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7|回复: 4

松口古镇-客家下南洋挥泪第一站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30 11: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3-04/29/content_1048710.htm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现在,这个岭南古镇正在新城镇规划建设的推进中重铸辉煌。

  梅州千年古镇松口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

  自古松口不认州

  松口有句震慑人的话:“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弹丸小镇,真那么厉害?而沿路采访,松口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记者相信,这绝不是大话。

  松口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水陆方便,历史上便是商贸重镇。松口可说是客家人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查阅松口各姓族谱,唐代便有汉人陆续迁入松口,宋末元初,来自福建的汉人大量迁入。由于百姓杂居,现在松口居民姓氏超过120个,为全国罕见。明末清初后,松口人口爆满又纷纷迁移外地谋生。

  古火船码头历百年沧桑

  穿过明清时期的世德新街,记者来到松口古火船码头。老松口人邱建光介绍说,这里依然是百年前的旧貌。江西、福建及蕉岭、平远一带人出南洋均从松口火船码头搭乘电轮,由汕头港转乘大轮。这里成了历史上华侨飘洋过海生离死别的第一站。正携妻子在此留影的印尼华侨黄定波感叹说,码头是他回国寻祖的重要地点,看看祖辈背井离乡的起点,才解心中情结。

  学者谭元亨称,松口之所以不认州,更重要是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可见当时的松口人多“牛”。

  曾是孙中山武装起义基地

  松口各地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建筑。“古秀阶”、“承德楼”、“百寿楼”等已成为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最老的围龙屋“围里”建于宋末元初,现仅存门楼和部分遗址。

  最大的围龙屋“世德堂”,建于明末,半圆形独特结构加上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这里至今尚居住着十几户人家,近百号人,均为世德堂修建者李氏的后裔。

  清末,孙中山曾以松口为基地,在粤东开展武装起义,如今,孙中山1918年来松口时居住过的“爱春楼”已驰名中外。

  古镇新姿映松江

  随着乡镇公路的连接,水路运输的没落,松口一度失去其优势。为改变松口经济落后状况,全镇统一规划,推进城镇建设。

  目前,小镇发展形势好,农村社会总产值达4亿多元,农村人均收入达4288元。

  松口镇党委书记曾祥伟告诉记者,到2010年,松口圩镇将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7平方公里,将东区、西区、寺坑开发区联成一体,形成繁荣商埠。到2020年,圩镇扩大为10平方公里,形成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明星城。

  华侨之乡中的华侨之乡

  客籍学者黄火兴:

  “梅州”是到北宋初期才出现的,但远在这之前便有松口了。由于过去的交通主要是水运,松口水陆交通特别发达,东北连接闽西,东南直通潮汕,松口十分繁荣,在清末民初就有电船了。

  松口是华侨之乡中的华侨之乡、山歌之乡中的山歌之乡;由于受南洋文化的影响,现在松口的街道大多是中西结合,清末明初就有洋楼。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客家民俗风情很有价值。  

  松口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松口镇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仅明清时就有四人被点翰林,出了进士9人,举人27人,金星村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奇迹,嘉庆年间经史学家吴兰修便是松口人。据资料所载,松口所在的县———梅县,不仅孕育出叶剑英元帅,而且涌现出200多名英雄将领。

  客家“刘三姐”歌声飘海外

  祖籍松口的童爱娜是目前演唱梅州客家山歌中出光碟最多的一位歌手,她出版的个人专辑的客家山歌音像制品有50多张,发行到世界各地,由她主唱主演的影碟还作为第十二界世界恳亲大会礼品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侨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4 22: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松口古镇-客家下南洋挥泪第一站 (转)

http://www.szmj.gov.cn/jcs/009/200303011409.htm

粤东古镇松口

吴广陵

  苍茫的暮色,悠闲的江水,灰淡的远山,临江峭壁上挺拔傲视的元魁塔,身披金阳的渔翁,远去拉着很长气笛声的驳船,微风吹动摇摆发出沙沙响声的护堤竹林……浓缩的景点相聚一起,构成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图。这就是广东梅州市郊的松口镇。
  当你踏进这纯净的乡土,便有一种“竹篱茅屋趁溪钭,野田山村处处花。牛羊走动鸡犬声,孤烟飘飘是人家”的田园风光之感。
  松口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美,民风淳朴,文人墨客日思梦想寻找的典型村镇。松口镇在梅江河的下游,从梅州市区出发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其北紧靠福建省,东与大埔县相接,西与蕉岭县为邻。松口镇现属梅县的一个镇,其周围的雁洋、白渡、隆文、桃尧、松源等镇在昔日均以其为中心,原因是旧时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松口是梅州人外出远涉重洋必经之路,日久,“松口”之名高于“梅县”。随着乡镇公路的连接,水路便显得不很重要,加之梅江河逐年干涸,松口也就失去其优势,慢慢的,经济落后于其它各镇。
  松口镇有许多美妙的故事传说,动人的歌谣和民间俗谚,最出名的算是山歌。如“敢放白鸽敢响铃,敢唱山歌敢大声。自古山歌从口(松口)出,哪有山歌照书来”。 又如“水塘旁边种苦瓜,苦瓜行藤打野花,野花虽靓无子结,与妹同心才有家”。再如“深山坳里一株梅,披霜挂雪红花开,明知深山有猛虎,为梅献身舍命来”等山歌比喻贴切,形象感人并在客家群中广为流传。每到八月十五日,松口镇便搭“山歌擂台”,男女在台上对答山歌如流,有时连续三天三夜,非赛个输赢不可。
  松口流传的歌谣有节令歌、嫁女歌、贺年歌等,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雪冬冬雪小大寒”。这首歌谣把一年四季的节气编成顺口歌。如“花烛点火满堂光,郎才女貌结鸳鸯,明年添到双贵子,定系文武状元郎”。这首花烛洞房歌暗示着新婚夫妇要努力上进,争取好功名。松口人崇尚读书,就连春节过年的祝词都离不开读书字句,如“过了新年运气佳,祝贺锦上再添花,子女读书成绩好,不是博士就专家”。《客家人》作者肖平在其所著的书中序言中称:“客家人对子女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重视。这种重视已然超越中国漫长岁月所形成的科举试制,从而成为一种血脉相依的传统。考察历史,即便当他们处于纷乱的战争年代,相对闭塞的山地环境,客家人也从未放弃过教育的努力和追求。”肖平的这段话,对松口镇人来讲再确切不过。清代中期,梅县学风鼎盛,读书人占总人口三分之一,每年应童子试不下万人,其中不少是松口人。清乾隆十七年,广东全省考取进士11名中,梅县占5名,而松口人温伯魁就是其中一名。松源镇金星村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奇迹,即祖父蔡若霖于宋朝嘉定四年中进士,父亲蔡定夫于宋朝淳祐四年考取进士,而儿子蔡蒙吉于宋朝宝祐四年考取进士。据说蔡蒙吉八岁时能背诵五经,十二岁时应试童子科,有“神童进士”之誉。松口相邻的白渡镇,还出生“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宋湘在乾隆五十七年乡试后为解元,嘉庆四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及弟,授翰林院编修。据说宋湘才思敏捷,曾名噪京城。有一次,嘉庆皇帝想当面试试,便召见宋湘,并要宋湘为其作一首七言诗。嘉庆说:“皇后昨夜生了个孩子。”宋湘念道:“吾皇昨夜降真龙。”嘉庆笑道:“是位女的。”宋湘念道:“月里嫦娥下九重。”嘉庆忽地拐弯道:“已经死了。”宋湘不慌不忙地念道:“想必人间留不住。”嘉庆又说:“水淹死的。”宋湘念道:“翻身跳入水晶宫。”四句合起来果然是一首好诗,嘉庆皇帝大喜,抚掌赞道:“卿乃广东第一才子也。”在松口,传颂较多的还有李士淳,号称二河,明崇祯元年中第18名会魁,人称“岭南夫子”,松口元魁塔为其创建。此塔属楼阁式,呈现八角形,七层,高40米,每层对开窗口,空气流通,沿154级螺旋阶梯而上,可俯视梅江,蔚为壮观。李二河在塔上留下对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为奎壁之光。”
  一日本学者山口县造说:“客家人是中国最优秀的民系,他们天生就有一种自信与自傲的独特气质,因此他们能从北方少数民族铁蹄之下夺开一条生路,安然迁居到南方。他们的爱国之心,比任何一族都要强烈,他们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山口县造颂扬的是整体客家人,松口镇恰恰印证了这段话。松口镇的确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充当不同的历史角色。据资料所载,松口所在的县——梅县,不仅孕育出叶剑英元帅,而且涌现出200多名英雄将领,其中,原新四军教导总队负责人梁锡祜,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廖政武,军级徐达宏等都是松口人。与此同时,松口所在地梅县在国民党中担任的将领也不少,据统计,在国民党军将领中,有将级71名,少将100名,中将22名,上将8名,军长2名,师长2名都出自梅县。如刘志陆上将、罗友沦上将、黄伯韬上将、黄琪翔上将,张民达上将、黄慕松上将等。
  松口所在地梅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分布在50多个国家之中,共有60多万人,然而梅县人第一个出国的是松口的卓谋,在宋朝末年因战乱乘坐木船漂泊至印尼加里曼丹定居。松口经济以农耕为主,但松口人生活富足,家庭中摆设讲究,这都与外出华侨经济支助有关。在松口,值得赞美的应该是乡村的妇女,松口姑娘有温柔、漂亮之称,她们普遍纯朴、勤劳、聪明、善良。如果你来到松口镇,你会感到惊讶,市镇上、农田中,乃至建筑屋宇等中干粗活的,几乎都是女人。正如英国人欧德里说:“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松口,地处北回归线附近,雨量充沛,江河溪流交错,林竹茂密,田园壮美,加之客家围屋等古老建筑群,足使你流连忘返。因此,到了松口,有如返回古老、幽静的时代。当你在吸足了古朴的客家文化琼浆之后的同时,你还能吃到爽脆清甜的沙田柚,质软色艳的红柿子,尤其是用“仙人” 草熬煮制成的“仙人糕”,不仅是防暑凉血降温的饮料,而且能防治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炎。
  深圳原本属客家地带,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客家人的习俗和影子逐步消失,加之全国各地涌入深圳的人远超过其自身人口,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变异。结果,深圳甚至周边地区已很难寻找纯净的客家风情。为了追忆昔日的深圳,不少人利用节假日带着家眷往深山老林钻。相反,今日松口,仍保存着最纯静的客家原貌,所不同的是已没有以往的辉煌,松口是客家文化遗产的宝库,所需的是整理和修复。当前深圳人利用其地沿条件发达起来,物质对深圳人讲已满足,其缺少的正是传统的文化熏陶,客家松口人的纯朴、自制和富于冒险的精神正是今日深圳人所需要的。但愿深圳人有机会能往粤东小镇松口看看,在品味真正的客家风采中,发现客家人不寻常的足迹,或许能对你今后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编校/ 欧艳)
http://www.szmj.gov.cn/jcs/009/200303011409.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5 14: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松口古镇-客家下南洋挥泪第一站 (转)

我已经在去年12月20号的时候转帖过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2 0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涯乡下,原乡风情甚好,松口盆地到处都系围龙屋,不少还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民俗研究价值。比如,一地几俗如“八月初三“”八月半“”做沙“,同系八月节令,三种不同风俗。松口情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多次选入省普教类音乐教材。旧时韩江航运中的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可惜近几十年韩江航运衰退,尤其是小水电瓜割韩江后,发展堪忧!记得小时侯,日有几班至雁洋、梅县、汕头的客轮,韩江边上停有豪华邮轮,港务所的吊车不停地装载松香、灰锰氧等特产,水上人家连绵开夜,繁忙一时。如今除了空荡的水泥卸货点,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叹。

梅东桥、溪南竹林、河唇老店码头、元魁塔等是松口游子朝思暮想、午夜梦回的景致。

《山》
一脉高出一脉
却又淡比一脉
直至朦胧天际
这好似一幅大写意的水墨
几番生机隐没在苍茫

山——长长——长长——长长
只有流动的水,漫出几记笛音
一头仰望
玉兔你在何方
修竹多斜长
斜眼偷来几许光
人世几沧桑

《初秋》
蟋鸣星夜
泠霏新留
绿草闲黄牛
田莳应人羞
风扶船摆无明月
渔火忽添点点愁
一映江桥旧
数照江水流
清茶小盏
意气还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5-22 1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