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1|回复: 0

仙 溪 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1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   溪   桥
梁德新   梁兆本  
仙口村人聚居在松源河两岸。仙溪桥没建成之前河东、河西两岸村民全靠渡船摆渡。旧时村中有渡口有两处:上村深塘下与泰下村中心屋渡口;下村公王坛与河东村渡口。如今村中的渡船虽然已经作古,而三十岁左右的人无不经历过村中曾以船作渡的历史。
昔日河中用绳览牵引渡船摆渡曾是仙口村的村景之一。这种渡河工具在村中沿用了几百上千年。渡船的吨位约1.5吨,满载之时最多能运载20人渡河。每趟来回约15分钟。因受船的运载量和时间的限制在人流高峰期要排队坐船。早上学生上学,农民到田间劳作的这段时间人们在渡口等船,有时曾发生过船超载船沉人跌落水中甚至淹死人的事。
船是有寿命的约8年换一条船,造渡船要资金,平时还要维修。平时要养一个船工,船工的报酬旧时由村中公尝出资,解放后由村中各生产队摊派工分、补助款。船工以船为家,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寒风不分昼夜地为过往行人服务。洪水期间船工还得冒险摆渡,曾经有过渡船被急流冲到下游的事。
仙口村人的“建桥梦”起源很早。村里人都迫切希望能建一座经久耐用的石拱桥,解放前一直没有圆成这个梦。旧时曾建过木桥,地址是上村凌江楼下面和现在仙溪桥这个地方。当时的木桥长约300米,宽约1.2米,因河中有木排和小木船通过桥面,离水面高约4米。人在木桥上行走,桥身摇摇晃晃的,胆子小的人只得慢步行走,曾经发生过人牲畜跌落水中的事。木桥不比石桥牢固耐用,它遇上洪水时若桥面保管不妥善则会被急流冲走,一年中发几次洪水就要架几次桥。架木桥不经济最终还是沿用渡船摆渡。
民国初年,村中有部分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华侨捐资给家乡建桥一座水泥桥。建桥的地址在现仙溪桥下面约100米处。如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河中几个没建好的钢盘水泥构筑的桥墩。从历史的遗迹告诉人们仙口村人曾渴望建一座牢固耐用的桥。
198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突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泰下村渡口的渡船被汹涌的急流冲走,船乘着急流漂到下游第二水电站的水坝下船翻人亡。这次船沉人亡事件轰动村中,一时成了松口地区的头条新闻,连在南洋的村中华侨都己传闻到。村中有人建议建桥,众人响应,村干部们也把建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984年秋仙口村成立了“建桥委员会”。村中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十分关心建桥的事,如梁冶平先生等向南洋华侨写信募捐资金,得到海外侨胞们的支持。旅居印尼的侨胞梁克畴等人慷慨解囊捐资,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位的资金。1985年9月大桥动工选地在旧时架木桥处的地方。1986年春大桥竣工交付使用。新建的仙溪桥是一座双拱形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化桥梁。桥长约300米,宽约5米,桥面离河床高6米,河中有桥墩3个,由4个弧形跨度拱体合成。桥中间的栏杆上由著名书法家王习王写上“仙溪桥”三个苍劲有力的红漆大字。大桥附设建筑物有河东桥头立了一座建桥芳名碑,石碑镌刻上对建桥有功人士的名字,流芳千古激励后人;桥西建了一座“建桥纪念馆”。馆内购置有电视、音响等娱乐设施,订有报刊,它是村里人消闲的场所。
村民们终于圆成了建桥梦。以往因洪水或修船时河东岸学生们到仙溪小学读书要绕道官坪村步行6公里走冤枉路的事己成为历史。如今两岸行人来往只需行走300米的桥面就可到达河对面。
大桥建成之后,村民们随着生活的改善纷纷迁出老祖居,在河的西岸沿着公路建新居、店宇。河西岸沿河公路旁边建有粮食加工厂、药店、杂货店、理发店、猪肉摆卖摊等生活服务设施,早上还有“时间性菜市”。如今桥两岸己是村中民居聚集地,桥西河岸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密集非常热闹。
仙溪桥建成之后它为村中增长率添了一处风景区。因为下游建水电站筑了水坝,河里水位提高河水长年涨满,河面如同湖泊桥墩下面变成一座天然游泳池。到了夏、秋季节夕阳西下时人们来到桥上散步闲遐,一幅美丽的画景映入眼帘。桥下面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在河中洗澡,孩童在游泳嬉水;村妇们在河两岸码头上洗纱洗菜;往上望,河两岸长满翠绿的南竹和果林;往下望沿河两岸的民居鳞次栉比,有传统的古建筑客家民居,有西欧风格的现代化设计楼房,错落有至蔚为壮观;远眺周围群山环绕,半山腰的梯田长着翠绿的禾苗;下游村口一座雄伟的古塔(仙口塔)镇守在村口,一幅美丽的山村秀景观赏之后真令人陶醉神往流连忘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5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