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政策现况及文化传承
罗志明
壹,台湾客家族群现况
身为客家人,也是世界客属协会高雄分会理事长,个人认为客家人不是台湾最小的族群,但却是最弱势的族群,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客家族群的自我认同意识没有被激发,客家人不知道身为客家人的独特与重要性.原住民和汉民族之间长久以来的泾渭分明的差异提醒著社会,让政府能够注意到族群与文化冲突在政策上进行照顾,维持其文化的生存.台湾的客家族群在大社会文化的挤压下,面临了族群文化快速沦失的危机.目前台湾的客家族群人口约有四百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百分之十七至廿.但是客家文化,客家语言及生活习俗在台湾却正逐渐式微,挽救客家文化实为所有客家人及尊重多元文化公民的当务之急.
贰,客家族群的危机:语言,认同,文化传承危机
一,客家文化危机—语言
从冷战结束,东西阵营的对垒消失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势由对抗转为向区域整合主义,及全球化方向发展,强调打破国家间界线的全球化政经整合运动(如欧盟的整合,世界贸易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等)开始蓬勃发展.不过这样的发展,也对原本弱势的文化及族群造成冲击.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二月廿一日,订为国际母语日(The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二00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识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目前全世界约有六千多种语言,其中有半数的语言正濒临消失的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生所长的台湾正被列为语言消失的危机地区之一.
语言的消失代表文化生存的危机;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是人类思想表达知识宝库的损失.美国德州专研世界面临消失的少数语言的国际知名组织,「夏季语言学研究院」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SIL)於二00二年一月的报告书亦明白指出,台湾共有二十九种语言,现存二十二种,含国语,台湾,客语,十多种原住民语…,而己消失的就有七种,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凯达格兰大道的凯达格兰语,都已经已经永久消失了.
二,客家文化危机—认同
客家族群为本省早期移民人口比例最多的三籍移民之一,自汉末中原迁徙至东南沿海各省份後,为免於遭受持续的迫害,因而隐没於山区,在防卫,垦地,迁徙等大环境驱使下,养成客家族群特有的刻苦与团结精神,并造就许多独特的文化资产与风貌.明末清初时期,客家族群开始大举向海外移出,成为分散至世界各角落之民族,各地区有其地域性与特殊性;同样地,在台湾之客家人也在垦迁的路线与时间演变下,使得同一族群内,依不同地区而有不同特质.举例而言,南部客家人和北部客家人不仅在语言尚有出入,生活,建筑材料与样式及生活习惯亦因为地区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文化是包罗万象,客家文化在语言,歌谣,服饰,饮食,生活礼仪,建筑等方面,更为民族的特色与维系的重点.然而过去在台湾社会文化发展一元化与大环境的变化下,使得客家人相同於台湾其他弱势族群,面临文化消逝与族群认同的危机.
在教育方面,台湾教育内容有关本土意识的部分实在太少,自然更谈不上以客家文化能否融入到教育中.而在国民党长期执政期间,历经台湾本土派人士的争取,台湾逐渐在国民教育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九九四年在李登辉总统任内连战担任行政院长期间,教育部修正发布的「国民中学认识台湾课程标准」;一九九七年国中教材中,认识台湾课程正式启动.此一课程改革固然未完成以台湾主体性为中心建构的国民教育内容,但却是改革重要开始的第一步.不过,当时部分以「大中国意识」作为教育理念的民意代表,以及部分传播媒体仍曾经大力挞伐,造成本土文化,包括客家文化生存的危机.个人认为,国家认同要建立台湾本土优先意识,教育也是如此.未来除加强客家文化宣导外,更要强化以台湾历史,地理,社会与文学做为国民教育的课程重心,是深化客家文化认同的必要途径,也是建构台湾主体性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要件.当然,为了推动此一教育内容的改革,如同一般教育内容的改革一样,师资的整备不仅是成败的重要关键;因此未来必须有计画的除训客家文化推广师资,以种子教师的推广,让台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中心.
参,政府保护客家文化的承诺及成绩
我们从陈总统就职三年多以来,检视客家支票到底兑现了多少.总统在二千年总统大选时针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危机,提出多项保存客家文化,语言的主张,并具体提出下列的主张:
一,成立义民大学.设立客家文化,客家语言研究学系及研究所,并培育客语师资.
二,设立「客家事务委员会」,负责蒐集与保存客家文化及历史;研究出版,编印客语教材.
三,设置客语频道.包含专属定频的有线电视频道,全台性的广播网,以及现有无线电视和大功率广播电台的客语时段.
四,制订「语言平等法」.明订「福佬闽南,普通话(北京话),客家,原住民语」为通行用语,平衡台湾各主要语言的发展.
五,举办「客家文化节」.一年一度全国性客家文化多种类大型活动.
六,设立「客家社区学院」与「客家幼稚园」.
七,辅导奖助成立各类客家礼俗技艺研习班,包括音乐,戏剧,歌谣,舞蹈,雕刻,手工艺及婚丧节庆礼俗.
八,设立「客家文化园区」,提供完整体验客家文化的机会.
首先,针对义民大学的设置,客委会预定在苗栗成立义民大学,但目前受制於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总量管制,义民大学的设立短期之内无法实现.个人认为若要兴办客家文化教育的权宜办法即是在现有的大学体系中,鼓励成立「客家学院」研究客家文化,招收大学部学生及研究所学生,一样可以达到客家文化传承与研究的目的.而陈总统的另一项承诺:成立客家委员会在二00一年正式成立,成为中央专责负责客家事务的单位.其次,教育部在这会期提出「语言平等法」草案送到立法院审议,明订包含闽南语,客语,各原住民母语都应被视为国内通用的语言,享有同等地位.这个明订各族群语言平等的原则利益十分良善,但是我们必须说的是,客家族群要求的平等不仅止於语言的平等,更需要的是在生活,教育资源,文化保存与媒体资源分配上的平等.应以「族群平等法」更广的层次赋予客家族群与其他族群平等的定义,并落实在司法,媒体,教育,文化,生活等各方面.
再者,客家政策中的客家文化节的举办,在近年来知性旅游风气的带动下,以客家文化导览的旅游大为兴盛,对於推广客家文化风土有相当的正面助益.不过在感觉上,政府资源资源似乎都投注在桃竹苗的北部客家县市为多(如客家桐油花祭,三义木雕节,及北埔的文化观光节等);对於高雄,屏东的客家艺文活动及旅游推广的活动似乎比较少.这一点是否和前後任的客家委员会主委都是北部客家人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而成立客家社区学院目前在各客属社区中皆已经成形;客家幼稚园则在落实母语教育的原则下多有进步.
至於客家乡亲所关注的「客家文化园区」的设立,客家文化园区的设置应视空间,文化特性与地区资源而有所差异,因此客家文化园区的功能与定位,成为客家文化园区规划时,发挥最大资源运用效益之重要基础.目前全台共有十处客家文化园区及文物馆的申请个案,其中高雄客家文物馆,美浓客家文物馆,六堆客家文物馆已经取得土地正在兴建中.;已经规划完成的有台北客家文化会馆(土地已取得),新竹照门客家文化园区(尚未完成土地取得),苗栗铜锣客家文化园区(尚未完成土地取得)其馀桃园龙潭世界客属文化园区,雪霸国家公园附设客家文化园区,台中县客家民俗文物馆及麟洛客家文化园区目前正在规划当中.每个地区的客家文化园区(会馆),依当地的风土民情的独特而需要加以保存.个人也提议基於保存台湾南部的独特客家文化,保护屏东客家族群独特风土,要求行政院评估於屏东县佳冬乡设立「客家文化园区」.
肆,客家文化政策的主张
一,提出「族群平等法」
个人到立法院之後,即提出「族群平等法」草案,获得立法院各党派一百廿四位委员连署支持,此法案明订提供国内各民族在语言,生活,传播上一律平等的基础,保障国内各族群的平等地位.族群平等法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为落实宪法精神,消除族群歧视,促进族群平等,以达族群融合之目的,故有制定本法以为规范.同时保障族群尊严;因族群为构成社会及国家之基本,族群之尊严能被尊重不受侵犯,其行为始能自主,自由决定其意志,行使其相关权利,此乃形成民主政治之基石.而人为自由与权利之主体,任何人之生命,不问其出身,家庭,财富,地位,族群等背景,其价值均相等,人格亦均独立自主,同受法律之保障,始能享受自由与权利之利益.另外亦有「保障族群文化」,「消弭族群歧视」等条款,同时法条中亦规定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族群间之歧视,并保障各族群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得以充分发展,以确保各族群有平等之权利与地位.
二,设立客家文化园区
一九九五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完成「全国文化生活圈文化(硬体)展演设施发展纲要计画」,规划台湾的文化生活空间为「一般文化生活圈」与「特殊文化生活圈」,其中更强调文化的形成需透过软硬体的配合,民间力量的支援与地方居民,族群的自省,方得以竟全功;而非一个刻板的,制式的文化.因此,客家文化的保存宜强调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创造保存,传承客家文化之发展空间,透过互动交流的活动,深植客家文化於客家後代心中,并传达客家文化精神於其他民族,形成学习,观摩,互动的良好循环,实为保存与再发展客家文化之最佳手段.是以「客家文化园区」的设置,将是保存客家文化的重要契机.个人於立法院提案要求行政院评估於屏东县佳冬乡设立「客家文化园区」,保存台湾南部的独特客家文化,保护屏东客家族群独特风土,客家文化园区应以特定区之方式,将教育,展示,生活,商业,展演....等等之客家文化特质,藉由具体之都市空间,如单一社区,地区或乡镇之空间面上不同功能点之建设与规划,透过空间网落的形成,来达到实际生活之体认与文化的学习,而非样板式之文化园区形式.屏东县佳冬乡是屏东县沿海公路中惟一交通流量大的客家聚落,乡内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产与历史古迹.如萧家古厝,杨氏宗祠,褒忠门,,等,而佳冬乡亦有足够的腹地供作兴建园区使用.基於屏东县客家聚落具有特殊人文,历史价值,行政院应妥慎评估,研究设立佳冬乡客家文化园区的可行性.
三,母语使用融入生活
世界上强势的语言如:英语,华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等,因著强大的政治力,或经济力,或拥有上亿的人口,可预见五十年之後,这些语言仍将继续存在.丰富语言,多元文化,形成整个人类的文化宝库,也使得各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多彩多姿.然而,台湾呢 将近半数的语言濒临消失危机.个人多次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内政及民族委员会等会议中,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政府落实融入生活的母语教育.个人欣见客委会提出设立客家传播管道的构想.不过,当务之急是应该解决如何在现有的客家语言,文化传播的管道上加强其传播的功能.目前台湾数个艰苦经营的客家电台,面临经营困境,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让其接受政府补助,提升节目品质,以致於客家节目越做越烂,越烂越没人看(听),成为广告卖药的节目,客家电台的困境,政府应该正视.台湾目前族群人口的比例为闽南(福佬)约占百分之七十三,客家约占百分之十七,原住民顶多不到百分之十.然而在媒体资源的分配上,使用客家语言,介绍客家文化的节目,其占整体节目的比例有到百分之二十吗 以公视来说,作为国家经营的公共电视台,其所制做的节目,客家相关的节目比例有多少 而新闻节目又有以客家语为传播语言吗 原住民族有「原住民新闻杂志」替其发声,也宣示其落实语言平等保障的行动.
个人认为设立客家电视频道的立意甚佳,不过也提出一个意见供作参考.设立客家频道牵涉到购买电子媒体时段,节目制作成本庞大,而客委会如欲获得深远的传播效果,应针对想接触客家语言文化的对象做过调查,评估电视节目所能够达到的传播效益.电视节目或许是一般民众最容易接触的传播管道,但是对於客家族群而言,以广播频道传递讯息,或许影响力更远.
四,客委会主委人选
二00二年,行政院客家委员会的预算约四亿新台币;今年则因增加客家电视频道的开播经费三亿三千万,以致於整体经费大幅增加到九亿多.然而客委会掌握数亿元庞大的资源,经费的使用却似乎重北轻南,和前後任主委都是北部客家人不无关系.从行政院客家事务委员会筹备处主任徐正光出生於屏东内埔之外,首任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光群是新竹关西人;现任主任委员叶菊兰则是苗栗铜锣人,都是北部客家人,连带造成资源上重北轻南,以客家委员会办的数项文艺活动都在北部,及设立客家文化园区为例.因此我们明确要求下一任客委会主委要由南部客家人中拔擢,回应南部客家人的呼声.
伍,结论
每到选举时,大家都说自己是客家人,说著彆脚的客家话争取选票.然而这些人的政见,选举支票兑现了多少 又有多少是窒碍难行而跳票的 客家族群的认同逐渐丧失,以致於客家文化的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我们主张:
一,尽速协调行政院相关部会与地方政府,善用民间资源,一起推动「客家文艺复兴运动」,发扬客家语言与文化.
二,结合海外各地客家社团,并透过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使国内外各界都能接近客家文化之美.
三,与农委会,交通部,文建会及各地方政府密切协调合作,将客家文化特色与休闲产业结合,协助客家农村转型,创造客家族群的新希望,使客家传统文化注入活水.
作者:罗志明 博士
现职:立法委员
经历:立法院第五届二会期教育文化委员会召集委员
高雄市第四届议员
国立高雄工专副教授兼机械系主任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兼任副教授
高师大校友总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自由车协会理事长
台湾消费者保护协会理事长
台湾永续发展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喜憨儿文教基金会董事
世界客属高雄市分会常务理事
高雄市政府客家文化事务基金会董事
来自:[url]http://140.127.125.122/educent1/cultural/0612霉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