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6|回复: 5

求证:客家话在唐朝以前(包括唐)是磨是官方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3 0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高中时候一位语文老师讲过,客家话在唐朝以前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只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后和中原人民的交流融合才形成的,并形成中国的主流语言,而客家话在北方则逐渐遗失,只要南迁的客家人才保留客家话。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子是:唐朝的很多诗歌用普通话来读有很多是压不了韵的,而用客家话来读可以了。大家说一下是磨是。。。求证求证求证!!!!!!!!!当然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客家话和古时候的客家话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3 1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汉语,无论是地方语言(方言),还是普通话,都不是完完全全历史上的汉语了。哪一种,都是经过历史演变再演变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各个地方的汉语方言,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点。或早或晚,或多或少。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5-4-23 at 10:4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0 15: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唐诗用普通话读是不压韵的,可用客家话读呢!姒了。考究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0 1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家与花韵近,算是压韵的。大多的古诗,普通话还是压韵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3: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不清楚咯,你可以去找些资料来证明一下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23: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原来是满洲语?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的具体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即普通共同的意思,它是现代全体汉民族普遍、共通的交际工具。

二、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其基础方言的基础上经过经济和政治的集中逐步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早期、中期、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1、  早期汉民族共同语

殷商时代在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聚居区,就有了汉民族共同语的萌芽。历经周、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长时间的发展融合和传播,汉民族共同语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商朝迁殷(今河南小屯附近)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需要,就有了早期共同语的萌芽。夏商周和春秋时,民族共同语称“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或“凡语”、“凡通语”、“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的记载。正音就是北魏都城洛阳的语音。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

2、  中期汉民族共同语

  隋唐宋时期,是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中期阶段。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的共同语的广泛流传。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

  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3、  近代汉民族共同语

  金元明清时,是汉民族共同扩大影响和标准音转移的重要时期。这四个朝代在北京建都长

  达700百多年。金人迁都北京后,中原共同语的影响扩大到金人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元朝时出现了汉族共同语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以中原为则,面又取四海同音”而编写的。元代汉民族还是以中原之音为正音的。从明初的《洪武正韵》到清中叶以前,教授标准音的学者都是以中原雅音为依据的。

    与此同时,元明清三代随着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元杂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史》、《红楼梦》等)的产生和流传,使北京语音逐步上升到标准音的地位。元末明初的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和《朴通事》就是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清政府曾发布过政令要求各级官员和“举人、生员、贡监、童生”皆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标准音地位,是在清中叶以后。清朝学者陈冲庆说:“国朝建都于燕,天下语音首尚京音”。

    这一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经历过700多年的发展演变,在标准音方面实现了从中原雅音到北京语音的转变,在词汇、语法方面扩大了基础方言北方话的影响,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称为现代汉民族---普通话。

  近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既维持着先秦以来的“文言”的传统地位,又孕育着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的趋势。在口语方面,特别是在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逐渐在各方言区之间取得交际工具的地位。

    “五四”运动,把白话文的传播和北京天平的推广结合起来。“白话文运动”使白话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中的地位。这时书面上和口头上初步统一的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基本形成。民国时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1982年普通话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民族通用语。

  不过,普通话在英语里译为Mandarin,为满洲语的意思,因为其采用的标准语音确实为在北京的满族人汉化后使用的语言。换言之,今天的北京话主要就是当年满人入关后在北京的流行语音。因此,近来有的汉族民族主义者希望以保留中原雅音古风较多的台湾国语为汉族共同语,也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的港台腔普通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