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6|回复: 3

略论泰宁客家方言词汇的特殊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1 03: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论泰宁方言词汇的特殊性
福建电大 ( 2005年06月27日) 浏览人次76

  作者简介:

  黄超,女,出生于1957年10月,福州人。现任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广播电视局编辑。毕业于福建省三明师专中文专业、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制作专业(本科)。曾在福建省闽北和闽西北生活过12年,师专毕业后任过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过成人教育、共青团工作以及广播电视的编辑和播音工作。曾获福建省“我爱祖国语言美”普通话比赛三等奖、福州市二等奖。《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获福建省优秀广播节目评比三等奖,《告别了古老的茶亭街》获福建省优秀广播节目评比一等奖,《洒向老人都是爱》获福建省和福州市“难忘的四十个春秋”广播节目优秀组织奖和三等奖,《患儿的好奶奶》获福州市优秀广播节目评比二等奖、优秀电视节目评比三等奖。电视专题片《这里是一片洁净的木屋区》获第一届福州市有线电视优秀节目评比一等奖。电视新闻《昔日垃圾山,今朝鳄鱼园》获福州市优秀电视节目评比三等奖。论文《对提高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浅识》获福州市广播电视论文三等奖,《谈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语言问题》、《一切从听众出发》、《谈通讯报道播音前的全盘设计》、《对高质量主持人节目优点的初探》等先后在福州市历届广播宣传协作研讨会上交流。

  指导教师评语:

  作者曾在泰宁工作过多年,在搜集例句、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案前准备工作。文章从词汇的赣语化特征、形容词的特殊结构变体、动词的特殊结构变体等三方面来谈泰宁方言词汇的特殊性,条分缕析,材料较具体、充分。从总体上看,文章选题有特色,观点鲜明,步骤清晰,材料和观点能够比较有机地统一起来,表明作者已经较好掌握了汉语词汇学、语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林一心(福州电大副教授)

  终审意见:

  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写作毕业论文,这样才能写出特点。《略论泰宁方言词汇的特殊性》一文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选择题目的。论文,采用对比的分析方法,对于本属于闽北方言的泰宁方言的特殊性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论题,特别是重点分析了泰宁方言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的构形方面的独特性,非常具有说服力。

  不过论文的标题是要阐明词汇系统的特殊性,而实际内容重点是形容词和动词,别的词类很少涉及,所以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在行文表达中应该稍作说明交待,方显圆满。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的交界地——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与江西黎川接壤。县境大山环绕道路险阻,素有“福建的西伯利亚”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封闭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其与周边省内县市差异甚大的独特的地域方言。有关泰宁方言的研究资料甚少,惟见陈章太、李如龙教授作过一些系统的比较研究,亦多侧重于语音方面。下面笔者就泰宁方言的词汇特殊性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词汇的赣语化特征

  泰宁方言词汇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词汇跨越了方言本属区而被赣语异化,具有赣语化的特征。

  泰宁县古时候原属于邵武军、邵武府,语言也属闽北方言。然而,由于这里远离闽北方言中心区(南平、建瓯、政和、松溪一带),加之县境四周群山环抱道路阻隔,自然环境闭塞,致使该地域与外界[尤其是中心方言区]的交流甚少。久而久之,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受中心方言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又由于该地域与江西接壤,历史上曾经繁荣的赣东,如、抚州、南城、黎川等地与这里往来频繁交流密切,许多江西商人、工匠来此经商做工等,并陆续定居下来。此外,还有几次的赣人入闽迁徙,这些因素不断强化了赣方言对该区域的渗透作用。数百年来,泰宁方言在大量吸收赣方言的成分的同时,逐渐放弃了自身的一些闽北方言的特点,其结果使得闽北方言在该区域逐渐成为弱势语言,而赣方言逐渐成为强势语言。两种语言在长期的渗透融合演变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即、以闽北方言为老底,赣语化的方言。这一特点较之其周边县市方言,显得独具特色。泰宁方言赣语化的特征不仅体现在语音上,有赣东南城、黎川一带的“透定母读[h-],清从母读[t’]”(《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李如龙)等特点,同样也体现在词汇上。所谓的“以闽北方言为老底”,即指方言中的一些基本词汇的音义还保留着闽北方言的特征,如“鼎”、“囝”、“厝”、“箸”、“鼻【鼻涕】”、“食”等都是闽北方言。而“赣语化”则指许多方言词汇正在演化或完全采用赣方言词汇,这一特征我们在陈章太、李如龙的《闽西北七县市的方言》一文中能得到很好的证明,文中不仅罗列了15项与赣语相同的语音特点,而且还列出了92条与赣语相同的常用词。据笔者了解,泰宁方言中还有不少已经或完全放弃闽北方言而采用赣方言的说法。下面我们可以将一些生活常用词,用普通话、泰宁话、江西话以及闽北方言的代表--建瓯话作个比较,如:

  普通话建瓯话泰宁话江西话

  漂亮雅时标致标致

  胳膊肘手曲腚底脏底脏

  醋醋酸酒酸酒

  砍柴讨樵刻樵刻樵

  猪油膏油濠膫濠膫

  砚台墨瓦盘砚瓦砚瓦

  小孩囝仔毛牯毛牯

  月亮月娘奶月公月公

  插秧埘田或捶秧栽禾栽禾

  桌子桌槃咧槃咧

  陌生生疏生当生当

  吵架骂架打闹打闹

  豆腐豆腐豆生豆生

  香皂香胰子香碱香碱

  睡觉眯脐目磕目磕

  这类词在泰宁方言中还有许多,它们已与闽北方言相去甚远,与周边省内邻县的方言也有较大的差异。此外,这里还需一提的是,泰宁方言中有许多词汇的音义与客家方言相同或相似,这是否与以上所述的泰宁方言赣语化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许多史学专家研究认为:客赣早先当是一家,客家先民早在隋唐就在赣北定居过数百年之久,到了唐末进入赣南、赣东、闽西,因此客赣方言在历史上是同支,直到现在两种方言之间仍有许多共同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所以,语言学家也将客赣方言归为一类。当然,泰宁方言中还有一些吴语成分,如“信壳【信封】”、“吓【怕】”,北方方言成分,如“荷包”等,以及普通话的成分,这些成分的渗入都与该地域的历史演变,人口变迁,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些成分相对于赣方言的影响要少得多,毕竟属弱势,故不在此探讨之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0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形容词表程度时的特殊结构变体

  泰宁方言词汇的另一特殊性体现在其形容词表程度时,词语结构产生变体。

  在普通话里,表示形容词的程度一般是在形容词前加状语,如,“很高”、“极好”、或“非常优秀”等;或是在形容词后加补语,如、“疼极了”、“好吃得很”等。可是,在泰宁方言中,却没有“很”、“极”、“非常”这些表程度的副词。泰宁方言中形容词表示程度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采用形容词特殊的结构变体---重叠式的结构形态,以及特殊的程度副词“懒得”和“尽得”。如,普通话说“很白”、“非常白”,泰宁方言[书面语除外]不用“很”“非常”来修饰“白”,而是用“雪雪白”、“雪白雪白”、或“懒得白”、“尽得白”来表示。普通话说“很长”、“非常长”、泰宁话则说“那那长”、“长又长”、“长倒了长”、或“懒得长”、“尽得长”等。这比之闽北方言多采用双音偏正式形容词,如:“喷香”、“雪白”,或双叠音形容词“红红”“绿绿”等来表示程度更为特殊。泰宁方言除了有闽北方言这两种常见的结构形态外,还常用复杂的重叠式结构形态,这是泰宁方言形容词表程度时的特殊的结构变体。这种复杂的结构形态一般由三至四个字组成,有词根重叠和词缀重叠,重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果用“x”表示重叠的词缀,用“A”、“B”表示词根,重叠的形式则有:XXA式、A又A式、AABB式、XAXA式、A倒了A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均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属复杂形容词,因其本身表达程度,所以不再被程度副词修饰。此外,也不被否定副词修饰。[本文中所举的方言词有些尚无本字,借用同音字代替]

  1.重叠的结构形式:

  ① XXA式:该式由前面两个双叠音前缀“XX”与后面的单音节词根“A”组成。如:

  喷喷香那那长南南高屡屡乌

  盈盈甜昏昏暗必必小雪雪白

  雪雪光约约光壳壳硬铁铁新

  坤坤红愣愣黄嗑嗑酥棉棉软

  这些形容词前面的词缀多无实际意义,但他与后面的词根组合,起到了加强形容词程度修饰和对事物性质状态的描摹作用,能使所描写的事物具体、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如:

  鼎咧蒸好咯馍馍是【语助词】喷喷香。 【锅里蒸好的馒头香喷喷】

  这里用‘喷喷香”形容,突出了语言的嗅觉形象,让人好象真闻到馒头那扑鼻而来的香味,它要比用“非常”、“很”等程度副词来修饰,更真实具体生动可感,其修饰性要比“非常香”、“很香”来得强,它调动了人的主观感觉。

  油素【菜】开花愣愣黄。

  “愣愣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色彩鲜艳明丽,仿佛一大片开满黄花的油菜扑入你的视野,富有视觉冲击力。假如用“非常黄”“很黄”来修饰不仅抽象,其效果就逊色得多。

  句法功能:这种结构形态的形容词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定语、补语。

  (嗑嗑酥)咯忒酥‖[真]咯[好]食。 [定语]

  (个身)衣裳‖铁铁新。[谓语]

  (者块)板咧‖油咯是〈约约光〉。 【这块木板油漆得非常平整光亮】 [补语]

  有时为了强调修饰效果加强语气 ,还可以将“XXA”式再进行重叠,如:

  新上咯【的】大米雪雪白雪雪白。

    天边咯【的】热头【太阳】坤坤红坤坤红。

  在语气上,一般重叠的词缀,前一个为重读,后一个为轻读,通过长短音轻重读的搭配,来强化节奏渲染效果。

  在普通话与闽北方言中也有类似的重叠结构形式,但它们的结构顺序正好与泰宁方言相反,为“Axx”式,这种形式在闽北方言中较少见。

  ② A又A式:这一结构形态即由前后同义语素重叠,中间嵌一个“又”字组成,以表程度的递加。如“高又高”、“矮又矮”、“粗又粗”、“红又红”、“软又软”、大又大 。“A”一般是表性质状态的形容词。“A又A”即“A上加A”,有“很”的意思。“硬又硬”即“很硬”。用这种方式表示程度不仅能起到强化修饰的作用,而且富有节奏感。

  句法功能:这种结构形态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如:

  (天廊)月公‖高又高。 【天上的月亮高高挂】[谓语]

  (厅廊)槃咧‖矮又矮。 【厅上的桌子矮又矮】[谓语]

  有时也做定语。如:

  (粗又粗)咯杉树‖[好]砌厝。 【粗又粗的杉树好盖房】[定语]

  ③ A倒了A式:这一结构形态大致与“A又A”类似,都是将两个形容词同义语素重叠,不同的是其间嵌的是“倒了”。“倒了”在这一结构中失去了原来的意思,而表达的是“到了极点”的意思。如,“大倒了大”,即、大到了不能再大的地步,就是“非常大”“极大”。如、

  对面的二流子懒倒了懒。

  这里极言懒的程度——懒到了极点。

  句法功能:这种结构形态的形容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如:

  (墟日)街廊‖闹倒了闹。 【赶墟日街上极热闹】[谓语]

  山廊‖有(个兜)(粗倒了粗)咯大樟树。 【山上有一棵极粗的大樟树】 [定语]

  (两个)囝仔牯‖打闹〈恶倒了恶〉。 【两个小男孩打架非常凶】 [补语]

  这种结构方式在表达修饰程度上要比“A又A”式更进一步。在语气上“A倒了A”式还通过轻重音、长短音的运用,尤其是中间的“倒了”,以特别拉长音来强调程度渲染效果,同时再加上语调的变化,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A又A”式在闽北方言中没有,在普通话中,除儿歌、山歌、诗歌外,平时生活交际少用,但泰宁方言和赣方言却常用,而“A倒了A”式则是泰宁方言和赣方言特有的,而且是常用的。

  ④ AABB式:这种结构形式是由两个“A”同义语素和两个“B”同义语素分别重叠后并列而成的。如;

  清清楚楚慌慌张张花花溜溜红红绿绿

  拉拉撒撒【肮肮脏脏】 耐耐塞塞【非常讨人厌】懵懵懂懂周周正正

  这种结构形式基本上与普通话相一致,主要是通过重叠修饰的手法在程度上作进一步的强调。如:

  楼下咯东司间拉拉撒撒。 【楼下的厕所非常肮脏】

  疤子奇奇耐耐塞塞。 【麻子舅舅非常讨人厌】

  有时还通过重叠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状态进行描摹渲染,从而强化程度。如:

  老子帝【老头子】神态慌慌张张。

  俺囝仔【小娘姑】裙咧花花溜溜。

  句法功能:AABB式形容词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补语、定语、状语。

  (暗冥)(街廊)彩灯‖红红绿绿。 【晚上街上彩灯红红绿绿】[谓语]

  (者个)后生‖生咯〈周周正正〉 【这个年轻人长得很端正】[补语]

  王公公‖[慌慌张张]脐咯脐咯。 【王公公慌慌张张地偷偷看着】[状语]

  (扭扭捏捏)咯样子‖赧人侬。 【扭扭捏捏咯样子羞死人】 [定语]

  在语气上,“AABB”式的第二个“A”和第二个“B”为轻读,格式整齐有节奏感。

  ⑤ XAXA式:该形式是XXA变式,是以形容词“A”加前缀“X”为基本形式重叠而成的,多见于表现色彩和表性状的形容词,主要是描写静态事物。如:

  雪白雪白屡乌屡乌铁新铁新约光约光

  坤红坤红愣黄愣黄死青死青瓦蓝瓦蓝

  这种结构形式的运用不仅强化了程度,同时还通过具象化的描写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富有感染力。如:

  渠吓得面希死青死青。 【他吓得脸死青死青的】

  墙壁粉得雪白雪白。

  句法功能:XAXA式常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补语、定语,如:

  目珠‖屡乌屡乌。 【眼珠乌黑乌黑】[谓语]

  (铁新铁新)咯家私‖[懒得]标致。 【崭新的家具非常漂亮】[定语]

  面希‖涨得〈坤红坤红〉。 【脸涨得通红】[补语]

  在语气上,“A”均为重音长音,整个结构长短音相间很有节奏。

  2.特殊的程度副词:

  ①“懒得”这是泰宁方言词汇中表示程度的特殊副词。当“懒得”用于形容词前修饰形容词时,它就失去原义,而带有“非常”、“很”的意思,如“懒得快”、“懒得好”、“懒得棒”、“懒得淞淞【干净】”等。

  ② “尽得”同“懒得”一样,它也是泰宁方言中表示程度的特殊副词,一般放在形容词前表示被修饰的程度,相当于普通话的“非常”、“很”。如“尽得勤力”、“尽得标致”、“尽得恶劣”。

  上述两种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词,有时也用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懒得想”、“尽得喜欢”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0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动词的特殊结构变体

  在泰宁方言词汇中,动词在强调动作时量动量上的持续回复,以及描摹动作状态和声音时,其结构也常出现特殊的变体,这种的结构变体多以特殊的重叠式结构形态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属复杂动词,它不能被否定副词修饰。重叠的形式不同,其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产生的修饰效果也各不相同。

  1、XXA式;

  该式前面的“XX”为重叠的词缀,多见于描摹动作状态的摹状词和拟声词。词根“A”多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如“呼呼叫”、“习习叫”、“空空颤”、“眯眯笑”等。这种结构形态的动词在实际运用中,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描摹事物惟妙惟肖。如:

  渠侬【他们】扑扑叫咯【地】走向咧【逃跑了】。

  这里的“扑扑叫”,实际上是飞快逃跑时发出的声音,这里通过拟声突出听觉形象,并将听觉形象融于人的主观感受之中,强化渲染效果。在此,动词兼具形容词的作用,形容逃跑的速度之快,给人以形象生动、真实可见的情景再现。

  渠象见了鬼也,吓得空空颤。 【他象见了鬼似的浑身抖抖颤】

  这里的“空空”,既是对颤抖状态的描摹,又是对颤抖厉害时发出的“空空”声的拟音,声形并茂, 生动传神。

  句法功能:XXA式动词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状语、补语。如:

  (哇者)老啥人‖空空颤。 【那个老人浑身抖抖颤】 [谓语]

  囝仔牯‖辣得〈习习叫〉。 【小男孩辣得发出习习声】 [补语]

  火车‖[呼呼叫]咯开〈去了〉。 [状语]

  2.A咯A咯式:

  这种结构是由单音节动词“A”加语助词“咯”后重叠而成的。“A”只能是单音节词,多数为及物动词。如、“蹦咯蹦咯”、“摇咯摇咯”、“摆咯摆咯”、“跳咯跳咯”、“洗咯洗咯”、“耸咯耸咯”、“牵咯牵咯”、“念咯念咯”。这些动词多数为表动作行为的,也有一些不及物动词或心理动词,如“想咯想咯”。还有少数拟声词,如“习咯习咯”、“噹咯噹咯”。这些动词都是可持续回复的,而语助词“咯”,主要起着平衡语言节奏作用,帮助表达意义,其本身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A咯A咯”表达动作正在进行,重在展示动作的一种可回复持续。同时也表现动作的时量和动量。如:

  渠写咯写咯,写了几工个篇文章唔郎写出来。 【他写了几天,一篇文章还没写出来】

  这里“写咯写咯”表示的是正在进行的动作耗时长,动量多

  毛牯子爬上盘咧【桌子】晃咯晃咯,个下就滚落了。【小毛孩爬上桌子晃着晃着一下就滚下来了】

  “晃咯晃咯”在句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时间短,动量少。

  两个例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都有一定的幅度,且在动作空间上又有一种可视的往返回复的特点。

  在“A咯A咯”式中,“A”还有一些是拟声词或形态动词,他们组合后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较强较具体的形态特征,具有形容词的修饰作用,这种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如:

  狗仔叼着几行【根】猪肠噹咯噹咯过来了。

  细细仔食番椒习咯习咯。 【小孩子吃辣椒辣得直发出习习的声音】

  渠咯头空【他的头】摇咯摇咯尽得【非常】得意。

  上述例子中“A咯A咯”式的运用,使所描述的形象生动活泼见形见声富有立体感。

  句法功能:动词“A咯A咯”式结构形态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如:

  (老虎)咯牙齿‖咬咯咬咯。

  (弓背夹)老啥人‖[在门里]瞅咯瞅咯。 【驼背老人在门里往外看着】

  有时也作状语、补语。

  (老妈子)咯嘴‖辣得〈习咯习咯〉。【老妈子的嘴被辣得发出习习声】 [补语]

  (哇)男子人‖[耸咯耸咯]笑咯<开来>。 【那个男人耸耸肩笑起来】。 [状语]

  2.“A起A起”式:

  这一结构是由单音节动词“A”与语助词“起”组合后重叠而成。动词“A”在运用中一般指主语的一种自发的正在进行的行为,“起”没有实际意义,但它与动词“A”结合表达动作行为有时量上的持续回复,动态上的递进,程度上的强化,同时还有较明显较具体的动态和形态特征,具有可视性,并兼有形容词的特性。如:

   肚系【肚子】涨起涨起。

  目珠【眼睛】眯起眯起。

  渠【他】急得蹦起蹦起。

  在“A起A起”结构中,有时“A”也可用一些单音节形容词,“红起红起”、“歪起歪起”、“鼓起鼓起”等,它们既具有动词的特征又具有形容词的特性。如“歪起歪起”,中的“歪”既指动作,同时也是描摹一种动作的形态,当属兼类。

  句法功能“A起A起”式动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用来描写主语所指人或物的姿态或状态,有时也表示“A”的程度深,幅度大。如:

  手食指‖肿起肿起。

  血管‖暴起暴起。

  (到咧)咯尾巴‖翘起翘起。 【小鸟的尾巴翘起翘起】

  面皮‖红起红起。 【脸红起红起】

  有时也在句子中作表程度或结果的情状补语。如:

  唔‖[老是][将白灰]舞得〈扬起扬起〉。 【你老是把白灰弄得四处飞扬】

  衣裳‖洗得〈皱起皱起〉。

  总而言之,泰宁方言是闽北方言的异化和另类,其赣语化的特征是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因素所致;其词汇在结构上的特殊变体,是闽北方言与赣方言结合的产物,变体形式之多是闽方言少有的,这些特殊的变体形态使该地域方言在独特中更显生动形象富有魅力。改革开放后,泰宁县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该地域与外界的往来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也促进了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作为共同语的普通话对泰宁方言的不断渗透,是否会导致泰宁方言逐渐失去其原本的特殊性,而向新的方向发展,还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资料:

  《泰宁县志》1993年,群众出版社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李如龙著,2001年,商务印书馆

  《闽话研究》陈章太、李如龙著,1991年,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制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2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宁县 好像只有开善乡的某些村 说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