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0-26 10: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25 16:58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一个福建人怎么了?你去过五华?告诉了,我在70年代就下乡到了五华,在那里呆了近20年,五华的情况我比你清楚.现在,除了五华城里有一部分独生子外,大部分都是三个儿女.
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防止今后中国人口剧减
文章提交者:中山水寒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停止计划生育也难以防止今后中国人口剧减
--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的低生育意愿
作者:水寒/中山水寒 familyyi@yahoo.com
初稿发表在光明日报网络周刊《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uploadfile/2005-9/2/...92134413686.DOC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948
一、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需要稳定什么样的“低生育率”
二、中国能有1.8的生育率吗?
三、从政策生育率看目前生育现状
四、从越南的计划生育看中国的人口现状
五、经济结构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决定了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意愿和“超低生育率”
六、如何在新时期稳定在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低生育率”?
一、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需要稳定什么样的“低生育率”
“胡温新政”,新在哪里?新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新在“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以人为本”是前提,“可持续发展” 是道路,“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这些都是在付出承重的代价后经过痛定思痛才提出的。
周公、管子、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先哲都先后论述过“以人为本”,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明太祖朱元璋也说过:“人者,国之本”。综观历史,凡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时期都国运昌盛;而视百姓为草芥的时期都国运不昌。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孔子所提出和谐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从食古不化到食洋不化,经过近百年的痛苦实践到现在的“胡温新政”回归古代哲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表明中国式的道路探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胡主席、温总理都说过要“稳定低生育率”,但没有具体定义这个“低生育率”。中国缺的不是学者而是战略家,胡主席、温总理不是人口学家,但“胡温新政”是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国的长远发展策略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在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中国的人口学界不应该再缩手缩脚了。如果说胡主席、温总理是设计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厦总体框架的话,那么人口学界就应该作为建筑工人为这个大厦增砖添瓦。但可叹的是,中国人口学界和计生委仍然拘泥于过去的思路和机制,不但不能提出预见性的思路以供国家领导人作战略决策,甚至还跟不上国家领导人已经提出的战略思路,比如说国家人口战略组成立一年多了,但是至今没有明确回答何为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低生育率”,导致基层干部认识紊乱,以为生育率越低越好(上海生育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了,在其他国家的话,市长应该千方百计鼓励生育了,但是上海现在连二胎都不敢放开),以至于人口问题不但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日益严重。胡主席意识到人口学界和计生委的思维缺陷,明确提出“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机制”,足可见他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对人口学界“恨铁不成钢”之情言于溢表,调整人口政策也可反映出胡主席有治理大国的信心和能力。
其实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不难理解“稳定低生育率”其实就是要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相对于1960年代的6.0以上的高生育率,世代更替水平2.1当然是低生育率),理由如下: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生育率应该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政治、经济、国防、文化、民族心理的安全都依赖于人口安全,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妇女平均得生育2.1个孩子(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考虑到单身人口的存在和显著上升的不育人口比例(10-15%),主流家庭应该生育3个孩子。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相当于掠夺性利用人口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