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石城

来一次赣江源头探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0 1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反正 在石城,不过官方是说的洋地,应该没错啊!  以前我也以为赣江源头既然在石城那应该就是琴江,不过后来发现不是,但琴江也是赣江众多源头之一,但是正中源头就该是洋地那个地方了,这是科学上来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18: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b at 2005-4-10 12:03
是啊,反正 在石城,不过官方是说的洋地,应该没错啊!  以前我也以为赣江源头既然在石城那应该就是琴江,不过后来发现不是,但琴江也是赣江众多源头之一,但是正中源头就该是洋地那个地方了,这是科学上来说的。

希望在黄竹岭有些旅游开发价值,“赣南石城客”你是哪个乡的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1 1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赣江源在哪儿都没有用的,没有人会去开发啊,吵什么也不知道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1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开发了也就破坏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9-13 1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回家了好有个去处吧?

起码回家了好有个去处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4 1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多次考察证实赣江源确实在洋地的石寮东,我家离那就很近(幸运)呵呵~~~~~~~~~~有兴趣的人联系我啊QQ749597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1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赣江的源头是在洋地的石寮东这是书上早就这么说的啊!
但是说到琴江河啊,我有话说了。
琴江河的源头是在高田镇的胜江村,那里我再清楚不过了。
胜江村北面靠广昌县,东北临福建宁化县。那里四面环山可以说是个山腹之地也可算得上是山穷水尽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1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是金华山,牙梳山山脚海拔在一千多米以上,山上的一汩汩细流在山脚会聚成一条河,途中接纳两个临村的几条小河,流到高田镇边上时,已经颇有规模。
继续向南流,而后在丰山又接纳来自岩岭水库的支流,最后流到县城琴江镇。
如果说岩岭是琴江的源头的话,也差不多对,本人虽没去过岩岭,但曾经问过丰山的同学。他们告诉我说岩岭水库的河水没有高田那条河水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2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这个干嘛呢?源头在石城是肯定的就行了,至于确切在哪我比较赞成在洋地!这也是目前比较多人赞成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赣江作为江西人的母亲河,历来备受关注。赣江的源头在哪里?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生活在这块红土地上的人来说,一直是个谜。

  拨开迷雾

  2001年8月16日,众说纷纭的赣江源头之争在专业工作者的努力下,终于有了结论。这
天,省科技厅召开了《赣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评审会。专家们经过讨论和评议,认为“赣江源头科学考察小组”的考察与研究,首次准确地探明了赣江的源头、源河和发源地。去年10月,考察小组分别在赣江源头和发源地山顶立了两块纪念碑。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赣江源头科学考察小组”组长程宗锦先生。1964年,程宗锦从江苏来到江西,立志要游遍江西的名山大川。30多年来,他游历了全省每个市、县(区)的最高峰和五大江河之源。对于赣江,他更是情有独钟。他查阅有关文史资料,发现人们对赣江源头的位置说法不一:《山海经》称“赣水出聂都东山”,即今崇义县聂都山东段;上世纪50年代中期,省水利部门把赣江的发源地定在现在的瑞金市境内的武夷山黄竹岭;1985年版《江西省情汇要》也称“赣江正流,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的黄竹岭”;1983年8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师安阳经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赣江发源于石城县境内的武夷山南段石寮岽”。另一些志书中,有的说“发源于南岭”,有的说“源出于福建长汀新乐山”。这些说法各有依据,但都没有经过全面、科学的论证,缺乏权威性。

  为了弄清确切的赣江源头,程宗锦于1993年10月和1999年10月分别从瑞金市、石城县出发,两探赣江源头。程宗锦发现瑞金市境内的日东河上溯到石城县洋地乡上洞村的社公湾后,分成了两条支流,一条朝东北方向延伸,为上洞河(属石城);一条朝东南方向,为石寮河(石寮河的源头地区属瑞金)。

  赣江的正源是上洞河还是石寮河,其源头和发源地究竟在哪里,必须经过科学考察和论证。于是,程宗锦与有关部门协商,得到了积极响应和支持,并很快成立了由水文、测绘、林业、地质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赣江源头科学考察小组”。

  科考纪事

  2000年10月1日上午,程宗锦和省水文局张德隆、时建国,省地矿厅王发宁,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刘尚久,省测绘局第三测绘院冯严、赖旭升及省人事厅王书红、姜舒平、陈钊从南昌到了石城县。与此同时,赣州市水文分局李书恺、朱勇健、刘玉春和赣南日报记者也从赣州赶到了石城。

  2000年10月2日上午,他们乘车到了石城县洋地乡上土段村,加上石城电视台记者陈欢和负责带路的林管员范大振,步行了一个半小时,到达了赣江源头区域里惟一的村民小组所在地———上洞村。下午,他们到距住地约1公里的上洞河、石寮河、日东河交汇处考察。水文局的同志再一次测量了这三条河流的流量并作了详细记录。他们这次确定河源是按照“干支汇合、逐点排支、溯源而上、确定源头”的方法,从赣州逐段分析比较到社公湾的。在这里,水文和测绘部门已查明,石寮河不仅平时的河流水量大于上洞河,流域集水面积大于上洞河,而且河长也大于上洞河。从日东河向上看,石寮河流入日东河也比上洞河顺畅自然。因此,他们一致认为石寮河为赣江的源河。

  2000年10月3日,他们从上洞村出发,直奔石寮河的源头区域,来到了上石寮,石寮河上溯到这里以后又分成了南北两条支流。

  科考组首先考察了南面的一条支流(南溪),重新测量了它的流量后,沿着南溪继续向上进发,找到了省、市水文局当年六七月份确定的名之为“石泉1”的泉眼。这口泉眼在一块石壁下面,“石泉1”以上的山沟里虽然没有见到水流,但下面净是碎石和枯枝败叶。他们继续前行,终于在几块大石下又发现了一处新的泉眼,事实上就把赣江的源头“石泉1”又向上推进了400多米。

  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坡陡路滑,他们继续向上攀树爬崖。约走了20分钟的路程,他们终于找到了源头的槽流曲线与坡流曲面交汇点。省测绘局第三测绘院的冯严、赖旭升同志利用1992年电算加密的控制点,在解析测图仪上及时量测出每一个点的海拔高程和平面地理坐标。最后,程宗锦和刘尚久、冯严、赖旭升、王书红、陈钊一起冒雨登上了海拔1151.8米的赣江源头的发源地。

  他们这次实地考察测量的结果,上石寮南溪的河水流量、小流域的集水面积以及到泉水眼的长度均大于北溪,所以认定上石寮南溪为赣江的正源。

  在“石泉4”稍作停留,他们继续向上,到了槽流曲线与坡流曲面后,他们又爬上了江西与福建省交界的山脊,在云雾缭绕中寻找石城、瑞金、长汀三县市的交界点。

  2000年10月4日,他们又冒雨对上洞河流域详细考察,经过长坑哩、横脚前、园家斜,找到并确定其源河、源头和发源地以后,下午步行回到上土段村,当晚坐车返回了石城县。

  终定源头

  10月5日,程宗锦在石城县主持召开了赣江源头科学考察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大家对以下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一、关于命名问题。在此之前,赣江源头所处的几座山峰均未正式命名过,大家一致同意:将上石寮南面的支流(南溪),即“石泉1”所在的小溪发源地命名为赣源岽;将上石寮北面的支流(北溪),即“石泉4”所在的小溪发源地(石城、瑞金、长汀三县市的交界点)命名为三县岽;将上洞河的发源地命名为南坳岽。赣源岽,位于武夷山瑞金市与长汀县的交界处,东经116°21'42'',北纬25°57'47'',海拔高程为1151.8米。因为它是千里赣江的发源地,当地人习惯把一个个山头称之为“岽”,故命名为“赣源岽”。

  二、关于赣江之源问题。科考组从赣州市开始,溯源而上,贡江、锦江、日东河、石寮河、南溪为赣江的源河。关于源头,即河流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状的地方,它有地表水源头和地下水源头之分。地表水源头为河流河槽集流的起点,是山坡上槽流曲线与坡流曲面的交汇点;地下水源头,即泉水,终年不会干枯。人们习惯上把常流地上水的出口处即泉眼,作为一条溪流的源头。他们采取了后一种,将石寮河南溪中的“石泉1”定为赣江的源头,此点位于东经116°21'40'',北纬25°57'48'',海拔高程为1110.8米,仅比地表水源头所在位置低15.6米。

  2001年8月16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在南昌主持召开了2001年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赣江源头科学考察》的成果评审会。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详细审阅了他们提供的评审文件资料,经过讨论评议,认为他们的研究首次准确地探明了赣江的源头、源河和发源地,已完成科技活动约定的各项任务,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赣江源头,自此有了科学定论。(文/记者胡宏)

  (江南都市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3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