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带--西部客家第一镇 【东方晓】01-08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9日 15:06
新年伊始,艳阳高照,暖意融融。与朋友虫乙、林卡相邀,去成都近郊的洛带古镇游玩。那繁华省城与静谧小镇的反差,沸腾都市与平静老街的交替,使我们有了将几百年时光压缩融合在一起的诸多感受。穿行于老街古巷,清风牵动着舒展的镜头;几番惬意的游动,明媚的阳光便将古镇在胶片上曝光出迷人的光影。虽然只有一天时光,仍是快乐多多,令人难忘。
被誉为“中国西部第一镇”的洛带镇,地处成都东郊的龙泉山脉西麓,一面靠山,三面临川,西距成都17公里,北距成渝铁路洪安站8公里,南距成渝高速公路龙泉站3公里,素有“东山重镇”之称。 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现存于街上的“广东会馆”、“川北会馆”和“江西会馆”等,乃是他们昔日落籍洛带的标志与见证。
来到镇上,路边即是由市区迁建而来的川北会馆,该馆是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址在成都市卧龙桥街,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于成都市旧城改造的需要,该馆原貌迁至洛带镇,工程总占地五亩。来到大门前的石梯前,林卡开始享受免费拍照的欣喜。我用传统相机,虫乙使数码相机,林卡则是导游兼职模特。在一间客家卧室,古朴典雅、特色鲜明的布局,蓝花帐、被,雕花古床,土漆家具,看得我们一时兴起,即兴来了段小品:虫乙斜躺太师椅上,扮老爷样闭目养神;林卡屈膝躬身做丫环状,为虫乙捶腿;我则忍住笑拍摄收藏了这段精彩的演出片段。
出门步入老街,有些地段的民居正在进行“修旧如旧”的撤建和修缮,街上行人不多。洛带因其千年古镇的悠久历史和客家移民的西进运动,积淀下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一街七巷子”和“五馆一园”最具代表性。洛带古街主要由上下街和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糠市巷组成。过去入夜后,主街上下山门和七条巷子的棚子门一关闭,古镇就构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
来到广东会馆,我和虫乙兄弟先在馆外拍了一张全景。该馆为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称“南华宫”,清乾隆11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坐北向南,主体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房顶覆盖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馆内有石刻楹联条幅,联文取意及书法镌刻堪称上乘。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该会馆现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乃至全国保存和维修得最好的会馆之一,据说还是清代留存至今最为雄伟的广东会馆。
该馆的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也绝无仅有。海内外友人和客家乡亲来此参观,无不赞叹该馆建筑的文物价值,赞叹馆中挂有的当代蜀中客家人的书画作品和客家茶社的乡土文化氛围。1998年金秋,美英合拍的电影专题片《上下千年》在此采景,拍摄这座雄伟精雕的清代移民会馆,拍摄清代移民后代在会馆中的活动。广东电视台1998年夏拍摄的大型客家专题片《中国客家人》,特在洛带广东会馆拍摄四川客家人在此环境中款叙乡情的场景。
利用院内的“鸡公车”道具,林卡虫乙这下来了个换位反串。林小姐车上坐,由老爷沦为农夫的虫乙车后推,绕院坝一圈,又耗我胶片数张。当我跑到戏台上为他俩俯拍时,老板却以“游客止步”为由,把我“请”下了戏台。原来戏台两边的厢房是老板的住房及客房。没想到,仅一小会儿功夫,帅哥老板竟找到我说:王哥,我认识你。经他提示我总算想起来,老板叫杨明,曾在内江开商会大茶楼,还是市摄影协会的理事呢。而今,跑到洛带来承包经营广东会馆。
真是巧,一直想上后殿二楼拍照的林卡和我,由于楼门紧锁无法上去。这下好了,东方兄他乡遇故人,杨老板当然为我们大开方便之门。先由林卡上楼摆Pose,虫乙和我在楼下为她拍摄,尔后东方亦上楼拍到了几张光影效果不错的古楼照片。
沿老街往洛带公园走,在街头拐角处偶遇一姓叶的80岁老太,我感觉老太神态不错,当时光线也好,就与她搭讪套近乎,然后抄起相机拍照。林卡回头看见,就转身配合我一起调动老太太的情绪,让我抓拍到了几张叶老太表情自然的照片。
在川北会馆参观和在广东会馆吃午饭时,林卡都想找人交流一下客家话,可惜年轻的服务员大都不会,或仅会一点儿,让她有些扫兴。这下可好,林卡与老太当街一站,彼此熟练地说起了客家话。我,听得一头雾水;她,玩了一盘“洋格”。
洛带的确是川内一个奇特的“方言岛”。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洛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那浓浓的客家乡音。在这里,无论你走到哪里、做些什么,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听到那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广东话”,这一切仿佛使我们有一种置身于广东梅县等客家聚居区的感觉。据了解,原来当地客家自入川以来,一直恪守了“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祖训,在家庭生活中和同族的交往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只准讲客家话,否则将被视为对祖宗的背叛和不尊。正因如此,他们的语言才保留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他们普遍都能同时讲四川官话即“湖广话”,但一般都只限于对非客家语者和某些正式场合,除此之外仍我行我素坚持“乡音不改”。由于洛带的客家主要来自广东的梅州和惠州诸县,因此他们的客家话也就很自然地与其大同小异了。
进洛带公园,东方我因陶醉在先前的快乐拍摄中,一不小心左脚踏响了“地雷”,鞋后跟的“金黄浆”一路污染着周围的空气。看着频频在沙堆上、水坑边踢擦鞋跟的我,虫乙、林卡及时给以安慰:东哥要发财,要发财。 ^_^
洛带公园位于凤仪巷北,占地约60余亩。于民国17年(1928年)由洛带民国团总、袍哥舵把子刘惠安倡导地方群众和袍哥码头集资修建,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茶社幽静,亭榭廊柱木刻楹联,古风浓郁。主要建筑为四馆、三亭、一祠,加之一方水池,广种莲藕,曲桥相通。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是园内的“女茶社”,这是过去客家妇女集中休闲品茗聊天的场所,不纳男宾。其间一副”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的对联,就是当年客家妇女拥有与男性同等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见证。
江西会馆是晚清时由江西籍客家移民筹资兴建。从北向南,主体建筑由乐楼、左右厢房、院坝、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185m2。该馆整体布局严谨,空间安排合理,尤其是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一个小戏台,其构思独特,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该会馆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经常被影视界选为拍片场所。走累了的我们,本想在此喝茶小憩,因院内玩儿麻将和休闲喝茶的人已很多,虫乙建议回我那各老乡处去喝茶聊天。
返回广东会馆路上,我们沿街慢慢地欣赏独特的客家建筑。洛带镇老街的建筑以明末清初的风格为主,这些民居多为单四合院式,“二堂屋”结构,门外为小晒坝,门内为天井,天井上方正中为堂屋。屋脊有“中花”和“鳌尖”作装饰,屋顶多以小青瓦覆盖。客家民居冬暖夏凉,通风和采光都很科学。现镇内的巫氏大夫第即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来到一家经营古董的小店内,虫乙看到桌上有一少见的水烟壶,想当老爷的瘾又上来了,只见他背靠古椅,嘴含烟枪,做踌躇满志样。这次林卡不想再当丫环,而是用虫乙的数码相机给他来了张“李老板”写真。呵呵。
一天的行摄匆匆,直到日头即将西坠,我们3人才游兴未尽地在龙泉驿车站分手告别。洛带作为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小镇,至今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客家民居、会馆、习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是深刻。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领略街巷宅院的古风古韵,以及清末民初的客家习俗,使我们在新年之际,感受了一番温馨恬淡的舒适情怀。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等建筑的恢弘气势,雕梁画栋的豪华精美,透出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为我们的摄影提供了素材,给我们的交流增添了话题,为我们2004年的游山玩水、行游天下,开了一个好头!
(编辑:红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