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7|回复: 2

【原创】解读海峡西岸那股人群的足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9 22: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海峡西岸那股人群的足音
——评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

宋 客



一湾浅浅的海峡鼓荡着西岸的松涛,温湿的海风熏染着这片百草丰茂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生养着从远古的中原南下的移民,武夷山下、闽江岸边,曾回响着猿猴的哀鸣;白浪涛天、山林深谷,曾荡漾着人类的跫音。森林在这里疯长,清泉在这里浸润,漫山遍野的野花谢了又开,陪伴着那一股人群开疆拓土燃起袅袅炊烟。这就是被人比喻为平行四边形的八闽大地,那一股人群就是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界定的“六大民系”!

如果外人要问起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那么笔者将不揣浅陋,与之秉烛彻夜长谈,因为笔者刚刚读过陈支平先生的《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书,其中的主要内容刻骨铭心,犹响在耳:福建有六大民系,即福州人、兴化人、闽南人、闽北人、客家人、龙岩人;如果要说到每一个民系的精神品质或人文性格,笔者也可以露一手,因为陈先生的观点独辟蹊径,刻画入木三分,如福州人追求正统、海气新鲜,兴化人教育兴盛、人才辈出,闽南人追求财富、勇于冒险,闽北人耕读传家、纯朴敦古,客家人吃苦耐劳、敢于反坑,龙岩人生意精明、地缘团结……

《福建六大民系》是第一部全面论述福建族群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著作。先生从一个“闽”字所赋予的远古蛇王崇拜入手,展开了上古至秦汉以来北方汉人南迁八闽大地艰辛拓殖的历史画卷,以每一个断代史作为切面论述了移民入闽的路线和最先的定居地点,这些移民和当地土著之间以及移民与移民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融理所当然地催生了新型的文化。文化的载体是移民,这些不断涌入的移民和革新的链接成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奇观。先生从分析汉代与三国时期、晋代与南北朝时期的汉人入闽着手,论述了早期移民对福建开发的历史功绩,成为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一波接一波的移民迁入福建的先决条件,也从一个层面上嫁接了特别是有唐一代,成为鼎立福建文化的根基。唐前期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开发漳州,唐后期的王潮、王审知兄弟率部入闽开发福州,两宋之际北方汉人大量涌入闽粤赣边区并形成客家民系,等等,都成为福建开发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壮举。在移民过程中,闽北承担着“跳板”的作用,许多移民正是通过这一孔道散播八闽大地,由于共同的地域和经济活动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方言及心理认同,到了莆仙一带的移民成了兴化人,到了漳厦泉一带的移民成了闽南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整体背山面海的福建地域来说,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族群,积淀了八闽大地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意味深长。先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有据可考的正史记载和民间保存的谱牒资料、口碑实录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氏族迁移进行论证,条分缕析的梳理、信手拈来的史迹,不仅让人触摸到了历史富有张力的余温,还让人看到了先生建立在博学之上的自信。这种尊重历史、不道听途说的治学方法,得出了经得起考验的结论。特别是先生对于福建汉人民系之间的相互交融和汉人民系与少数民族的血缘文化融合的分析,不以偏概全,不道貌岸然,不随意定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论述了交融的性质、交融的特点、交融的背景、交融的过程,真可谓和风细雨,娓娓道来。

《福建六大民系》是第一部把“龙岩人”提升到一个民系的高度来论述的著作。与漳州、漳平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区域县、市交界,又与上杭、连城、永定等县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区域为邻的龙岩,长期以来还没有学者对该地的文化属性进行界定。有人提出是闽南文化系,最明显的特征是当地方言与闽南接近,属同一个语系;有人提出是客家文化系,最充分的理由是当地处于闽西客家大文化区域,龙岩是次客家地域。1998年,当地社科工作者又提出龙岩属闽南支系文化区域,一个“支”字其实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和文化表征,在潜意识中仍然认同闽南文化,主要的依据是龙岩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虽然曾隶属汀州府,如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闽西始置新罗县,龙岩是新罗县属下的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置汀州府,同时建新罗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龙岩县),隶属汀州府管辖;但在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开始龙岩县就由漳州府管辖,时间长达957年,直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升为直隶州,管辖漳平、宁洋二县。在龙岩隶属漳州府管辖的近千年过程中,使龙岩文化对闽南文化的向往顺理成章。即使龙岩升为直隶州后,其经济活动由于传统的心理因素和经济的流向仍对闽南经济存有极大的依赖性,与闽南地区的人员往来也更密切,因此应该认定为闽南支系。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话题,先生没有人云欲云,而是独立思考,用事实说话,得出了“龙岩人就是福建的一个民系”的定位。这一定位笔者以为是科学的合理的,在事实面前当地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龙岩这一地域处于两种文化的“夹击”之中,既有闽南文化的特征,又有客家文化的事象,在文化的共性上有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融合的一面,在文化的个性上又有自己的独特一面,如龙岩方言,正是杂糅着闽南方言与客家方言杂的结晶。先生在论述时还进一步分析了龙岩人的人文性格,“龙岩人的经商意识和地缘团结精神,可以说是他们自明清以来向外发展开拓进取较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作为闽中山区的农村居民,他们的人文性格中,也包含着闽西北山区的那种纯朴诚实的作风。许多龙岩人虽艰苦创业,足迹行四方,渐致富饶,但也往往能够保持乡土的本色。随着工商业经营的发展,龙岩人对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经商的优势靠地缘团结的精神发扬光大,地缘团结的精神在经商的活动中得以延伸,笔者以为先生对龙岩人的人文性格特征的分析是独到的,这种人文性格特征反过来又证明了作为一个民系定位的科学结论。要提出这样的全新观点,没有坚强的学术勇气是万万做不到的。

《福建六大民系》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福建汉民人文特征的著作。福建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决定了福建人的特殊个性。万山丛中有城镇点缀,地势千里有阡陌纵横,既远离政治中心又海风扑面,隔海相望的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衣带水的是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岛国,这就决定了福建的文化传承是中国五千年根深蒂固的基因,耕读传家、重视教化、读书求仕、出人头地、敦亲睦邻、回报乡亲、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刻苦耐劳、信奉神灵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方面;同时为图生存、求发展,在人口与土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福建人得风气之先,义不容辞、系条裤带去南洋谋生,又成为海洋文化的缩影,表现在追求财富、敢为人先、冒险犯难、开拓进取、团队协作、海纳百川、敢于抗争等成为福建文化的另一面。正如先生所指出的福建汉民的人文特征,具有多源复合的行为性格、复杂多样的地域方言、冒险打拼的进取精神、异军突起的文化学术、历久不息的乡族观念和杂乱无序的民间信仰。在这些诸多人文特征中,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是山地的封闭性和海洋的开放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明清以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里封闭性表现得强烈一些,在近现代以来特别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则开放性表现得坚挺一些。但毋庸置疑的是,开放性是福建文化品格的主流。因为无论是文化学术、乡族观念还是民间信仰等人文特征,不仅是引发开放性的前提,还是开放性的结果之一。而完成福建人由封闭性到开放性文化特征这一角色转换的首先是闽南人,其次是客家人。

尤其可贵的是,针对近年来客家研究中出现的一些诸如只顾个案、不重全面,只研究具体、不研究宏观的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偏离科学的怪论,先生站在客家民系与其他周边民系进行类比的高度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从而得出了研究人文科学的方法指南。笔者以为,这不仅是每一个学者应该持的治学态度,也是先生的著作所以放射出的魅力所在!
全文约3000字
写于2005年7月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2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去年了解到作者 陈支平 教授,是客家人的女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先生与闽西还是很有缘份的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