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田 知 子 眼 中 的 客 家 生 活
——日本安田知子来土楼体验客家生活纪实
●胡赛标
“Dear Mr 胡赛标 &香林reporeer's: Hi! How are you ? I’m fine.……”
每次读到日本福冈女记者安田知子小姐那英文夹杂着中文词汇的来信,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时光,一下点燃了我恍惚而沉醉的思念……
一、初 识 土 楼,留 连 忘 返
安田知子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外国朋友。一见如故的朋友。那是2003年3月16日,我带香林文学社社员到永定高北土楼群采风。在圆楼王承启楼的廊道里,婀娜地走过来一位长发披肩、丰腴白皙的漂亮女郎。她黑衣蓝裤,耳朵穿着细小的耳珠,脖上挂着小巧的十字架项链。导游江贵平告诉我:她就是日本女记者。于是我们决定采访她。大家叽叽喳喳地用简短的英语、中文在纸上写写划划“交谈”;似懂非懂地猜测点头微笑,不时还轰笑起来:或为半生不熟的英语尴尬而笑,或为恍然领悟对方的意思而笑。安田知子也笑,笑得很阳光很灿烂。她问我:土楼人家都很热情,为什么?我想了会说:大概土楼人的祖先是从北方长途跋涉迁徙而来形成的文化心理积淀吧!她还问了有关土楼的几个问题,脸上显出很兴奋的亮光。我邀请她一块吃饭,她很沉静地点点头:ok。邀请她到我校玩,她微笑道:ok!后来,我才知道她很随和的理由:她想融入客家人原生态的生活,真切体验土楼人的生存状态。她已经在承启楼住了十几天了。她是孤单的,但并不寂寞。她在静静地行走,静静地观赏,静静地感觉。她说:我不是来搜集情报的。我不经意地笑了。我知道她来土楼做什么。由于她不懂汉语,而承启楼又没有英语导游,所以她只靠自己观察来体验土楼人的生活。她告诉我:她对城堡般的高大土楼感到惊奇,更对土楼人家族式的亲密生活感到很温馨很幸福。这种生活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日本人邻居之间见面都不打招呼的。安田知子每天除了拿着一本《客家圆楼》,单枪匹马地寻访周边的振成楼等土楼外,就是娴静地在承启楼游走,观察,歇息,感受土楼人浓浓的亲情友情。一个孤女,远涉重洋,言语隔阂,除要克服心灵孤寂之外,还要克服生活条件简陋的困难。我曾问她:“住得惯吗?”她说:“我还年轻,可以克服。”土楼的生活是简朴粗陋的,但她对土楼人的温情留连忘返……
二、采 访 侨 育,友 谊 长 存
第二天中午一点,安田知子精确地抵达我校。日本人的守信惜时使我大为惊讶:我真的不知道日本人的准时是如何做到的,因为以后我与她的三次会面,都让我感觉到日本人就是精确的钟表,从不超前,也不推后。她来我家时,我送了《土楼之乡》等几本书给她,她显得既高兴又有点羞涩。小记者听说她来了,都围拢过来。她的大眼睛闪射出奇异的光亮,不时与小记者一起说笑,全身都颤动起来。要辞别时,小记者们在文虎亭为她唱起了《祝你平安》,歌声婉转悠扬,真挚动情。她始终微笑着,眼眶渐渐湿润了……我挽留她多住几天,她说要赶回承启楼,为晚上的客家女出嫁送嫁。我请她为《香林》报题词,她欣然写道:“亲爱的中国中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
你拥有一个梦想,那就大胆去实现。我也是这样做的。也许将来,我们会为实现共同
的梦想而相见。”后来,她的题词和与小记者的合影刊在校刊《香林》上,成为永久的纪念。她与小记者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经常互通电子邮件。安田知子对土楼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有趣的是我班一个名叫苏茂坤的学生,自从采风时与安田知子交谈常常卡壳,憋得满脸通红回来,就一个劲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英语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只见他上语文课也在侧着身子偷偷攻读<<英汉大词典>>,我说:“苏茂坤同学准备攻读英语博士后了,大家要向他学习!”全班笑起来。他羞得满脸通红,还说:对不起老师,英语太重要啦!……
三、宣 传 土 楼,图 文 并 茂
安田知子回日本后,我收到了她从日本福冈寄来的信、照片和一本2003年第6期《九州情报》(2003年5月25日发行)的生活杂志。里面有一篇她写的长篇纪事《中国的土楼建筑•客家之乡走访纪实》,详细描述了她在永定承启楼、南靖河坑土楼群等地的见闻和客家人的历史,文章还附有7张照片、1幅圆楼立体结构图,可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信中写道:“在中国我和你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它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善良、热情与友好!在日本,现在是春天了,所有的植物都绿了……”我感动之余,又疑惑不解:我们都夏季了,日本怎么是春天?2003年9月,我收到安田知子寄来的第二封信和她发表在2003年第8期《国际协力》杂志上的文章《中国版集合住宅土楼……》。文章分“客家人的故乡”“中学生取材”“土楼的生活”三个部分,详细报道了客家人的区域、历史、语言,她在侨育中学的采访见闻以及土楼的结构、普通百姓的生活等情况。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中川村的胡文虎,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侨育师生,第三部分着重介绍朋友的婚嫁,构成土楼村庄——学校生活——客家婚俗的三部曲。文章还配发了5张照片(山间圆楼、小孩上学、老人摆摊、妇女洗衣),较全面地反映了土楼人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崇文重教的传统理念。
四、鸿 雁 传 书,情 真 意 切
我们虽然与安田知子仅相识一年多,但她写给我们的信却有近十封(包括她写给学生的电子邮件),让我们深感她对土楼人的真切情谊,令人感动。她在繁忙中写给我的五封英文信都不长,翻译如下:
第一封信的内容——
亲爱的胡先生和胡史军先生、侨育中学的学生:
你好!您好吗?我很好。
很抱歉,我这么迟才回信。离开中国后,我很忙。
在中国,我和你们度过了一个美好时光。
对我而言,它是一个特殊的时光。我不会忘记您的善良和友好。我希望让我们保持联系!
在本地杂志上,我已写了4页关于土楼的文章。我下次回信时,将它寄给您。
在日本,我们正转入春季,天气逐渐变暖,万物都绿了。
Love from 安田知子
2003. 7. 6
第二封信的内容——
亲爱的胡赛标先生、胡史军女士:
Hi 您好!
你们好吗?我很好。
6月份我收到了你的来信。非常感谢你。
这次,我寄了一件记事。它是关于土楼和学校新闻“香林”的。
您的学生们怎样?他们现在正度过愉快的暑假吗?在日本,现在我们有一个愉快的夏天。
我希望我能再来中国。让我们保持联系!
from 安田知子
2003. 8. 31
第三封信的内容——
胡赛标(中川博文)先生:
我写了4页关于土楼的文章。它是关于……介绍土楼的文章。……生活风俗。……日本建筑家的见解。……照片。
我写道:“一个学校的老师说,在这个地方有2万座土楼。我认为它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但当地的人们,他们却在土楼中长大。其中一个村庄,老师和学生都来自同样的土楼和一样的土楼村。土楼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特殊的。它仅是一个住房、家”……
from 安田知子
2003.10
第四封信(明信片)的内容——
亲爱的胡先生和学生们:你们好吗?
谢谢你们的来信和报纸。我非常惊讶,因为我的照片、我的题字登在《香林》里。你们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我曾看过电视新闻,关于中国春节的。春节真的很有意思。现在我写这张明信片时正在西班牙。我在西班牙出差。四月份我将回日本。
让我们保持联系!2004!
From Tomoko Yasuda(安田知子)
09/03/2004
第五封信的内容——
亲爱的胡先生和香林小记者们:
Hello! 你们好吗?我很好。现在我在日本从事旅游记者工作。今天我有一个消息告诉你。在12月份(下个月)我将再次到承启楼。从12月19日到12月30日,我将住在承启楼。
如果你有空的话,我很想见你和你们的学生(《香林》报的)。
我热切盼望看见你们!
From Tomoko Yasuda
安 田 知 子
14/11/2004
五、再 访 土 楼,体 验 民 风
2004年12月19日,安田知子再次自费来到永定土楼承启楼。她通过一位老师来电,说要马上见我。我和她通话时,打了一声招呼:H i!安田知子!她嘻嘻笑了一声,说:Hi !How are you ?一片尴尬的静默。我们有许多话想说,却再也说不了了,因为我不懂英语,她不会讲汉语。那种滋味真叫人难受!通过那位老师,我们约好明天中午见。第二天,她先让摩托车师傅载她参观虎豹别墅、初溪土楼,又准时到达下洋九级半书店与我会面。在书店吃饭时,我无意中发现她随身带的一本日本人冈田健太郎写的《客家圆楼》一书,里面有一张《班车时间表》,也不知她从哪里抄来的,标注得很清楚。所以,我猜想:她的准时,或许从虎豹别墅到初溪土楼需要多少时间已经记下了。可我并没见她带有手机。她送了一本很简朴的日历、几盒圆珠笔给我,叫我将圆珠笔分给小记者们。日历仅有语文书大小,黄黄的牛皮纸上印着年月日外,找不出一点鲜艳的色彩。日本人崇尚简朴、实用,不搞花架子,可见一斑。摩托车师傅说:安田知子很会侃价,最先嫌贵,不肯坐,要等班车呢。我问安田知子为什么不带手机,英语翻译苏玲、胡史军老师揭开了我的谜团:“她说有手机,但话费太贵了,放在包里……”我恍然大悟:许多外国游客不像我们国人炫耀手机,原来如此。能节俭的绝对要节省,这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的流行观念。其实,安田知子家是很富裕的,她有退休的父母和一个当歌手的哥哥。她平静地告诉我:日本谋生很容易,她的生活是很舒适的,家家都有小汽车。家里手一按,就有热水供应……它让我想到了日本高度城市化自动化的生活。临别时,她凝视着我说:我离开土楼前,还想见你半个小时,可以吗?……弄得翻译莫名其妙。其实,安田知子不仅对土楼感兴趣,更对土楼客家人的生活感兴趣。她还有许多问题要问哩!
第二天,我依约来到承启楼,只见安田知子非常平静地坐在楼门厅的凳子上,面对一位卖土楼工艺品的阿姨搓着手。阿姨拉着她的手揉搓说:“冰冷呀,冰冷。”安田知子温柔如水地凝视着阿姨。她俩的神情俨然是一对母女。她们已经很熟了,并且有了情谊,因为上一次安田知子在楼里住了十几天。安田知子突然看见了我,微笑着迎了过来,边搓手边用英语说:“很冷,很冷。”她瞅见我穿得很少,又拉着自己的大衣比划问道:“你没有冬大衣吗?”我摇摇手说:“不穿,不习惯穿。”大概是日本冬天下雪很冷,他们都有穿寒大衣的习惯吧。阿姨知道我们是朋友,兴奋地咕咕叨叨道:“日本人很好哩,买苹果都分我们吃哩……”安田知子睇视着我,用不纯熟的汉语说:“香林,香林。”我知道她把昨天我给她的《香林》报忘了。我将《香林》从黑皮袋里掏出来,她一下笑了。原来,昨天在我家里的时候,我将刊在《香林》上的文章《给日本安田知子的一封信》指给她看,她一下嘻嘻地笑起来。她认出了标题,并且指着:“三等奖”这几个字。这篇文章是我女儿写的,在“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后来发表在北京《科学导报•校园文学》上。现在安田知子列了二十几个问题要我解答,诸如:邓小平是不是客家人?客家人手帕掉了有何意思?客家人供奉蛇吗?……我带她一起来到金丰中学,通过英语教师苏才玉老师翻译,一一作了解释。她问我哪里有客家服饰买,想买一套回去送给一位专门研究客家学的大学教授作影视资料。我打听到安田知子这次来土楼,没有住在承启楼,而是住在一个名叫江卫华的朋友家里。原来江卫华就是安田知子去年送嫁的姑娘。她嫁在承启楼的对面,不过几十米的路程。她俩仅认识十几天就成了好朋友。江卫华出嫁时,安田知子送了一只手蜀来表达自己的真诚祝福。卫华懂一点英语,丈夫外出打工了,她俩就同吃同住。安田知子为人随和,而且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吃住。有一次,卫华得了严重的感冒,怕
传染给安田知子,叫她到另外的房间住,安田知子却说:“没关系,没关系。”还住一块。其实,安田知子的善良、随和,赢得了许多朋友。我心想:有的人沟通了一辈子也成不了朋友,有的人交谈了一阵子就成了知己,这就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缘了。12月31日,安田知子深情地告别土楼赶赴厦门回国。她说:要回家与父母哥哥在新年元旦相聚。她说:元旦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就是中国人的春节,而且哥哥一年才回家一次哩。
前几个月,我收到安田知子从西班牙寄来的信,说她得到那位大学教授的资助,准备5月份在日本举办“土楼摄影展”,并希望下次再来土楼居住……这就是温婉多情、风姿绰约的安田知子的土楼情结。
(本文部分采访材料承蒙高头承启楼江卫华女士口述,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