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在于其“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包括建筑文化、街景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自然文化等基本要素。梅州是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址,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梅州已有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客家人在长期艰苦奋斗中磨砺成的客家精神,在今天振兴梅州经济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梅州有历史名人宋湘、丘逢甲、丁日昌、黄遵宪,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及革命老前辈李坚真、著名侨领曾宪梓、田家炳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客家民居,表明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旧街道、建筑、人文和自然景区、传统历史街区。梅州素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的美称,我市山区特色有温泉之乡的丰顺、石匠之乡的五华、陶瓷之乡的大埔等。梅州各县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工序,如丰顺的火龙、平远的杯花、五华的花灯;散落于民间各时期反映历史文化内容的名人手迹、年鉴、史籍、县志、史志;文艺如木偶戏、龙舞、采茶戏、花朝舞;民间音乐如小调、八音、庙堂音乐等。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客家文化已经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的高度重视,梅州蕴涵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精髓,是全球客家人认可的世界客都。我们应该宣扬客家文化的精神实质,把梅州的“文化之乡”品牌做得更亮更响!
梅州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何谓’“侨乡”?国内权威专家指出,构成侨乡的“硬件”必须有①华侨、归侨、侨眷人数较多;②与海外亲友在经济、文化、思想教育诸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侨汇、侨资多,侨资企业较发达;④华侨素有捐资办学传统,原乡教育水平较高。以上述条件衡量,侨乡梅州名副其实。目前,梅州旅外侨胞3366442人,约占全国侨胞总数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梅州现有485万人口的69%。
客家大本营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客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此话一点不假。单说梅州。梅州各个县级均有人出国,有的县乡华侨侨户占三分之一左右。如华城的黄埔乡有59 0户3170人,其中侨属205户,1138人,归侨262人,港澳台胞17户712人,在外华侨1832人,分布在美、苏、英、法、日、泰、马来西业、印尼、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 。几乎村村都有“南风窗”,户户皆连海外亲。海外华侨有崇敬怀念祖先和热爱家乡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不少客家人聚居的地区都有华侨。梅州市的各县都是华侨之乡,这些地方的大多数村庄都有华侨。华侨心系故土 ,造福桑梓。华侨对梅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梅州能有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是与梅州客家华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像德龙大桥、剑英大桥、秀兰大桥、金利来大桥、剑英体育馆、金利来大街 、宪梓大道、滨江公园翰荣亭、梅州市科学馆全是旅外客家人捐资建的。梅州从一个落后的小山城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这是华侨爱国的桑梓情的体现和成就,功不可灭。广大客家华侨素有爱家爱国的优良传统。各级政府部分要重视侨务工作,发挥梅州华侨之乡的优势,引进华侨资金建设家乡。
梅州足球运动,有近百年历史。1956年国家体委正式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的称号。1979年被列为全国16 个足球运动重点地区之一。目前,梅州市和梅县各有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专业青年足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全市有足球传统项目学校11间,大小足球场170多个,业余足球队2000多支。全市先后输送到省级以上的运动员200多名,其中国家队30多名。四十年代的亚洲球王李惠堂就是梅州市五华县人。
“足球之乡”的美誉起初落户梅县。梅县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1914年,二十年后成为广大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状况,授于梅县“足球之乡”的称号。50年代未,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说:“梅县是足球之乡,请外国友人到那里去参观。”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
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是社会对我们梅州的认可,跨入新时代的梅州人应该把这些牌子擦得更亮,积极对外推广梅州,宣传梅州,把梅州建设成强大的山区现代化城市,实现梅州社会的和谐发展!
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
天涯浪客
[ Last edited by 天涯浪客 on 2005-5-19 at 08: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