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1|回复: 2

叶挺将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7 17: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挺
(1896-1946)

  广东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的警卫团二营营长。陈炯明叛变时,护卫孙中山脱险有功。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大元帅府大本营时,被任命为宪兵司令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后调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5月,独立团为北伐军先遣队,出师湖南。他率领独立团英勇善战,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誉为“铁军”。北伐军进入武汉后,任第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对保卫武汉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出国,与党失掉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任新四军军长,执行中共中央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开创了苏南、苏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边和淮海等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在国民党顽固派策划的皖南事变中,亲率部队英勇奋战。后被国民党无理扣押。在狱中坚贞不屈。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严正交涉,于1946年3月4日获释,次是即致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中共中央复电批准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骨葬于延安革命烈士陵园。
 

详细介绍:
  字希夷。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就毅然剪掉辫子,义无反顾地响应孙中山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1912年,叶挺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叶挺投身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主义革命,参加了粤军,同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后升任少校参谋、总统府警卫团营长。在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他率部和全团官兵一起守卫总统府,英勇反击数倍于已的叛军,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离险境。
  1924年,叶挺辞掉军队中的职务,后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留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
  叶挺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他率领该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队,与兄弟部队一起,分头疾进,夺取汀泗挢,占领贺胜挢,攻陷武昌,无往而不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卓着功勋。因此,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叶挺带领所属部队,参加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他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发动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叶挺在起义中任前敌总指挥和十一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到广东潮汕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了。同年12月,叶挺与张太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亦未能成功。
  广州起义失败后不久,叶挺脱离中共党组织,在海外流亡了十年。
  三十年代初,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东三省后,叶挺从外国澳门居住。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他挺身出任新四军军长,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等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非法扣押,在狱中被囚禁了五年。对此,周恩来曾深情地评价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在监狱五年,叶挺经历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国民党当局威迫利诱要他投降,叶挺坚决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在狱中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囚歌》,立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叶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当局反复交涉和斗争,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下,叶挺获释出狱。他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笔修改了中共中央给叶挺关于接受他加入共产党的复电。
  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奉命乘飞机由重庆飞往延安时,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他殉难时年50岁。毛主席为其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4-7 1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叶挺将军

江山与你共风流 --访叶挺故居

文□

  
  十月的岭南,秋色风流,花木葱笼多情。我和老朋友傅朝立君,在难得的机遇里,从惠阳市结伴去游我们共同向往的北伐名将叶挺的故居。
  叶挺故居坐落在惠阳秋长镇东北面6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因交通不便(目前尚未通汽车),前来参观者稀少,我们只能乘摩托前往,驾手是个车技颇佳的中年汉子,此行也兼导游了。他小心翼翼地载着我们,在时雨时晴的弯弯曲曲山路上行驶着,遇着泞泥的地方,他便叫我们下来,自己用尽全力推着,路面好时他便全速抢时间,我一再叮咛"安全第一",他总是笑笑说:"这路我跑过好几次,放心?quot;然后又认真驾他的车。
  十多里的山路,弯弯曲曲,时高时低,加上是秋雨作伴,我们足足用了40多分钟才到达;然而,却也让我们览尽粤东南的小野景色,一路上,不知名的花草,满山遍野,高大的芭蕉、美人蕉和一些岭南葱郁的林木,让我们感到这是-片不曾污染的山乡风俗画。尤其是当我们到叶挺故居附近时,见一条细长的小山溪从脚下流过,溪水清澈晶莹,游鱼在溪中历历可数,有时翻着浪花逆水而游,充满诗情画意,它比噪声和空气污浊严重的广州更可爱,更清新宜人!
  来到了周田乡惠水楼村头,驾手告知:到了!我们一看那高高的砖房门檐下,写?quot;东江抗日游击队旧址",当年这里虽然也是叶挺活动过的主要地方,但不是家居。走进一户搞榨油的人家询问,才找到叶挺故居,但门紧锁着,看来少有人前来,我们找到附近一个小山坡上,见两位妇女在田间劳作,其中有一青年妇女,一问才知是叶挺的侄孙媳,名叫叶柏香。我们出示特约记者证并说明来意后,她便热情地返回为我们打开了故居的大门。
  叶挺故居坐北面南,前面是-片开阔的场地,场地遍植花草,一片火-般燃烧的美丽红桑,把将军故居的秋色点缀得分外妖娆。这热烈的色彩令人想起,有多少先烈们跟随将军征战南北,为国为民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洒下最后的鲜血。在门前的墙下,还有一丛丛珍贵的红背树,叶片宽厚而美丽,那叶片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却是鲜红色,甚是奇异。故居粉墙黛瓦,房屋矮小,内中陈设朴实无华,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叶挺兄妹11人,其中有5个男孩,叶挺排行老八,早年家境贫寒,其父叶锡山和母亲吴氏,全靠租来的11亩地种庄稼和栽培果木维持生活,因此,叶挺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立志投身革命,改变贫穷的命运。
  叶挺16岁时考入免费的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1918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家乡住两个月,每天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上山锻炼身体,这对他以后的军事生涯起着良好作用。
步入故居大门,左边的过道房为兄叶辅平的卧室,右厢为叶秋平居室,中间的天井小院如今摆着碧绿的万年青。正面的厅堂放两把木椅,墙上挂着叶挺父母像及叶挺全家合影照片,东面一间为其父母卧室,室内整洁干净。
  厅堂西边为仅有几个平方米的小卧室,这是叶挺夫妇居住的地方,室内光线幽暗,仅北墙有一小小的透窗,窗由几根木柱支撑。靠西墙的小桌子上方,挂着一张叶挺1936年在澳门摄的照片,这是他接受毛泽东邀请赴延安前所拍的一张有纪念性的照片,当时叶挺拒绝蒋介石邀他出任中央军第一军长的职务,而欣然接受担任新四军军长的职务。也许,这是他军事生涯中一张里程碑式的照片,故珍藏着。
  居室的东墙边,南北放着木床,那床上罩着由于岁月流逝而发黄的麻布帐以及铺盖的蓝印花粗被,还有床头那只小小的棕毛箱,都向世人陈诉了叶挺家居生活的简朴。
  卧室大门对面,有个小小的储物室,里面放着田间劳作时的用物,有大小箩筐,锄头,锹铣等;墙上挂着已破损的斗篷,收割用的镰刀,还有用于磨稻谷用的小小石磨,让人联想起少年时的叶挺,就随家人过着艰辛劳作的农家生活。
  叶挺居室西边,还有间陈列室,由于不经常开放,地面十分潮湿,我们进入时霉味扑面而来,所陈列的叶挺革命活动的5组资料及实物,都有被毁的可能,我当即向叶的侄孙媳建议,应当作些防潮处理,但她用我不甚听懂的粤语述说了难处,大意是无经费。广东是个富绕之地,希望有关方面对这位威震国内外的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故居献些爱心,让那些珍贵的资料得以长期保存以教育后人。
  在展室中,我们还看到周恩来总理为叶挺将军女儿扬眉题词:"闻鸡起舞,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女。"这对今天的每-个青年人,都应当有所激励作用。在叶挺和王若飞于1946年春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由于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后,毛泽东同志曾为叶挺题了挽辞:"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人们也许对这位军事家的战功颇为了解,殊不知他的文采也令人难忘,那首老一代人十分熟悉的"囚歌",也静静地陈列在这里,此时,我和诗友傅朝立也不由默默地朗诵着: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看,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啊,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也深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们用这首深沉的歌,来怀念这位曾经坐过5年牢有着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的一代名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10 02: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叶挺将军

中共党史给他权威的评价:

北伐时的名将、抗战时的岳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