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5|回复: 12

【转帖】客家精神成都的宝贵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8 1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精神成都的宝贵财富


  “客家儿女,龙的子孙,迁徙万里,万里龙行,落地生根,世代昌盛……”
  300多年前,客家先辈们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中长途跋涉入川,创建家园;300多年后的今天,天下客家聚蓉城,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成都隆重开幕。
  今天的成都,有140万客家人。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是今天成都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客家入川  心不变

  客家人,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客家人是指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的汉人。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教授认为,客家人主要是指生活在闽粤赣一带,讲客家话的汉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原,后裔分布在其他地方。
  陈世松认为,客家人入川后,在四川形成了几个大的聚居地。成都的客家人约有140万人,主要分布在龙泉驿、成华、锦江、郫县等地,而龙泉驿洛带则是客家人繁衍最旺盛的地方,大约有30万客家人分布在以洛带为中心的龙泉驿北部片区。在龙泉驿的洛带、万兴、洪安、黄土、西河、十陵6地,85%至98%都是客家人;第二大块分布在仪陇,约有10多万人,成为四川的客家大县;第三块分布在荣昌、隆昌等地,有30万人;第四块分布在西昌的黄联关镇。此外,全省还有38个县的客家村落。全省客家人总人口近300万,是中国客家聚居的五大省份之一。其中至今能讲客家话的有150万人以上,客家语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

  镜头一中华客家第一镇

  成都东郊的洛带镇是有名的客家古镇,客家人近两万,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主要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虽然客家人早已融入当地,但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客家文化,客家话,客家人的历史传统、文化形态、生活习俗。

  镜头二中华客家第一村

  据“中华客家第一村”所在的狮子社区的钟培成介绍,迁来时仅37户,现有700户人,近2000人。98%以上是客家坐地户。虽然与天回、青龙、龙潭等相距数公里,且毗邻大城市,但客家风俗保存完好。结婚坐轿子,安葬时依然披麻戴孝。重视修家谱,而且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幺房理家谱”。有一户廖家曾耗资上百万请人修家谱。
  钟培成说,尽管地处成都近郊,但说客家话一直保留了下来。过去,这儿的人说客家话,会被认为很土,有些小伙子出去连朋友都不好耍。现在时代变迁了,大家说客家话都扬眉吐气了,有的村民哪怕是到了美国,都保持说客家话。现在我们这儿的村民人人会说客家语言,“开会时可用客家方言与大家交流。”
  村主任黄荣明家,先祖从黄土高原迁移之始,就将已逝祖宗的骨头拆分给迁至各地的子孙,不得舍弃,表示“神灵不灭”。黄荣明祖上迁居过来时,也分得一小截骨头,用红布包好,用罐装好。“这是对祖宗朴素而又真实的承认”。
  客家聚居地,一般建有五谷庙,祈求五谷丰登。钟培成说,这是客家人农耕文化的体现。每当收获季节,新米煮饭,首先要喂狗。因为客家传说,是狗用一身皮毛从外地为客家人捎带回来粮食种子。

  二、逆境自强 抱成团

  五次迁移遍布全球

  客家人的祖居大概在黄河流域一带,原是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居民,后来因“五胡乱华”、北宋灭亡南宋成立等因素相继南迁,辗转流离他乡,被当地的居民称为“客人”,于是就有了“客家人”的出现。
  据介绍,中原先民经5次南迁而形成客家人。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还有赣州东部各地;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第三度迁徙;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形成今天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近1亿的庞大客家族群。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70%以上是华人,而这些华人中绝大多数是客家人。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衍,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陈世松说,历史上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移,因此有人用“东方的犹太人”来形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充分显示出客家人历经艰险、勇于开拓的性格,彰显出客家人超强的社会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勤劳智慧改天换地

  客家人世代迁徙,过着漂泊、动荡的生活,在后来被史学界誉为客家人“摇篮”的赣南(赣州)、闽西(龙岩)、粤东(梅县)等地聚居下来,异地开基,重建家园。初来乍到,水土不服,风俗各异,岭高地狭,耕作条件极差,不宜人居。面对恶劣环境,客家先辈表现出了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的客家人精神。历经岁月沧桑,终将昔日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鱼米之乡”。
  明末清初数十年间,由于战乱、瘟疫、自然灾害,造成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荒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成都平原杂草丛生,虎狼出没。《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1659年)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入川。来川的客家与其它省籍的移民在巴山蜀水间拓荒垦地、辛勤劳作,在巴蜀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客家人不仅勤劳,而且善于智慧地创造生活,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客家人的住居建筑物。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他们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建造出神奇的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奇巧的民居建筑引起世人瞩目,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的特点。

  团结一心愈挫愈奋

  陈世松介绍说,客家人外迁,主要是因为闽粤赣生存环境恶劣,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在由粤东、粤东北向粤西迁移过程中,受到土著畲族的强烈抵制,说他们是“野蛮人”,客家人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团结一心,奋起反击,以致发生“土客械斗”。太平天国时期,一部分客家人不堪战乱之苦,毅然远涉重洋,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到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此外,客家人还曾饱受歧视。湖广人曾把闽粤赣的客家人唤作“土广东”,称他们说的话为“土广东话”。“面对外在压力,客家人抱成一团,具有高度的内部凝聚力,骨子里透射出不屈不挠的气概,表现出自强不息、愈挫愈奋的精神!”
  一方面敢于斗争,另一方面客家人还善于斗争,注重防患于未然,保存实力。对客家地上遗存颇有研究的省客家海外联谊会的杨光福老师说,客家人修建的土楼,特别是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外墙用三合土夯筑,极其坚硬,即使用枪炮攻击也不容易被轰垮。墙基基槽很深,用大卵石一块一块堆砌,卵石较大的一端朝内,较小的一头朝外砌筑,上面再夯筑厚重的土墙。敌人想从楼外撬开是非常困难的。在石砌的墙基上沿四周广设枪眼。大门是用实心木板拼接而成,木板厚约四吋。门框多用石块或石条砌成,并且预留门闩插孔。遇到攻击时,只要将大门紧闭,在板门后加横闩杆插入石门框中,就不怕敌人撞门攻击。有的土楼大门除了横向门闩杆外,又加上竖向的门闩,更为牢固。此外他们对付火攻也有妙法。除了在木门外包铁皮,有的在石砌门框上特设水槽,通二楼水箱。如此,每逢敌人火攻,便能由内倒水形成防火水幕。

  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中华客家第一村”的钟培成认为,客家文化虽然有一定的文化保守性,但总体上说还是具有较高的思想开放度。陈世松也这样认为,客家不仅是一个族群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在迁移的过程中,与外来族群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他说,客家人并不拒绝外来文化。比如,客家人原来祖居北方,后迁居南方,“北方种麦,南方种稻”,客家人在学习中适应了新的农业耕作技术。客家人根据居住条件的需要,把北方的四合院改造发展成了碉楼,其中轴、左右对称等建筑风格明显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也将掌握的农耕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比如新都木兰镇世代相传一年一度的“种子会”农资、种子交易展销活动习俗,也起源于客家;甜城内江的糖业发展史,就有客家人从闽粤引种甘蔗入川栽培的记载。

  三、斗争精神 薪火传

  在客家文化哺育下,四川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民族精英和杰出人物:
  军衔最高的:朱德,仪陇人,祖籍广东韶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文学成就最高的:郭沫若,乐山人,祖籍福建宁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最英勇的:廖九妹,新都客家人,祖籍广东兴宁,四川义和团首领,巾帼英雄,被人们尊称为“廖观音”;
  最国际化的:韩素音,郫县人,祖籍广东梅县,著名英籍女作家,曾撰写大量文章向世界介绍中国;
  最神奇的:刘子华,龙泉驿洛带镇人,著名天文学家,因其成功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受到全球瞩目。
  此外,还有被孙中山追授为大将军的彭家珍,以《厚黑学》一书闻名的哲学家李宗吾等等。

  邓小平先祖受恩于江西客家人

  陈世松说,邓小平祖居江西吉安,明代到四川。而吉安客家是清代才形成的。尽管邓小平不算真正的客家人,但是其先祖却有一段鲜为人知与江西客家人的“渊源”。明末,邓小平的祖上到广东寻亲,恰遇先祖与南明王抗清去了,后来死在了缅甸。寻亲不到,坐在返乡的船上突遇事故,只剩下两兄弟活出命来。好心的江西客家人伍员外一家,收留了两兄弟,后来还将一个女儿许配给了兄长。清初的时候,两兄弟再回广安,路遇老虎,兄弟被老虎吃了。仅余兄长一人回到广安,在广安世代生息繁衍。

  客家人石达开凌迟处死于成都

  1863年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一路人马攻至川西。5月,抵达大渡河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准备渡河,但遭到清军和土司的四面包围。走投无路的石达开,幻想“舍命以全三军”。6月13日,他放下武器,带着5岁的儿子石定忠及宰辅曾仕和同清军谈判交换条件。但他对清军所抱的幻想,并未能给部下换来一条生路。他受骗被俘后,清军立即将其200名部将及2000名士兵全部杀害于大渡河边,流血漂橹,尸塞大渡河。石达开则被押至成都。6月26日,他与曾仕和被清政府凌迟处死于成都科甲巷,视死如归,身受数百刀而未皱一下眉,慷慨就义,年仅33岁。

  新都客家人王铭章台儿庄殉国

  王铭章是新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率41军122师出川抗日。先在晋东驰援娘子关,节节阻击日军。接着坚守正太路南侧,与敌接战,掩护友军。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日军南北两路向徐州进犯。他任41军前方总指挥,率122师和364旅进驻山东滕县,保卫徐州。3月14日接敌,奉命固守三日,他以约3000人的劣势兵力与拥有空中支援的3万余日军浴血奋战,屡创犯敌,守城四天多,直到17日与敌巷战,中弹牺牲。滕县守卫战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84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05-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8 16: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天地人999 at 2005-10-18 13:28
形成今天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近1亿的庞大客家族群。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70%以上是华人,而这些华人中绝大多数是客家人

Posted by 天地人999 at 2005-10-18 13:28
在由粤东、粤东北向粤西迁移过程中,受到土著畲族的强烈抵制,说他们是“野蛮人”,客家人毫不退缩,针锋相对,团结一心,奋起反击,以致发生“土客械斗”。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5-10-18 at 16:1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8 16: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Posted by 天地人999 at 2005-10-18 13:28
客家精神成都的宝贵财富

      历史上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移,因此有人用“东方的犹太人”来形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充分显示出客家人历经艰险、勇于开拓的性格,彰显出客家人超强的社会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自豪!!!但同时也说明我们历经磨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8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严重曲解,令人哭笑不得。

作者是谁?是否楼主杜撰出来的呢?原文出自何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0-20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0 2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20 20:34
往客家人脸上贴金一般能够得到掌声,因为除了这些人的赞赏客家人得不到一点掌声,也是满足虚荣心的表现。


你少攻击我们 警告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1 1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坳背醒龙 at 2005-10-18 20:58
有些严重曲解,令人哭笑不得。

作者是谁?是否楼主杜撰出来的呢?原文出自何方?




       能不能具体指出来啊?我看得不是很清楚。
指出来也好让大家讨论下,毕竟那么长的文章,很多人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仔细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1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20 20:34
往客家人脸上贴金一般能够得到掌声,因为除了这些人的赞赏客家人得不到一点掌声,也是满足虚荣心的表现。



        我们客家这么顽强生存延续了下来,必然有其存在发展的理由,也就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不需要也不要求别人的刻意奉承,但对于客家的朋友我们也是真心以待的。客家并不因为有人说好客家就会好,同样也不会因为有人诋毁我们就自暴自弃。一切要用实力说话。所以“专顶。。。”先生,说话还是要谨慎一点的好。
   但我也承认报道有些夸大我们客家,但这是我们媒体的共性。不能强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6 1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坳背醒龙 at 2005-10-18 20:58
有些严重曲解,令人哭笑不得。

作者是谁?是否楼主杜撰出来的呢?原文出自何方?


请看帖子的最后一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7 09: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为我是客家人而自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7 12: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天地人999 at 2005-10-26 13:04
请看帖子的最后一行!!!

成都日报又怎么啦?

建议你转贴的时候最好要先看一下,不然就会闹出笑话来的。

[ Last edited by 坳背醒龙 on 2005-10-27 at 12:3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0-27 1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7 1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可以想象此文让广大四川朋友更大程度上了解了客家!
谢谢作者,继续前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