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0|回复: 0

【转帖】正确看待离乡游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8 1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kjq.hkqing.com/bbsxp/
      尝有客家同乡谓年轻一代的离乡游子嫌穷爱富,空有满腹经纶,惜为人作嫁。每提及此,其神情动作、言中表达,无不充满对离乡游子的蔑视之意。以上看法,敝人深不为然。所谓仁都见仁,智者见智。客家人之所以敢以"客"自称,是由客家人的“硬颈”性格决定的。客家人自古以来,凭客家智慧,不畏险阻、敢捱敢拼。在困境面前,常开创全新之变局,领引潮流。而离乡游子,往往在此时刻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客家南来居后,只能安家于偏僻角落、旮旯山区。虽风景秀美,然山多则平原少,平原少则田少。田少,田少则食物必缺。在旧日落后的生产技术制约下,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一亩三分地上,无疑等于是自困绝境。既然不能指望靠天吃饭,那么只能寻找变通之道,向外探索生存之法。露凝草尖,朝阳未起,薄雾弥漫的渡口,多少人怀着发财返家建设家园的梦而踏上了离乡的征途。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艰辛的,凭的是一身胆,漂洋过海,到相对客家家园的更南之地、到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更远的,甚至到达毛里求斯、南非等国。他们是成功的,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打拼,不但在海外站稳了脚,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更将客家精神传播到五湖四海。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的远游,得到家乡父老理解与支持,使得他们能安心于远离家园的陌生土地上安心创业。他们又是不忘根本的,在他们成功之后,南洋财物不断通过千里海路回返家乡,报答故土。

  以客都梅州来看,出生于梅州或认同梅州为故乡的客家人。在商界、政界、人文、科学、艺术,人才侪侪。仅在商界就有田家炳、曾宪梓、熊德龙、姚美良、余国春等等。这些在上世纪初期离乡的游子,在今日梅州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捐资兴建学校、桥梁、医院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不但使得他们芳名永存,更在现实上使得客家父老得到了实惠(梅州的嘉应大桥,就是借用客家侨胞的捐款兴建的)。

  以上的都是受到大家肯定老一辈客家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待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年轻一代的客家人,继承了前辈客家的勤劳吃苦、诚实仁厚的精神。出外求生,倍受欢迎。这一点大家是公认的。

  客家地区处于山区,平原少山地多,原材料及产品运输成本高,不利于发展门类齐全的现代产业。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制约着客家地区的谋生之路(例如东江源的保护,使得赣南地区必须关停人们赖于为生的小矿场)。产业少,门类不齐全,经济就相对滞后,就业情况从不乐观。崇文重教的客家人,培养的大量各类人才如果不得到使用,就等于是浪费。所以,客家人要敢于走出去,寻找更广阔天地。由此看来,年轻一代客家人走出去的行为决不是忘本和嫌弃家园。而是要人尽其才,不但是为家,更是为了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我们要像以前的先辈那样理解并支持离乡的游子,不但要劝导他们爱家,而且更要教导他们要入乡随俗、要做哪行爱哪行,要有落地生根的决心。同时,还要作好随时欢迎他们回来的准备。家乡,永是他们的后方,家乡父老,永是他们的亲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今日的客家年轻人,定也可以成为他日客家成功的推动者。也相信,通地全体客家人的团结和努力,集百家之长,必然可为客家家园的发展寻找一条合适之路。

  正是有人选择了外出,使得家园的压力得以舒缓;也正是有人选择了留守,方使得家园的建设不乏人才。同时,留守者与外出者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可以互为转换的。所以每一时期的留守家园,建设本地的客家人。要更冷静,更有更理性地看待离乡游子。要明白他们异地创业的艰辛、入乡随俗的不易。毕竟,他们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在为家乡的发展尽着自己的努力与本份。

  内外有人,预示着客家人口的兴旺。而理解与宽容,则意味着客家的团结。团结,则是腾飞的开始。新时代的客家人,团结起来,成功可待。
      (原文出处,客家情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3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