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4-10 14: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 作者:黃榮洛
台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 作者:黃榮洛
幾年前,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出現,客家人認為讀書中沒有提及客家人有關的文章,而抗議其忽視客家人之存在,國譯館好 視客家人的存在,國譯管好似從善如流的回應,將台灣客家人獨特信仰神「義民爺」補上,但其對「義民爺」的說詞是,義民爺是屬於孤魂野鬼之定位,再又引起客家人社會的忿怒譴責聲,像這種作法,無異於會被解釋有意侮辱客家人的,有計劃的行動,實在太過份,令客家人的尊嚴全失,夫復何言!然而有說編輯委員之中,有客家人的委員在其間,為何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態之出現?是故,我們(客家人))又不能解釋他族群存心侮蔑客家人的造作,那麼客家人的尊嚴往那裡去找回呢?實在令人慨嘆洩氣!
所以筆者有鑑於如上述之情形,雖然有客家籍的學者之參與也發生如此嚴重錯失,從善意面來解釋,非外族群的搗蛋,惡意之造作,外族群的搗蛋惡意之造作或是學識不足所促成?才會犯了如此大錯?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仇德哉著「台灣之寺廟與神明」(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出版)之第四冊(全部四冊)三八二頁:義民爺項如此記載:
義民爺又稱義民公、忠勇公、將軍、大將軍。係祀死於兵燹踏義之人民,究貫本質,與大眾爺接近,均為孤魂。唯前者基於義,後者死於非命居多。
義民爺有姓名可考者,除台北市霞海城隍廟配祀陳士杏等三十八名義勇公。彰化縣十八義民祠祀主黃仕遠等十八名義民,高雄市褒忠廟(枋寮義民廟之分廟)祀陳紫雲等外,餘均無姓氏可考,僅記某事件或歷次事件之死亡者幽魂,亦有代表地區性者,如泉州公等是。 台地所祀之義民,多為死於朱一貴、林爽文、吳福生等事件,以及漳泉械鬥、閩粵械鬥、漢民原住民械鬥諸事件。唯一祀抗日之義民忠魂寺廟,為雲林縣斗南鎮之寒山寺,蓋光緒二十一年日人據台,由北南下,途經雲林縣斗南鎮,與抗日民軍多次戰鬥,民眾一致參與,死傷頗眾,該寺廟所奉祀之義魂,即為此役為捐軀之義民。
上述就是仇德哉著的有關「義民爺」的記載內容全文,我們不問他(仇德哉)著述的正確之是非,他對義民爺之解釋大部份就以無名氏可考的孤魂野鬼,就以歸為亡者孤魂野鬼對嗎?已然受朝庭褒獎為「義民」,一定有對象(人名或團隊),功勳之事蹟記述,雖然死亡多數之中不能分別之人名或也有存在,那些一起被祀祭的未知名的人魂。尚屬孤魂野鬼是嗎!?更且客家人的義民(義軍),家人知道他去從軍義軍,他的戰死領隊、同伴回來會告知家人,家人依習俗定會為他舉辦葬禮且上祖牌,同時被祭祀於義民廟,那會成為孤魂野鬼之有。台灣廟宇的習慣(或稱無心名單歸檔留住),沒有留下名單的也有,但入祀之典禮中一定有奏章入祀的名單。例如新埔鎮枋寮義民亭,奉祀林爽文之亂之義軍戰沒者陳資雲(陳紫雲)以下二百餘人。
在上文仇德哉著「台灣之寺廟與神明」,義民爺項記述的:「義民爺又稱義民公、忠勇公、將軍、大將軍。係祀死於兵焚踏義之人民,究其本質,與大眾爺接近,均為孤魂。唯前者基於義,後者死於非命居多:…」。所捉到大眾爺也稱萬善爺、有應於等,通常這等墓地稱為義塚。何謂是「義塚」呢?是為埋葬行旅死亡者,或孤獨者(無後奉祀者)和其他窮人等之屍體,為了這種慈善而所設置的共同墓地,其經費來源是官費或人民的義捐金所誤,大眾廟、萬善同歸之墓、有應於等即是。何謂足「義民祠」?是祀為國家社會而殉難獻軀的人民之招魂祠就是。何謂是「昭忠祠」?是祀官兵的戰沒者之招魂祠就是。顯然地「義塚」和「義民塚」、「萬善廟」「有應祠」和「義民廟」「義民祠」是有所分別,絕不會發生「究其本質,與大眾爺接近,均為孤魂……」之錯誤認知的情形出現才是。
再說,屏東的「忠義亭」,是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之亂。在此糾合六堆庄民大庄十三、小庄六十四,一萬三千人組義軍赴戰,依其功勞由清帝賜匾額褒揚。枋寮「義民亭」,林爽文之亂時。庄民從義勇軍而殉難者多,乾隆皇帝嘉其功賜「褒忠」的匾額表揚。於是林先坤、劉朝珍等指貲創建廟宇。不論「義民塚」「義民祠」「義民廟」,不論在於閩南人莊、客家人莊,都有其很清楚的來歷事蹟,沒有事項那能獲皇帝的褒獎之有!?沒有對象要褒獎誰人?孤魂野鬼之說實在令人發噱、啼笑皆非難過、憤怒。那麼從善意來解釋,這種錯誤的發生,可能不是出自族群的惡意之話(寧願相信),那麼就是著作者,拿「義塚」「萬善祠」和「義民塚」「義祠」混淆之解釋所產生的錯誤(包含仇德哉在內)。另外,以筆者之見,部份學老人,向來對客家人義民爺存有很嚴重、極端壞的成見,甚至仇恨視的態度,這是不爭的事實。希望學名人的學者,拋棄成見,多作深入的研究客家人的義民爺信仰。
至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在於新竹縣文化中心召開的「義民信仰研討會」,在於會中筆者也提起上述的各種理由,責難「認識台灣」的編輯、著作人的不是,為何不去枋寮義民廟查問,義民爺之來歷,只信仇德哉著,或只採取或自己中意的文字記載,做出「義塚」和「義民塚」都分不出的學者。
日昨,筆者偶然間發現,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刊行,台灣省政府文化處編印的「文化視窗」雜誌(第五期),載有林富士大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所作的,「台灣的義民廟與義民爺」一章文,拜讀之後甚痛閱讀之過晚。如果在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義民信仰研討會)以前,知道有此文的出現存在,就知道「認識台灣」教科書上,引起客家人間喧然大波的義民爺解釋文,是誰人的惡作劇,執筆人的廬山真面目了。
筆者先來介紹林富士大師的上述大作:
義民爺為主神的「義民廟」……可能超過三十座……其廟宇和信徒的數量並不引人注日,也不足台灣民間信仰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一、二年之間,「義民爺」和「義民廟」卻引起不少爭議和討論,而其導火線則是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的編輯與刊行。
認識台灣(社會篇)的「模本」(草稿)是在一九九七年上半年完成印製,其中根本不曾提到「義民廟」或「義民爺」,部份人十認為,這樣的「空白」是不尊重客家文化與客家族群,若干客家團體還因此而提出抗議與批評。最後,「認識台灣(社會篇)」的編審委員會」決定將「義民廟」和性質相信的「有應於廟」、「萬善祠」放在一起,一併介紹。因而在當年八月正式付印的「試用本」中便有以下的敘述:
至於散佈在山邊、海角、路旁的「有應公廟」或「萬善祠」,以及客家人的「義民廟」,所供的大多是無主無名的孤魂,表現台灣人慈悲的胸懷。
這樣的處置,並不是純粹從學術究的角度出發,而足為了表示對客家族群的尊重。
不過,自從「認識台灣(社會篇)」(試用本)刊印、試用之後,部份客家人士不僅不滿意。而且還感到受辱、憤怒、甚至還透過各種團體和政治人物,利用各種管道,不斷要求教育部和國立編譯館「更正錯誤」,同時,也引發了民眾對「義民爺」信仰的好奇與討論。無論如何,在今年夏天。「認識台灣(社會篇)」的「編審委員會」又再一次了修訂,有關「義民廟」和「義民爺」的敘述成為:
大約從十七世紀以後,漢人便陸續從中國人陸帶來各種宗教和神明。這些神明所在的廟宇,往往是各個地區的信仰、文化和各種活動的中心。另外,彰顯慈悲與包容的「有應公」和「萬善爺」,激勵和英勇的「義民爺」,則都是埋骨於這塊土地上的神明。
……有人認為,「義民廟」所奉祀的「義民爺」,是被「朝廷」(清朝)表揚的「為保鄉衛國而犧牲生命之客家人,是「助官平亂」的英靈,是客家的「偉人」、「英雄」。對於這樣的看法,我們也應該給尊重,因為,這是部份客家人士的信仰,而且,也有一些事實上的依據。……不過,在清代多次的「叛亂」(或「革命」)事件中,協助清廷「平亂」或抵抗「亂黨」而殉難的「義民」卻不僅限於客家人士……其他泉籍移民所居的村莊也多得「褒忠」的賜……。學者往往將「義民爺」和「有應公」、「萬善爺」相提並論,並視其本質為「無主無祀的孤魂」,「認識台灣(社會篇)」、(試用本)基本上也遵從這種論斷。但是,少數客籍卻大為不快,認為這是「非客家籍」的研究者在「民族史觀」(中華民族)的影響下,刻意將「義民爺」歸類為「神格最低的無祀鬼厲」(陳運棟一九九四)。我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站在部份客家人的立場來說,「義民爺」是效忠政府,打擊「犯罪」的英雄,是「保家衛國」,「犧牲成仁」的客家「偉人」(陳運棟一九九四),因此也有人將「義民爺」視為「客家民族的精神支柱」。這種看法當然言之成理。不過,有這種「忠義」精神的不僅限於客家人,協助政府「平亂」而犧牲的「義民」各族群都有(包括漳、泉、客、番都有),客家人可以因此而感到驕傲,但不必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也不必單獨為「義民爺」的名聲奮戰。
相對於部份客家族群的看法,則是「漢族主義」者的立場。他們認為,朱一貴、林爽文等人的「起義」是「民族革命」,足基於漢族的民族大義,起而反抗「滿清」的「腐敗」統治,因此,協助清廷者便是不義之民(陳運棟一九八七)。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足根據這個立場,單單指責客家「義民」是「助紂為虐」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協助清廷的「義民」並不僅限於某一特定族群,其次,藉「革命」之名而行掠奪之實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因此,起而捍衛自已和鄰里的生命、財產因而喪生,即使不能稱「忠義」,也絕不「可恥」。
總而言之,「義民」究竟是義或不義,忠或不忠,完全取決於評斷者的身份和立場。我個人認為,能在戰亂之際,起而執干戈以衛家園、清黨的人,的確可以說足英雄,也可以說是對其鄉土、親人有忠有義,至少不應予以譴責。不過,找他不認為所有的「義民」都佰得我們歌頌或崇敬。
根據日前既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義民廟」絕非客家地區特有的產物:其次,「義民廟」所祀的「義民爺」也不僅限於協助滿清政府「平亂」,保鄉衛國冊壯烈犧牲的客家人:第三,將「義民爺」和「有應公」、「萬善爺」柑提並論,指其本質為「無名無主的孤魂」,在宗教學上並無不當,更無侮或蔑視任何族群之意;第四,對於「義民」的評價可以有多重而歧異的看法。
最後,我希望,在這樣一個信仰、政治與族群柚互糾葛的議題上,大家能跳脫自己既定的立場,以更寬容的心胸來回顧歷史,面對現代,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義民爺」。
林富士大師的原文很長。需簡化摘文來介紹,也要考慮被指摘斷章取義之譏。不如此抄出原文,才會造成如此長文。他所說義民廟非客家族群、客家莊的產物。義民廟所祀的義民爺,非限助滿清政府平亂,保鄉衛國而犧牲的客家人,他族群也有。以上之說法,筆者也贊同,但客家人所說的是限於客家族的「義民爺」「義民廟」,不關焉他族群。所說,「義民爺」和「有應於」「萬善爺」相提並論,指其本質為「無名生主的孤魂」,在宗教學上並無不當,更無侮辱或蔑視任何族群之意,有關這一點,完全足錯誤的說法。在清代和日治時代的有關台灣的地方誌,都沒有義塚和義民塚、萬善廟和義民廟有相提並論之記述,都分別有所記載,只有仇德哉的記述有相提並論。被朝廷褒揚,沒有名(對象)和事蹟可能嗎?被民間奉為義民亦是一樣,有名有事蹟才是,那有無名無事蹟,所有無名者就是年代久遠失傳才是。指其本質為「無名無主的孤魂」,在宗教學上並無不當之說法更是離譜。前文已說過,義軍組隊出征,家人相送,最少知道參加義軍出征去,如果戰沒生還者定會告知家人,家人也會鄭重地為戰沒者舉行葬儀,並上名祖牌上,那會是成為無主孤魂,孤魂野鬼之說,實在是荒唐的說法,那一位學者作有此定論(仇德哉之外)?更且客家人所指的是,屬於客家人的義民祠、義民廟,更沒有提及他族群的。仇德哉的記述是聖旨,大害是嗎!?敬請林富士大師再次復查讀清代、日治年代的豐富的地方誌記載。
所說,「回顧這一段歷史,並不是想再一次挑起閩客族群之間的仇恨,而是希望藉若以往的悲劇,提醒大家和諧之必要,同時也盼望大家能充分認識「義民」的多種不同面貌,不要盲目地頌揚或貶損所謂的「義民」精神。「最後,我希望,在這樣一個信仰、政治與族群相互糾葛的議題上,大家能跳脫自已既定的立場,以更寬容的心胸來回顧歷史、面對現代,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義民爺」。
雖然林富士大師如此作他文的結尾,但不能否認在也文中是,一貿地流著貶客家之義民,罵客家之義民,死不承認他認知錯誤的調調,且還強調在教科害「認識台灣」上的,對台灣客家人義民爺的定位觀是正確主張。他不寫此文還好,人不知教科書「認識台灣」上的侮蔑客家人的原兇是誰,有的客家人還怪罪兩位編審委員中之客家人,他寫此文就是站出來承認他的所作所為,更勇敢她強調對客家人的侮蔑,其意圖是被客家人指摘之不滿發洩,更恫喝:「並不是想再一次挑起閩客族群之間的仇恨,而是希望藉著以往的悲劇,提醒大家和諧之必……。」
筆者只能在此再強調,義軍、義民(不問族群)都有人物(人名)、地點、時間、事件(事蹟)都有其人實事,不然那能夠會被封為義民、義軍?有戰爭(過去的)必定有暴力暴行、屠殺車出現,只有人和小、重和輕的分別而已。台灣史中的內亂、或叛亂、戰爭,所謂義軍借機報復族群間或個人間的仇恨,從事殺戮、掠奪事,並不是客家人之專利,林富士大師言重了,請不要越描越黑,放下屠筆是公德,客家人會感激不盡!
轉載自《客家雜誌》第 130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