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0|回复: 1

浅述客家精神形成的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3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及客家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客家精神是汉民族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精神。美国学者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说过:“客家人这族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先生曾将客家精神归纳为四点:一是刻苦耐劳之精神;二是刚强弘毅之精神;三是劬勤创业之精神;四是团结奋斗之精神。总之,客家精神已被世人所肯定。

客家精神的形成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传承了中原文化古风,渗透了客家先民在南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结合了客家先民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经历的磨炼,融入了南方土著的文化精华,通过漫长的历史整合、兼容、同化、改造、创新,逐步形成了令世人为之注目的客家精神。本文认为其主要渊源如下:

一、客家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富有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好学上进、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曾令世界为之注目。中国人都尊重炎黄为始祖,后人均称炎黄子孙,因为炎黄二帝及其部族于上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炎帝被后人尊为神农氏,他教民种植谷物、创建了医药、倡导商品交换、发现了食盐而为后人所敬仰;黄帝轩辕氏,他组织发明了一系列的重要的生产、交通、作战工具,开创了使用铜器和蚕丝制品,并创建了“龙文化”。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炎黄二帝的后人不断的繁衍和创新,中华大地的文化也得了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也随之形成,也创造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

二、中原汉族的文化底蕴是客家精神形式的基础

中原汉族在形成以前,中原大地先有民族存在,即为南蒙古族。汉族是在黄帝开国以后才在中原大地形成并最后居主导地位的。黄帝组织开展了许多生产、交通、作战工具,军事力量得到迅速提升,并与炎帝部落联盟,从此炎黄二帝成了中原大地真正的领袖,其他部落纷纷投奔,最后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并创建了龙文化。他们以龙文化凝聚了众人的心,开创了汉族基业。汉族到了周秦时期开始兴旺,刘汉以后最终成熟。当时中原汉人最突出的个性是粗犷、勇敢、刚强、好学、耐劳、尊祖先、敬神灵、重道义、爱家乡。当时汉族视自己为正宗,把其他族视为异族。美国传教土肯贝尔在《客家源流与迁徙》中写到:“客人确实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有力的一派,他们的南迁是不愿屈辱于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成他们爱国家、爱种族的爱国心理……。”

在西晋末年开始,中原大地出现战乱纷飞之时,中原大地的汉族人为了不屈辱于异族的统治,为了使种族得到延续,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家园,历经千辛万苦向南方迁徙,从此拉开了客家民系形成的序幕。

三、南迁的历程为客家精神的形成增加了新的内涵

自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古代历史上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区域出现了五次较大的战乱。为躲避战乱求生存,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部份中原汉人向南方迁徙,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五次人口大迁徙。在南迁的历程中,为适应新的环境,寻找理想之地重建家园,这些客家先民经受过了无比的艰辛、战乱、伤病、天灾、饥饿等考验。他们在跋山涉水的艰难环境中求生存,同时又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推陈纳新,从而促使了这些南迁汉民的素质比原族群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磨炼出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追求理想、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美国天主教神父拜尔德耳著的《客话易通》与《客话浅说》两书中曾写到:“客家祖先历经变乱,流离转徙,老弱已淘汰,存者较属少壮,此乃中华民族之精华,有如牛乳中之乳酪一般。彼等将其刻苦耐劳等优良经验传与子孙。因此,现有客家人均具有一种聪颖坚强之特性,求知欲因亦随之发达。”

可以说,客家先民在南迁过程中所职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客家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对客家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南迁的客家先民渡过长江之后,首先在鄱阳湖地区稍作停留。然后进入了赣南及周边地区定居。在这些区域内均属交通不便、远离战乱、群山环抱、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量充足,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客家先民在这里依山傍水、建村立寨、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创新的家园。在这一过程中,使这些人又增加了勤俭节约、刻苦好学、勇往直前、救贫帮困、尊老爱幼、尚武自卫的良好素质。同时由于他们远离故土,对中原大地有一种深深眷恋,又使他们形成了热爱家乡、尊祖敬宗的情结。

1973年9月,中国台湾台北国立博物馆举办了《客家文物艺术发展览会》在介绍客家精神时写到:“……唯几经离乱,披星戴月,更养成其坚忍卓绝,耐劳耐苦,独立奋斗之精神,养成了其向外发展,冒险犯难之精神。”

总之,新的居住环境对客家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五、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客家精神形成的最重要环节

客家人在早期主要居住在赣闽粤的交汇地带,这一区域是客家人的重要发源地和聚散地。在周代以前这一区域内无汉人居住,古时称为“百越之地”。境内原土著居民为畲族和瑶族。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原土著人均居于高山大岭之中,主要以打猎为生。大山也造就了这里的土著人有山一般的性格,具有勇敢正直、诚实守信、宽容仁厚、助人好客、快乐无忧的性格。大多数土著人非常乐意接纳远方的来客,中原汉人为了在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也体现了入乡随俗的胸怀,乐于与当地土著人和平共处。从而迁徙而来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人之间慢慢产生了较密切的交往,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相互兼容、相互同化、相互融合,最终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

叶志茹先生在《浅谈客家精神及其形成》一文中把客家精神概括成:一是百折不挠、锐意进取;二是艰苦创业、奋斗求新;三是爱国爱族,精诚团结;四是崇文尚武、器重名节;五是敬老爱幼、继祖崇宗;六是勤俭持家、乐善好施;七是追求革命、主持正义;八是为人忠诚,耀祖光宗。

许多客家研究人士对客家精神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和描述,其独特性和高尚性受到中外人士所公认。客家精神的形成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渊源中,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断的推陈纳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为中华族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编辑:龚映华)

http://www.red-soil.com/redShow.asp?ArticleID=5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4 2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你晤晓捱斯里,捱晓的你斯里,你給学问都嘿更多峨罗,哇了毕业給事么.还会唱山锅峨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