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97|回复: 1

黄遵宪故乡同宗积极参与“黄学”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7 08: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遵宪故乡同宗积极参与“黄学”研究
梁德新   林作尧

今年3月18日在梅州市嘉应学院召开的“黄遵宪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后,我采访了梅州城区对黄遵宪有研究的黄氏后人。
今年80多岁的黄秉良先生是攀桂坊黄氏25世,是黄遵宪的堂侄孙(据族谱记载,黄遵宪是攀桂坊黄氏23世裔孙)。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梅州市嘉应师专任讲师,工作期间他为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的修复和攀桂坊黄氏家族源流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他是梅州较早从事搜集整理黄遵宪资料,研究“黄学”的人之一。他把黄遵宪的《新嫁娘诗》进行整理、注释,自费出版,这次研讨会期间与会者赠送一本。他还介绍了黄氏家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保护黄遵宪留下的书籍的曲折过程。他把几代人珍藏的1911年出版的《人境庐诗草》(一套四本)给这次参会者观看。近年,黄秉良先生积极参加“黄遵宪公园“的筹备工作,他联系了在加拿大居住的黄遵宪裔孙黄延藻先生,发动黄氏海外族人出资建”黄遵宪公园“。黄秉良先生关心家乡文化事业的感人事迹给参会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广昌先生是梅州市商业学校的退休教师,是清末进士黄基的曾孙,黄遵宪的从侄孙。黄基(号笈山)是著名书法家,梅州东山书院是他的墨迹。《祭家笈山叔父》是黄基逝世后,黄遵宪作于1890年在英国伦敦任驻英大使馆参赞期间写的,这本书在纪念黄基诞辰100周年时刊印发行,这本书也是攀桂坊黄氏家族中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料。黄广昌早年收集、整理有关黄基和黄遵宪的墨迹、著述、资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在梅州举行过“黄基书画作品展出”。1990年间刊印《人境庐文选》、《祭家笈山叔父》。广昌经数年的收集、整理,对书中的祭文精心诠注。由于其家学渊源及其他对“黄学” 研究造诣颇深,所以他对祭文诠注极有功力。黄遵宪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他先后在《梅州日报》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有研究价值的文章、论文10多篇。据他说:“他先后已整理出10多万字左右有关黄遵宪的文章,可以集成书刊印出版。
退休中学历史教师黄童是黄遵宪的堂侄孙。他年近80,身体尚健,这次参加研讨会是骑自行车来的,三天期间从不缺席。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参与“黄遵宪研究活动”。1958年他得知华南师范学院的吴剑青教授从事《黄遵宪传》的写作,他便多方联络、沟通,搜集黄遵宪的资料给吴教授。那时吴教授到攀桂坊考察,黄童老师帮他联系了几位曾见过黄遵宪的老人,供他采访。吴教授撰写《黄遵宪传》费尽心血,待要出版时适逢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据说书稿已交出版社,因政治运动的关系此书未出版,书稿也下落不明。吴剑青教授因家庭关系及历史问题而被红卫兵批斗,后遣送回老家梅县三角镇闲居,吴教授的冤案还未及平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家贫病交加而病逝。黄童老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左路线的影响而离开教坛回家务农,1978年平反后才重返教坛,他不忘黄学研究工作继续收集整理黄遵宪资料,积极参加黄氏家族文化研究和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他还鼓励其学生郑海麟、赖启进在其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选题黄遵宪研究。1980年起,黄童老师还接待了一些国内外研究“黄学”的专家学者。如日本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末成道南教授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几个女学生攀桂坊考察时,他为他们的作向导并提供黄遵宪的资料。末成道南教授曾两次住在黄童老师家中。末成道南教授是研究民俗的,有一次考察客家人过春节的习俗他在黄童老师的家里过春节,春节期间他特和黄童老师的媳妇一道回娘家探亲,探究客家妇女回娘家习俗。黄童老师是最早策动修复人境庐和黄遵宪公园的人之一。他这次的参会论文是《黄遵宪与攀桂坊黄氏宗族文化》,在研讨会讨论期间,他建议政府要拨经费做标淮书橱保护好黄遵宪生前留下的数百本书。他的建议引起人们的关注。
黄铮教授黄遵宪的侄孙,他退休前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他这次专程回家乡参加“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黄遵宪纪念公园奠基仪式的。他说:“建黄遵宪纪念公园“意义重大;他鼓励黄氏宗亲要积极参与黄学研究,为专家学者多提供原始资料。”
黄遵宪故乡攀桂坊的黄氏族人积极参与黄学研究受到地方文化部门的重视,以受到国内外黄学研究专家学者的关注。
         2005年9月20日脱稿

梁德新 广东梅州市客家人杂志社 编辑、记者  
手机:13549141204   QQ号码:275703122
电子信箱meihua03@163.com   liangdexin2004@mail.china.com
客家人杂志社地址:广东梅州市嘉应东路梅州市侨联大厦     邮编:514021
住宅:广东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建设路81号松南中学教工宿舍  邮码:514755
            

                     














我参与“黄学”研究二、三事
梁德新
2005年3月,我邀请出席在嘉应学院召开的“黄遵宪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与王予霞合写的论文《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入选会议论文集。这次会议非常隆重,是国内规格档次较高学术研讨会之一。来自加拿大、美国及国内近5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远道而来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国内外黄学专家云集,他们都是有教授、博士、硕士职称的人。这些人中有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管林和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我有幸认识了这些知名专家教授,听取了他们的学术报告和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专家学者林立的研讨会上,我的身份是一家华侨杂志的和客家网站的编辑、记者。我对“黄学”谈不上研究,确切地说我是一个比较热心宣传“黄学”的人。
我是个中学历史教师,对地方历史有兴趣,曾参与家乡地方史志编写和丘菊贤教授主编《世界客家名人谱》第二卷。梅州的名人多,但是在学术界最有名望的人是谁?还无定论。2002年我看到了一篇评价“黄遵宪是个饮誉海内外的大学者”的文章作者是王予霞。
  2002年春天,我兼职的《侨声》杂志社寄来一篇《论客先贤对中国近文学影响》论文。这篇论文约15000字是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内容是评价黄遵宪、丘逢甲、李金发对中国近文学的影响。我们的杂志板面有限对这篇论文难于发表,杂志社的领导要我与论文作者厦门集美大学中文系王予霞副教授联系。王予霞副教授是个获取了中文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女学者,近年来致力于现代文学和客家文化研究,她评价黄遵宪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位杰出代表人物,论文的论证、论据殷实,且有独特的见解。阅读王予霞的论文后,我对“黄学”产生了兴趣。我在电话中建议王予霞能否把论文中有关论述黄遵宪的内容独为一篇文章,我可提供黄遵宪与客家山歌,补充黄遵宪的个人资料,充实文章内客。王予霞高兴地回复了我的建议。为此,我挤时间前往人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管理所”查阅黄遵宪的资料,得到饶金才所长及工作人员的支持。我把资料进行综合改写了约5000字论文《黄遵宪与诗界革命》。论文写好后,我寄给广州《客家风情》杂志社的主编周硕寰主编,周主编是客家人他对宣传客家名极力支持,把《黄遵宪与诗界革命》的文章刊载在《客家风情》2002年第4期。
嘉应学院中文系的郭真义副教授是学院的“黄遵宪思想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是《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研究》的作者,这本书于1994年8月出版,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为这本书作序。我与郭教授是文友,我认真拜读了他的大作。郭教授从清末粤东客家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去探讨以黄遵宪为核心的这一诗人群体形成的原因和群体的主要活动。书中对11位成员既有分别介绍,又有整体论述;既有诗歌、书信交往的叙述,也有政经文教活动的评说,还有形成该群体的文化景观的分析。该书是一部论述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较全面详尽的专著。阅读了《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研究》后使我进一了解黄遵宪在当时我国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因工作关系我善于采访收集资料。2002年我与人编著了一本《客家松口歌》。黄遵宪也是民俗学家,他的务实精值得我们学习。有人传说黄遵宪在搜集客家山歌资料时,他与乞丐交朋友,把乞丐们唱的《讨食歌》记录下来。我曾数次请教郭教授探讨黄遵宪对客家民俗和客家山歌的研究问题。我郭教授探讨“黄学”,他专长于理论,我善于收集资科,取长补短,相互得益。 2004年10月郭教授对我说:“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在梅州召开,他是研讨会筹委会成员,约我撰写论文。
2004年冬,梅州市政府为做好2005年3月召开的“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黄遵宪纪念公园奠基仪式的准备工作。由2004年12月起在《梅州日报》开辟“纪念黄遵宪专稿”。“纪念黄遵宪专稿”专栏开辟后有志于黄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12月10日专栏的首篇文章《黄遵宪山歌情结》发表,该文作者世界客属杰出人士黄火兴。随后杨宏海、郭尊义、廖金龙、谢永昌、赖雨桐、邓锐、张自中、黄燕燕、梁德新、张永芳等梅州籍文化人士的文章先后“纪念黄遵宪专稿”专栏发表。2005年1月 21日,我与王予霞合写的《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再次发表在《梅州日报》。
2005年春节期间,我与黄火兴作家谈及黄遵宪在日本期间的故事,我们对 黄遵宪与日本文人笔谈问题很感兴趣。
据史料记载:在驻日公使中,黄遵宪是参赞,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文化使节的作用。为此,黄遵宪与众多的日本朋友建立了友情。1878年4月19日黄遵宪在宫岛诚一郎的私宅进行笔谈,这次笔谈特别投机。他们从汉学谈到西学,从西学谈到四书五经,又谈到日本的樱花和中国的梅花,两人笔谈融洽,一见倾心,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他交往的日本友人都把他的笔谈记录视为珍宝而保存。 黄遵宪笔谈资料是黄学研究中的重要资料之一,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新时期以来,黄遵宪的笔谈研究又有新的发现。1991年,日本学者佐藤保发表《与宫岛诚一郎——养浩堂诗集》,1995年笕久美子发表《黄遵宪与宫岛诚一郎——日清政府官僚文人交游的轨迹》。中国访日学者杨天石、刘雨珍等先生也对黄遵宪的笔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写有论著。如张应斌教授的《黄遵宪与中日文人笔话》达万字,是当今中国大陆学者研究黄遵宪笔谈历史背景较为全面的一篇论文。
黄火兴作家对我说:“而今黄遵宪与中日文人笔话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知道的人不多,有必要写一篇文章作宣传。”我与《梅州日报》副刊部编辑彭慧联系,她的回复我迫切需要这类稿件。因报纸的版面有限文章只宜1500字左右,并要在3月5日前交稿。为此我赶紧写稿,3月11日《黄遵宪与日本文人“笔谈”》在《梅州日报》发表。
我对旧时梅县的“下市话”很感兴趣,传说“下市话”是黄遵宪发明的。
几年前,《梅州日报》副刊发表了叶演豪先生的《旧时梅县的“下市话”》文章,我看后极感兴趣。原由是作者文中如下记述:1877年(光绪三年),黄遵宪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当时日本的情报机关非常厉害,不论大使馆开什么会、作出什么决定,很快就被日本情报机关窃听去了。为了保住大使馆内的机密,黄遵宪开动脑筋,发明了“下市话”把“下市话”的发音方法和基本原理都给大使馆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大使馆人员学会讲“下市话”凡是开会或提及机关的事都以“下市话”为主要交流语言。“下市话”在大使馆内推行之后,惊呆了日本情报机关。当初他们以为这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便派情报人员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搜索,都毫无结果。从此日本情报机关就无法听到中国大使馆内的情报了。中国大使馆内的机密也就由此保住了。第二种传说“下市话”的发明者是下市人的上祖,也是黄遵宪的上祖。黄遵宪利用上祖发明的“下市话”在出任驻日本参赞时,保住了中国大使馆内的机密。
为此,我专程采访了下市攀桂坊人谢永昌先生。谢永昌世界客属杰出人士,他对客家言有研究是《梅县客家方言志》的作者。他对“下市话” 有研究。他说:“下市话”现在我们攀桂坊的老一辈还有人会讲,是否黄遵宪的上祖发明的有待考证。
“黄遵宪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后,“下市话”是否石黄遵宪发明的?再次唤起人们的议论。2005年6月叶演豪先生《旧时梅县的“下市话”》文章在“世界客家资讯网”发表,引起众多的客家研究专家关注。
2005年3月18日,在梅州市嘉应学院召开的“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期3天。我每天都参加,白天参加会议及各项活动,其它时期忙以采访。这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内容涉及黄遵宪的政治、思想、外交、文学、史学、民俗、经济、学术、法律、教育等方面。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这次研讨会在黄遵宪的家乡召开,不但提高了“世界客都”梅州的知名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黄学的研究,使黄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005年9月20日脱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10: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1-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