记》。《龙岩记》清楚的记载了关于龙岩洞的传说 。 “龙岩”这个地名,就是以这个古老的岩洞命名的。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那条金色的龙,也许只有对龙怀有深深眷念的中原人,才会把在他乡意外发现的图案,视为龙的图腾,那一刻,这个岩洞上的图案一定深深的触动了他们。也一定抚慰了他们远离故土的辛酸。
据考证,龙岩洞是华夏汉人南下百越后,最早以龙图腾命名的地名。南迁的中原人来到了福建山区,也把龙的图腾崇拜带到了这里。
龙岩洞几经风雨,渐渐没有了往日的繁荣景象。那么今天的龙岩人,又是怎样表达对龙的崇敬之情呢?
这里是龙岩的姑田镇,元宵节快到了,为了一年一度的民间风俗“游大龙”,龙岩姑田村的村民开始制作龙头。在这个地区,能够负责制作龙头是一件很值得荣耀的事情。
游大龙在闽西的民间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其中包含了许多特殊的讲究,其中,最讲究的就是游大龙所用的龙珠和龙板, 在这个祠堂里,专门供奉着龙珠和龙板。当地人把抬龙头的龙板视为有灵性的神物,所以龙板只能放在祠堂的屋顶上。
龙板不能随便放,制作龙头就得更加用心了 。制作龙头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工程,负责作龙头的人要从很早开始动手制作。每次制作龙头的时候,他们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这里是汀江的源头, 闽西是汀江、九龙江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河流总会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沿着汀江,龙津河两条流域,客家和河洛两种文化,都裹挟着古老的中原遗韵,既迥然有异又和谐交融。
在龙岩人们把城郊的汇水口称作龙门,把江水称为九龙江,把环绕龙岩城的九龙江上游称作龙津河,建立城市标志为龙门塔。
在龙岩,山有龙山,水有龙潭,甚至在房屋庙宇,雕梁画栋上都刻有龙的造型。这种强烈而浓郁的龙文化气息,衬托了中国南方龙文化在龙岩发展的轨迹。
在龙岩上杭县丰朗村,有一座“李氏大宗祠”,这是一座古典式的庙堂,是为纪念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立的。
今天是李氏后裔谒祖的日子,从清晨开始,到李氏大宗祠祭拜的李氏后裔就络绎不绝。其中还有许多人是从海外专程赶来的。
李火德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后裔奇多,而且不断向外播迁,繁衍发达。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李火德的后裔分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和海外13个国家。
而且,极具开拓精神的李氏后裔英才辈出,有不少各行各业的出类拔萃者,其中还有清朝大学士李光地等一大批名人。
在李氏大宗祠大门牌坊楼上,刻有“恩荣”两个字,这是清道光皇帝恩赐的。为了建筑这非凡的建筑,李氏后人历时三年,花费了白银二万余两。
李氏大宗祠被称为"客家第一宗祠"。
气势恢宏的李氏大宗祠,是客家人南迁历史上创造的辉煌。
李氏大宗祠的拜祖活动开始了,在这个祠堂里,聚集了从天南地北专程赶来的李氏后裔。这是一场隆重的仪式。是南迁的客家人纪念祖先、延续香火的精神寄托。
今天的客家人,依然用祭祖的方式凝聚力量,用祭祖的方式延续香火。这恰恰又和古老的中原文化一脉相承。从古到今,中国人就很在乎香火,用香火旺盛比喻人丁兴旺和吉祥如意。
当香火被点燃的时候,人们的虔诚,就会化作一种心灵的默祷,当香火被点燃的时候,香火就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物质意义。
与其说这是个普通的家祭,不如说是对中华民族一切始祖的公祭。这种东方式的寻根问祖和落叶归根,在龙岩无处不在。
这是坐落在闽西群山间的一个奇迹。客家传统民居的代表永定土楼。永定的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据说在永定有两万多座土楼,南迁的客家人就在这崇山峻岭间聚族而居, 凝结着血缘关系,维系着家族的谐和。这些壮观的土楼,展示了客家建筑的神奇,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土楼是一幢了不起的建筑,是客家人长途跋涉后安宁的栖所。
“采茶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在采茶歌舞中,"茶婆"是很受欢迎的角色,民间艺人温七九扮演"茶婆"已经几十年了。
龙岩采茶灯的音乐,因为韵味独特,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文库,永久保存。作为一种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采茶灯在龙岩已经流传了一百五十多年了。
在龙岩,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一定有采茶灯,采茶灯已经成为了龙岩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龙岩另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单元,“古汀州”也鲜明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的长汀,就是过去汀州府的府治,古汀州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年), 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一度成为盛唐至清末时,历代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生活在古城墙下的邹老先生,已年过古稀。他经常到古城墙下的小书店看一看,因为小书店里代卖邹老先生写的书。其实,邹老先生卖书的目的不是想赚钱,他把卖书的钱全部捐献出去,想为修复古城墙做点贡献。
邹老先生一生撰写和编辑了很多书,都是和汀州历史人文有关系的书籍,所以他知道这座古城的价值。 对古老的城墙也有着特殊的依恋。
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风雨飘摇千百年后,依然古韵悠扬。古城墙太古老了,似乎在每一块砖上都写着它的岁数。这座美丽的小城今天依然古韵丰存。
这是长汀迄今保留着的明清古街区,从中依稀可辨逝去的辉煌与繁华。在这条街上,还留存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在工匠们的精心雕刻中,龙依然占据着醒目的位置。
在长汀的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十送红军”。这和长汀的历史有关,正是因为这段光荣的历史,长汀的名字又一次被人们深深的记忆。
在长汀还有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创办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建立第一个中央苏区县级红色政权。
这些红军被服厂、红军军工厂、中华织布厂等一批中央苏区的骨干企业也相继在长汀成立,所以当时的长汀成为了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长汀还是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一座小城,容纳了这样丰富的革命文化,恐怕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今天,当我们走在龙岩的大街小巷,听的最多的是采茶灯欢快的旋律,看的最多的是人们舞龙的场景,这欢快的旋律和游动的飞龙载满了对龙岩吉祥的祝福。
今天的龙岩人,是从肤色到血液都在龙的气氛中浸染过的龙的传人,他们因为龙的精神而凝重和不朽,因为龙的精神而刚强坚韧,生生不息。
2005年的春天,在龙岩的大地上又诞生了一条钢铁巨龙。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