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山红---访闽籍女红军邓六金
http://cities.fz.fj.cn/Fujian_w/news/huabao/hb0002/c-h2-10.html
北京,红霞公寓。
清晨6点,邓六金照常下楼去。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个小时,她坚持锻炼身体。
"老了,八十九啦。身体健康,才能再为革命做点工作。"邓六金说。这位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离休之后仍坚持工作,如今是中华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晨曦初露,杨絮在空中飘飘荡荡。春风拂过,北京已是柳绿桃红。然而,邓六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闽西送来的两盆映山红。那花,正摆在家里的阳台上,在院子里做操,一抬头就可以望见。
年年春天,映山红开在闽西的山岭上。闹红军时,邓六金和姐姐四金、来金,曾被福建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誉为三朵金花。六金任上杭县妇女部长,来金任连城县妇女部长,打土豪,分田地,组织群众扛起刺刀长矛出操,三姐妹样样走在前面。可惜,四金在长汀作战时牺牲了。
邓六金离开家乡时,正是花一样的年龄。
那天,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长李维汉召集大家开会,说前方正打仗,需要青年参军,但得准备吃苦,要走长路,背东西。邓六金和其他热血青年一起,高兴地鼓起掌来。她不怕吃苦。出生才十几天,她就被送到邻村当了"等郎妹",长到十几岁,没吃过一餐饱饭,没穿过一双好鞋。是红军帮助穷人翻了身,她要参军,跟着红军走。
这一走就是60多年。
60年一个甲子,多少往事随风飘逝,而留下的却铭心刻骨……
最难忘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条长长的路,像红色的飘带,浸透着红军战士的鲜血。邓六金当时在卫生部当战士,她身材娇小却负重行军:初出瑞金时,参加背、扛中央红军医院的几百个药箱以及X光设备等医疗器械,后来,参加抬红军伤病员。
雪山巍巍,草地茫茫。粮食吃光了,以草根、树皮、皮带充饥;草鞋磨光了,打着赤脚走路;头上长虱子,干脆剃了个光头。休息时,男兵来捣乱,冷不防掀起女兵的帽子,哈哈大笑:快看呀,都是些尼姑!
团长钟赤兵负了重伤,战友们抬着他长征,邓六金也顶一个。这是艰难的路程。翻过一座高山后,邓六金累得吐血。揩去嘴角的血丝,这位纤弱的客家妇女咬紧牙关,照样行军,照样抬担架,照样将好一点的粮食让给负伤的战友,直到走完长征的最后一步。她说:入党时,我宣誓过,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映山红满枝头闹腾。灼灼红花,就像保育院孩子们那红扑扑的笑脸。
解放战争时,大军南下,100多个革命干部、革命军人的子女,集中到邓六金身边,大的6岁,小的2岁。邓六金在山东乡下一个炮火打不着地方,找了个大宅子,精心挑选教师、厨师,办起了保育院。条件艰苦,白薯当主粮,孩子们吃腻了,邓六金琢磨着将白薯磨成细粉,烤成饼子,做成面疙瘩,千方百计地哄着孩子们吃,并四处奔波,为孩子们找大米、面粉。
"妈妈。"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得到了母爱,他们簇拥着邓六金,仰着小脸蛋叫她。陈淮淮至今还记得妈妈的救命之恩。那是深秋时节,风寒露冷,两岁的她患了麻疹,浑身热得像个火团。眼看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邓六金二话不说,翻身跃上马背,带着保育院的另一名教师,漏夜奔向100公里外的济南。待医生将她们千辛万苦从济南带回的青霉素给淮淮注射后,邓六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定,此时,天边还没发白。
前方,将士们奋勇作战。后方,邓六金带着他们的后代辗转搬迁,从乡下搬到济南,从济南搬到上海。两头大奶牛始终跟着她们:一起赶路,一起乘三天三夜的火车,一起搭木船渡过波涛浩瀚的长江……邓六金回忆说:我当时就担心,孩子们到上海喝不上牛奶。
条件如此之艰苦,保育院的孩子却从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而且全部都平安、健康地长大了。这些孩子,如今分布在四面八方,许多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半个世纪过去,他们依然称当年的保育院院长邓六金为"妈妈"。而他们的孩子,则称邓六金"奶奶"。
"我看不到共产主义,但是孩子们能够看到。"邓六金对此深信不疑。
她看到还有许多孩子没有上学,她要尽力为他们呼吁。邓六金能理解失学儿童的心情。小时候,她渴望读书,曾经站在村子里的学堂门口,羡慕地朝里张望,地主的狗腿子抡起木棍就打。那伤痕,至今还留在身上。"我没上过学,但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要实现共产主义,没有文化怎么行?"邓六金的愿望,在她的家乡——上杭县旧县乡,已经实现:1997年,她联络海外侨胞捐资30万元港币,在乡里建起了"金城希望小学",1998年,这个乡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希望小学的建立,与她的关心分不开。
山高路险,制约了家乡的发展。去年,邓六金从有关部门争取到400万元资金,投入旧县乡至白沙镇23公里的公路改造,大部分路面铺上了水泥,达到山区四级公路标准。
家乡的映山红,年年岁岁,开在邓六金的心里。"我怎么忘得了那一片红色的土地,怎么忘得了家乡的映山红?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多少闽西儿女牺牲了……"她的出身地---旧县乡新坊村,有名可考的革命烈士,就有20多名。身在京城,邓六金时时牵挂着家乡,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她。
在刚刚过去的1999年,我采访了邓六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愿回乡看看。"临走时,邓六金对我说。她目光深远,笑容灿烂。在她的面前,或许又展现了家乡山岭上那灿如云霞的映山红……
【人物专访】撰文:张红;摄影:胡美东
http://cities.fz.fj.cn/Fujian_w/news/huabao/hb0002/c-h2-1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