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2-16
在泰宁人盼望的目光中,历史的年轮驶进了2005年。
对于泰宁来说,这个鸡年太不一般,它象征着“期盼”与“发展”。就在今年,泰宁将一举破解“知名度、交通、水位”三大瓶颈,泰宁将在鸡年驶向旅游发展“快车道”。
2005年,是泰宁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旅游,从“零”到“生命产业”
仅十余年前,紧挨着金湖的水际村村民,收入靠下湖打渔为主,“副业”是用小渔船摇慕名而来的寥寥游客浏览金湖秀色。当时,他们戏称金湖是“杨白劳的女儿”――虽美却穷,“藏”在深山无人知。
理思路
这是一片流金淌银的山水。过去由于认识不足,旅游资源开发迟迟没有起步。县城经济一直以单一的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均在省市末位。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泰宁县对旅游产业的定位渐次鲜明。六届县委提出“要把发展金湖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94年,金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七届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建新兴旅游城、创文明小康县”,开始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八届县委提出“兴旅游、创品牌、立支柱、增总量”。
而在2002年第九届党代会上,县委更是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将泰宁建设成为“福建一流的旅游强县,福建最美丽的山区县,京福线上富有活力的开放县,闽西北更加文明的小康县。”并提出了旅游与县域经济“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大金湖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新兴旅游区,泰宁成为福建一流旅游强县;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把大金湖建成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旅游区,泰宁成为闽西北地区经济强县;第三步,到2020年,把大金湖建成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泰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树精品
旅游是寻求审美和愉悦的过程。只有旅游产品令人赏心悦目,旅游区才有持久生命力。
泰宁有幸,历届决策者都坚守一个信念,要把每个旅游项目都做成百年精品。坚持高手策划,专家参与,先规划后开发,无规划不开发。近几年,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聘请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资深专业机构和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编制各类规划50余项,反复论证,精益求精,好中选优,最终构筑成以“湖、
溪、潭、谷、山、林”及“泰宁古城”为主的多元景观体系,得到游客的认可,得到世界的认可。
完善旅游配套要素,增强旅游服务功能。这十年,先后投资5亿元,改造了5条旅游公路,新建了3个生态停车场、12千米旅游步道、10家星级宾馆,开办了12家旅行社,购置了20多辆豪华大巴,将所有木质柴油船改造为环保电瓶船,新建宾馆饭店一律实行三、四星级市场准入,景区公路全部三级达标。深入创建“平安泰宁”、“百里旅游安全路带”,坚持不懈整治社会治安,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接轨国际,开展并通过了ISO9000产品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质量、国内旅游标准化建设与创评,积极开展名景、名导、名街、名社、名店等“名企”、“明星”创建活动,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游客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旅游综合质量已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
数据之证
1995年,泰宁举办首届旅游节,当年接待游客16.78万人次,初尝旅游甜头。200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95亿元,相当于全县GDP的12.8%,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关联带动效应。据统计,该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以年均1.5%的速度攀升,效益在省市的位次稳步前移,名列全市前列。全县30%以上的传统耕作农业开始向观光农业、效益农业升级,旅游业的发展为全县农民增收200多元。同时,全县形成了食品饮料系列、珠宝系列、竹制工艺品系列、土特产品系列及根雕、木刻、字画等六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5%。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居民就业增收,扩大了就业容量。目前,泰宁县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2350人,间接就业人数1.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20%,是1995年末的5.1倍,年递增31%。目前,全县拥有国内旅行社和营业部13家,星级星宾馆8家,床位4000余个,各类游船60余艘、竹筏300余条、旅游大巴和中巴10余辆,旅游购物商店300余家。
前文提及的水际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大金湖旅游发展起来后,成了全县第一个“旅游村”,村民家家户户从事游船运输、商品加工、餐饮服务、景点开发、家庭旅馆旅游服务业,到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高出全县农民平均水平912元。
旅游,从“副业”发展成为这个县的“生命产业”。
品牌,从“国内”走向到“世界”
一个曾经是闽西北边陲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山区小县,在短短10来年里,拥有了8块国家级旅游品牌,这在国内已是罕见;而这个小县仅用了4年时间,从取得“国家4A级风景区”品牌,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再到“世界地质公园”,实现了三步质的跨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个奇迹。这个转变,归结于泰宁的“品牌意识”。泰宁近期的发展定位是:“冲刺世界旅游品牌,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对于一个新兴旅游区,这是一个反差很大的目标。但唯有拉高起点,坚持一流,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才能让旅游造福泰宁百姓。-造名重于逐利
泰宁旅游不缺资源,但缺客源。而一个旅游区客源的多少与否,就看“知名度”的高低。这些年,泰宁为打开知名度,陆续捧回了8块国家级旅游品牌,但市场冲击力还不够。尤其放眼全国,鲜有人知“泰宁”。泰宁亟待一枚世界级旅游品牌的支撑,以此作为实现旅游跨跃式发展的突破口。2003年10月9日,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由此拉开了泰宁“申世”的序幕。
“申世”是目的,更是手段。即使申报不成功,也要借势造势,让名声“入世”。为此,泰宁把“申世”作为走向世界的有机平台,大手笔、高起点宣传炒作。去年7月,在首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我国85个国家地质公园,推荐6个在会上发言,泰宁作为代表之一正式登台,成为这一国际盛会的“亮点”;同在7月,我国在苏州首次举办的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泰宁的形象出现在精美的《遗产大会专用画刊》中。一年的“申世”,泰宁在地质界、旅游界、新闻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扩大。世界,在认可泰宁。
申世之前,泰宁地质科学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这个县聘请省地质调查研究院7位高工组成阵容强大的专家组,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踏遍了地质公园的山山水水,应用遥感等高新技术,结合以往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红层时代、洞穴分类与成因探讨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在“青年丹霞地貌”等方面的研究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去年10月上旬,浸透着7位专家与资料组成员无数心血、装桢精美的8大本泰宁“申世”文本资料,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赞誉,完成了从“无”到“优”的跨越。
与此同时,泰宁人发挥老区人特有的勤劳、智慧、奉献,用2个半月的时间,开发出了一条崭新的地质科考路线金龙谷,新建了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质博物苑,建成地质标识系统、地质公园GIS信息系统,并请来全国著名的雕塑家张立旗,投资1000余万元,铸造19组彰显泰宁历史典故的大型青铜艺术群雕。泰宁,以完美的姿态在去年的12月3日迎接国际专家组评审组的实地考察,得到专家们的盛赞,而赵逊教授则称泰宁“是一个奇迹”。破解“三大瓶颈”
在以“申世”破解“知名度”之瓶颈的同时,泰宁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两项被当地百姓称为“天字一号”的工程: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及风洞蓄水坝的建设。
泰宁多有美质,奈何地处偏僻山区,长期以来交通制约了这个县旅游的发展。几代人苦苦努力改善交通瓶颈。天赐良机,正在建设中的北京―福州高速公路贯穿泰宁境内的龙湖、朱口两个镇,为泰宁旅游开通了“生命线”。“京福”高速公路将于今年10月全线贯通,届时泰宁将以毗邻赣、鄂的地缘优势,成为连接东南沿海和内陆省份的重要节点,并形成泰宁到南昌、武汉、福州、上海的半日交通经济圈。泰宁县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迅速启动直达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全力对接“京福”,并加紧泰宁到武夷山高等级公路、南昌经泰宁到湄州湾的高速铁路的前期工作。旅游是泰宁县的生命产业,其中金湖的水位又关系着旅游的兴旺。长期以来,金湖每年5个月的枯水期不仅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客源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何让大金湖告别枯水期?这个县将近年的大旱之劣势化为优势,投资1000余万元,在金湖景区内最窄口处风洞建设蓄水坝。目前,蓄水坝已转流成功,正在进行左右两岸坝体的合拢。这座大坝建成后,坝上水位将控制在268米的高程,不仅实现金湖全年适游,破解“水位”之瓶颈,还将增添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奇观。
格局,从“福建大金湖”到“中国泰宁”
2004年10月13日,泰宁报请国土资源部地环司,将“大金湖地质公园”更名为“泰宁地质公园”,同时将“拟建泰宁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更名为“拟建中国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从旅游兴起之初的“福建金湖”,走向现在的“中国泰宁”,这一转变标志着泰宁旅游从单一经营景区向营销城市转变,标志着泰宁旅游走向多元化,走向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