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山歌、对山歌是客家地区常见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惠州地处东江流域中心,是客家人集居的地区之一,除土语(惠州方言)外(作者怎么这样写的,w版注),客家语实际是惠州第二大语系。以客家方言唱出的歌儿,俗称山歌,遂成为惠州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和民间娱乐形式之一。
解放前,客家山歌已在惠州民间广为流传。许多行乞艺人手拿竹板,沿街卖唱,“竹板一打闹洋洋,亚哥亚妹听分详……”,给人以很深的印象。惠州人熟知的本地山歌《掌牛仔》,虽以惠州方言唱出,但曲调上则深受惠阳客家山歌影响。民间山歌唱本《梁四珍》、《金叶菊》等,经过古塘坳盲婆等客家艺人的传唱,流传甚广,至今一些老人记忆犹新。有一种叫“客家龙舟说唱”的艺术形式,就是在客家山歌、民谣基础上,吸收流行于广州方言地区的龙舟说唱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它将粤语龙舟的表演特点,与客家民间说唱艺术结合为一体,独具地方特色。客家龙舟起板和过门大致象粤语龙舟,每句结尾的音亦与粤语龙舟相同。不同的是,过门可用锣鼓,也可用竹板代替。唱词以七言为主,押韵。每唱一句过门一句,五句为一段,句式上基本与五句竹板山歌相同。可以想象,旧时的行乞艺人,手持木雕龙舟,敲打着竹板,拉动龙舟上划船的小木人,是多么吸引人。许多从龙川、紫金、河源、连平、和平、梅县、兴宁、五华以及惠阳淡水、惠东多祝、高潭等客家地区来惠州定居的居民,时逢佳节,或喜庆场面,亦乐意唱上几句乡土山歌。因此,客家山歌在惠州流传是由来已久的。惠州人不仅喜欢听山歌,有时也学会几句,以备喜庆之时娱乐。
听老一辈人说说,现在繁华又美丽迷人的步行街,便是惠州当年的对歌场所。“对歌”,惠州人又称“驳歌”。对歌活动通常在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举行,这就更加令人关注和喜欢了。当年的国庆路、五四路是西湖连接西枝江的一条水沟,中间有座石桥,成了天然的对歌台,当暮色降临,人们便携老扶幼,三五成群,聚集在河沟两岸,等待着对歌的开始。当明月升空,清辉照人,山歌擂台便要开始了。突然,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高吭歌声:“今夜山歌我开台,哪个敢对就过来!”早已兴致勃勃的听众刚反应过来,又被应战者那不甘示弱的歌唱吸引了。“阿哥赏月正行来,有歌尽管抛过来。”……听众的情绪被感染着,随着一唱一和,到精彩之处,掌声雷动,欢呼雀跃,如果一方被另一方压下去,嘻笑声,怒骂声此起彼落,如果反败为胜,则又是一片赞扬声了。
这种对歌的形式主要以一唱一答的方式进行,对歌者需要靠灵活,靠急才,循序接来,出口成章,否则会一败涂地。对歌技巧也是灵活多变的,时而对联式,即歌者唱出上句,答者唱出下句;时而猜迷式,如答者唱不出,则引起一阵哄笑。对歌的内容亦极为广泛,有以情歌为题材互相撩弄,各占便宜的;有以夸张的比喻逞强斗智的;也有互相揭短以引起幽默哄笑的,真是争奇斗妍,贬褒各异,不分男女老少,敢唱就唱。这种群众踊跃参与的广泛性和热烈的程度都是不言而喻的。
解放以来,惠州自发的对山歌活动虽然少见。但唱山歌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山歌的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解放前的唱本《梁四珍》描述的是主人公梁四珍不甘贫贱,支持丈夫考中状元,变贱为贵的故事。而《金叶菊》则描述主人公金叶菊受继母虐待和摧残的故事。解放后的新山歌,内容更新,土改初期,反映搞土改,分田地,诉旧社会之苦,歌颂新生活,歌颂党和领袖的山歌大批出现,如东江民歌《从头苦到脚底下》唱到:“想起当日耕田伯呀,黄连天树上挂苦瓜呵,黄连树下埋猪肚呀,噢从头苦到脚底下。”有一首《歌唱蔡娇娘》的皆歌,记录了蔡娇娘由苦变甜的历史,歌词写道:“贫民社员蔡娇娘,讲一讲,解放以前痛苦长,系凄凉。唔讲大家唔知详,佢膝下未生男和女,欢乐少,年纪轻轻死夫郎,守孤孀。雪上(呀)加霜,佢同地主做长工,冇办法,长年好似牛马样,真凄凉。公鸡一啼就起床,一日三餐食粥水,饿得惨,眼泪吞落肚中藏,好心伤,有事冇人来商量。好得来了共产党,大救星,娇娘翻身把家当,乐洋洋,拨开乌云见太阳。……”在抗美援朝、合作化、公社化等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一批为配合新形势而演唱的山歌,有的以山歌剧的形式上演。在1965年1月由惠阳县文化馆和惠州市文化馆合编出版的《山歌选》中,就收集了流行于东江流域的各种山歌及曲调153首之多,如东江文工团集体创作的《生产对唱》,在东江地区广泛流传,歌词写道“(男)哟嗬!乜介样人得人恼呀,乜介样人最唔好,乜介样人最可爱?乜介名声最荣耀?(女)哟嗬!嫖赌饮吹得人恼呀!好食懒做最唔好!劳动人民最可爱!英雄名声最荣耀!(男)哟嗬!乜介事情最坚强呀?乜介事情有保障?乜介事情爱争取?乜介日子有希望?(女)哟嗬!剿匪反霸最坚强呀!增加生产有保障!今冬分田爱争取!丰衣足食的日子有希望!唷嗨”。在《山歌选》这本集子中,大部分为传统曲子,其中有惠阳的淡水山歌;博罗的公庄山歌;惠东的高潭山歌;还有春牛调、割草山歌、皆歌等,甚至梅县、兴宁、陆丰、揭阳等地山歌也尽收其中,应有尽有。由此可见,惠州群众对山歌的喜爱,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群众性的唱山歌活动日趋踊跃,一些老山歌迷,苍苍白发,三五成群,留连西湖之畔,即兴吟唱,朝朝暮暮,时有可见。1988年国庆节期间,市文化局特邀梅州市著名山歌手余耀南、周天和、陈贤英在西湖边搭起山歌擂台,重现了旧时在西湖边对山歌的情景,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一些退休干部也组织起山歌队,如祝屋巷居委会的老人之家,原市博物馆馆长吴定贤经常组织老人山歌队登台表演,创作了不少客家山歌。“我唱山歌你来和”,他们用客家山歌怡乐天年,给人们留下良好的记忆。著名歌唱家黄红英,一曲《客家妹子爱唱歌》,唱出了惠州客家人的真情和向上、乐观的情怀。被誉为“东江客家歌王”的古东权先生,多次代表国家随团出访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将我是《客家人》唱遍天涯海角,唱得家喻户晓,精神振奋。目前惠州已取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四块金牌,惠州的发展一日千里,惠州人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如今的客家山歌经过新创作、新包装,就像长出了新的翅膀,《歌声飞过淡水河》、《山歌唱出好兆头》,将惠州人的生活唱得红红火火。惠州在腾飞,惠州令世人瞩目,当然,惠州山歌的振兴也为期不远了!
作者:谭山宜 稿源:摘自《惠州乡音》第25期
[ Last edited by woodgold on 2005-7-24 at 11: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