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0|回复: 1

试论把粤东古镇松口建成“客家民俗村”和“山歌之乡”的可行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2 2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挖掘客家人文发展梅州旅游业
  ——试论把粤东古镇松口建成“客家民俗村”和“山歌之乡”的可行性
              客家人杂志社    梁德新  

                    松口 客家人文资源丰富的
松口是个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
松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之一,历史上大小战事繁多,境内至今还留下战场遗迹,1918年孙中山先生曾专程考察松口。松口镇距离梅州市城区约40公里,松口地区面积360平方公里,人口73000余人。由于千百年来的孕育,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到处都有着客家文化的芳香。据松口镇志载:西汉南越王赵陀统一岭南,和集百越,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无独立县名,松口主户畲族人,称为“东畲寨”。东汉、三国、西晋时,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至今松口溪南仍存“义安围”遗址)。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松口镇始有镇之称。清初改称松口堡,1950年改为松口区。查阅松口各姓族谱,唐代,有部分汉人陆续迁入松口。宋末元初,来自福建汀州府各县的汉人大量迁入松口,这些汉人来自福建宁化县石壁的居多。松口地处于客家母亲河梅江的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盆地内是丘陵,梅江、松源河两岸土地肥沃利于农耕,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迁居松口的汉人在这块热土上安居乐业繁衍发展得很快,明末清初以后,松口人口暴满又纷纷迁移外地谋生。由于松口旧时是个商业重镇及种种历史上的原因,造成松口“百姓杂居”的现象,松口镇居民一万多 人,有121个姓氏,各地现存很多古民居和文物古迹。
松口是闻名中外侨乡,有华侨8万多人。由于华侨多,旧时各村各寨都建有洋楼。松口港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1950年前松江旅社是梅州市最大的一间旅店,旧时梅县周边数县人出洋谋生从松口坐船经汕头出国。“月是故乡明,情系赤子深”。海外侨胞对家乡最关心、最乐意捐资的先是教育,其次才是社会公益事业。松口的中小学校一幢幢新式楼馆拔地而起,无不与海外乡亲输金捐款密切相关,海外侨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松口是文风极盛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明清两代松口出了4位翰林、9位进士、27位举人。这些人中有明末在皇宫任侍读学士的李二何,清代经史学家吴兰修,《光绪嘉应州志》总篡温仲和。近百年间出了不少仁人志士、革命贤达,同盟会成员就有谢逸桥、谢良牧、梁密庵及现代革命诗人温流等。据不完全统计,松口中学培养的学生担任教授、工程师和中央、省、市、县处级以上干部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他们为祖国的建设,不断地建功立业。 建国以来,松口学生考上大学的有四千多人,有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考进了国家重点大学,其中考进清华大学的有8人。如今松口地区有3间初级中学和一间完全中学,30间小学。松口中学和新民小学是省一级学校。松口中学有师生3200多人,是全县人数最多的一间完全中学。
                   挖掘、开发、利用松口丰富的旅游资发展旅游业
松口的山川胜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自发前来旅游。有狮(山)象(口)把水口之之赞,风景优美有松口八景之说。 元魁塔(建于明朝末年,塔有九层高41米,是我国最高古塔之一)、绿窟潭、龙牙岩、甘露亭、鸡卵滩水电站、梅东桥、金山顶、下店竹林、龙虎相峙、云桥夜月等风景区内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迹和风趣的传说。还有松东米筛潭瀑布、丹霞地貌赤面石、仙溪桥等新发现的风景区。有古寺庙15个,各地现存很多古民居。在“客家热”的推动下,被称为客家文化“活化石”的围龙屋,早已引起中外客家学专家、建筑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考察。有很多旅游者参观了福建永定的土楼之后顺便前来浏览松口的围龙屋。“世德堂”围龙屋建于明朝末年,“古秀阶”围龙屋建于民国年间,一老一新各具特色。如孙中山视察松口时住宿过的“爱春楼”、中山公园内的“密庵亭”及名人故居。现还留下几条老街道,如明末建的“世德新街”长约200米,有100多间店铺完好如初,还有清朝中期和民国年间建的街道数条。珠江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等摄制组曾专程前来取外景。每年都有大专院校美术专业的师生前来实习写生。
松口的节日风俗丰富多彩。有春节舞狮、月半升灯、春秋两季祭祖习俗、端午节龙舟赛、中秋节山歌打擂台等民俗风情。  松口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有“五月红荔枝”、下店杨桃、沙田柚、猪胆肝、酿豆腐、“味敉”、仙人敉、捶肉圆、捶鲩圆等地方土特产。
保护好现有的历史文物,要加强现有旅游景点的保护、维修、管理工作。把现存明朝、清朝、民国时期的古街道保护好。创造条件把古街道开发成旅游观光步行街(仿历史名城把古街改为地方民俗风情购物步行街)。利用松口姓氏多和其内涵丰富的宗族文化,建造一条“百家姓氏旅游街”(仿南雄县玑珠巷古镇的“百家姓氏购物步行街”)。保护名人故居,开发名人故居旅游点。如爱春楼要争取资金抓紧修复和管理,进爱春楼和进古秀阶围龙屋的道路要适当扩宽。在条件成熟时把世德堂围龙屋建成“客家民俗文化村”。
                        建“客家民俗文化村”的蓝图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在松口建立一个客家民俗文化村,很有必要。若把“世德堂”或“古秀街”围龙屋开辟为文化村,不单具备条件,而且地理位置极佳。
“世德堂”这座大型古建筑,现保存完好,闲置在那里,住户不多,将它开辟为旅游景点——客家民俗文化村,有许多优势:首先,客家民俗文化村中的围龙屋,饮誉中外,这是历史赋予的价值。现在正处于“客家热”和“民俗热”的时期,占有天时。第二,“世德堂”与名胜古迹“元魁塔”、“爱春楼”(爱春楼是华侨谢逸桥的住宅,孙中山视察松口时曾在此居住过)及松口镇周围几座古寺庙相接近,互依互补,共造繁荣,独得地利。第三,“世德堂”座落在田园村舍间,客家民俗,如薰风拂面,真情实感,无与伦比。第四,修葺装饰一番,便可营运,切实可行,并非要建一处大而全的什么中心。
这个客家民俗村,应该是一个经济实体,它具有展示、娱乐、住宿、购物等多功能。村中有“居民生活区”,原有几户居民无需迁出,可作“村民”继续住下去,男女老幼衣着古朴,蓑衣笠帽,担竿犁   ,砻磨舂米,鸡栖猪舍,应有尽有,各居其位,这是“活”的客家农村生活展示,务求生活化,只需讲究点整洁卫生就行了。村内应该设置一些旧时代客家人的生活用具。而现代化的设备如照明、空调、电话、电视等,也可以采用,只是应该略加“伪装”。公祠可用来开办客家美食部,灯笼高挂,中门大开,厅堂和天井内一色八仙桌凳摆开,一派做大好事的场面;所有饭菜,都应该是客家传统食品,从名菜小吃到农家常菜,尽量开出,连蒲包饭、熟米饭都应“隆重推出”别家无,此处独有;食品加工尽量分散到“家庭”去操作,这样连砻谷、舂米、酿酒、  垂肉丸、  垂鱼丸、做豆腐、做盐  鸡、酿豆腐等,便都成为参观项目,游客有兴趣还可亲手试一试,不仅从“参入”中获得乐趣,还有“开胃”效果;按照客家人传统规矩,假事真办,像模像样。公祠内设一购物部,出售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村中应有一个业余的“国军班”(即汉乐队)和山歌表演队,白天可以召之即来,为喜宴闹八音;晚上在禾坪或厅堂里“和玄索”,清唱涨剧、山歌、五句板。村里如果能设一处“客家文化展览馆或陈列室”,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客家民俗村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会唱山歌,穿戴是客家人传统服装;男的穿“唐装”,女的穿“大襟衫”,穿布鞋或草鞋。
客家民俗村的这一切,都是为展示古朴而独特的客家文化,显示客家特色和魅力;年轻的客家人和专访人能从中获取乐趣和知识,上了年纪的人能从中获得“温故”方面的乐趣,能从中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许多远离故土或未曾回过祖居地的客家乡亲,这种民俗文化村成为他们联谊和接受教育的一个基地,其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建客家民俗村还有它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保护、抢救、挖掘传统客家文化的一项具体工作。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及旅游部门关心重视。总有一天,真正客家民俗村会展现在游客们的眼前,为客家地方的旅游添姿增色
                        发挥山歌之乡的优势吸引游客
客家山歌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松口山歌又是客家山歌中的一朵艳丽奇葩,为广大客家乡亲世代传唱,而且也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客家华侨所喜爱。20世纪30年代松口山歌已录制成唱片。《歌仙刘三妹》的故事等被编成电视剧制成影牒畅销海内外。
唱山歌不仅是客家人的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劳动群众抒发感情的艺术形式。山歌产生于客家人当中,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得到了丰富的反映。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的音像制品在海内外的音像市场还有一定销量,从而说明还有好些人喜欢听客家山歌。现在梅州的广场文化中,唱山歌已占了一定份量,如果主管部门再积极引导、扶持,则能逐渐形成特色,为特色旅游增添色彩,也可培育本地更多的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听众 。
为了使客家山歌世代传唱下去,使客家山歌这朵“山茶花”在我国的文艺百花园中常开常新,更加鲜艳夺目,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扶持发展山歌文化。笔者认为,松口是个有山歌特色和山歌基础较好的乡镇。松口是中外名扬的山歌之乡,有“自古山歌松口出”之说。古代松口女歌手刘三妹的故事己家户喻晓。可以说旧时的山歌传播普及到广大客家城乡千家万户,耳濡目染,男女老幼都会唱一些山歌。现在六十岁上下的人大都喜欢听或能哼上几句山歌。
现在客家山歌还是有市场的。而今有些客家地区的有些旅游单位为满足游客的要求,在录用人员时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要会唱客家山歌。
松口的学校可把山歌教学普及到中小学的音乐课中。在开辟第二课堂或上音乐课时,可请当地的老山歌手前来教唱山歌。培养出来的山歌人才可用于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松口镇政府可以开发以山歌为题材的特色旅游,如开设“山歌晚会”、“山歌擂台”、“山歌茶座”等客味特色的旅游项目,争取创下“全国山歌之乡”的名牌,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旅游。
            “泛珠三角经济圈”理论与发展松口的旅游业要达成共识
   而今,在泛珠三角区域(“9+2”即广东周边的9个省和2个特别行政区)合作的框架下,广东的梅州由小珠三角的边缘地带一下了成为泛三角的中心地带。梅州市政府要发挥区位优势,把梅州市建造闽为粤赣边的经济中心乃至泛珠三角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希望松口镇政府做好旅游开发调研工作,与市、县旅游部门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和建造旅游配套设施。而今松口各村寨已通公路,“康怡酒楼”、“安怡酒楼”是档次较高酒楼,方便游客参观食宿。笔者认为,开发松口旅游专线条件成熟。为实现“让世界了解松口,让松口走向世界”目标,希望松口镇政府通过这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要争取华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本地企业家投资。把松口建设成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和人文特征,具有时代气息,极富客家特色的小城镇,成为粤东的一颗“旅游明珠”。


                     

                            参考文献
1、《松口古镇风情》(黄钰钊、梁德新、刘焕康 编著)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
2、《梅县松口镇志》梅县松口镇志编辑办公室编,1990年出版
3、《梅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4、摘自《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428面文章《挖掘客家文化 发展梅州旅游事业》(作者 梁德新)有关内容
5、《客家人》杂志2003年第2期《华侨之乡松口古镇》(作者 曾祥伟、梁德新)
6、松口政府办公室提供部分资料
    7、查阅2004年2——6月《羊城晚报》有关“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文及有关资料
                                                      
                                                                 2005年7月20日脱稿



通讯处:广东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建设路81号   邮码:514755
电话:0753—2764422    手机:13549141204  电子信箱 liangdexin2004@mail.china.com  
   
梁德新 梅县松南中学历史教师、梅州市客家人杂志社记者(兼职)、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客家研究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8 05: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