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8|回复: 0

三成多惠州民间文化已消亡或濒临绝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7 2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成多惠州民间文化已消亡或濒临绝迹   

发表时间:2005-04-07 08:33:57  来源:惠州日报  
http://www.hznews.com/xw/zhxw/200504070010.html


  
    随着时间的推移,惠州民间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已经消亡或者濒临绝迹的就占了1/3以上,保护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军话”只有一万多人会讲

    据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袁治平介绍,“军话”是明代军户所说的一种方言。现在只有10000多人会讲此话,已面临濒危边缘。暨南大学文学博士丘学强认为,平海“军话”是近代汉语的活化石。他认为中国语言好比一条长廊,语言发展作为一条链条,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近代汉语。“军话”很可能就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间缺少的这一环节。因此,“军话”研究已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濒危语言及方言研究的重大科研项目。

    袁治平说,同样,平海镇的民间舞蹈“五凤朝阳”、“鲤鱼迎春”表现了明代平海男子当兵守海防、女子耕田织布的生活,集灯舞、戏曲、民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被称为古代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平海渔歌、港口渔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被收入《中国曲艺辞典》。这些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都需要加以收集、整理,并发扬光大。

    李家拳面临后继乏人境况

    惠州的李家拳始自清末民初,集舞狮、舞麒麟、拳术、冷兵器于一体,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但如今却是后继乏人。此外,建于清同治元年的惠东梁化林家武馆,是广东清代著名武馆之一,曾培养了“南方五虎将”,但如今已销声匿迹。惠州是东江麒麟舞的发源地,东莞市的清溪镇、樟木头镇的麒麟舞都是从惠州传授过去的。

    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林慧文说,惠城区小金口镇乌石村的舞白鸽狮,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有完整的套路、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一直都只是表演,没有音像、文学资料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在岭南地区乃至港澳台、东南亚一带都产生过影响的龙形拳、白眉拳都产生于惠州,但至今都几乎绝迹,只有香港还保留有白眉拳馆。

    客家龙舟不少唱本已经失传

    源于广府的民间说唱木鱼书,被惠州人改造成客家龙舟说唱,民间文学家称其具有“山歌近客谣近粤”的特点。袁志平说,如今会唱客家龙舟的人如凤毛麟角,不少唱本也已经失传。

    从广府引进惠州的舞大头狗(狮)、东江地区流行的舞白鸽狮、来源于客家山区的斗牛舞、来源于沿海的舞扁鼻狮……都曾经是惠州地区传统的狮子舞中花样繁多、各具特色、别地少见的民间艺术,如今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一些传统节日亟须适当传承

    东江畔从芦洲到横沥、矮陂乡村文化系列中之“乡村南瓜节”、“矮陂梅菜节”、“东江龙舟节”,亟须适当传承。东坡文化系列中之“翟夫子茶社”、“林婆卖酒处”、“合江楼”,罗浮山道教文化系列中之“葛洪衣冠冢”、“葛洪丹灶”、“黄野人(黄大仙)遗迹”;古民居建筑文化系列中之“惠东多祝黄思杨围村民居”、“惠阳镇隆崇林世居”、“龙门沙迳镇功武村五宅古民居”……等等,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收集、整理、保护、开发。

    本报记者刘明霞 巴山 通讯员童年柏

[ Last edited by 惠东海仔 on 2005-4-7 at 22:3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