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7|回复: 0

梅州“足球之乡”何时香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7 1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足球之乡”-梅县何时再辉煌
http://cui.org.cn/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104
“足球之乡”-奋进的梅州在掘起
http://cui.org.cn/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1048
梅州市体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作者:  发布日期:2004-12-14  

    新世纪开始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时期,未来的十五年,我市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发展步伐,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工作通知要求和广东省体育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总结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梅州市体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我市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9%,适龄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5%,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业余训练蓬勃开展,为省以上优秀运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后备人才,参加省以上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足球重点项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城乡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发展开始起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展开。
    2.我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省的发展,本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市的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也处于全省中下位置,本市各县(市、区)体育发展也不平衡。体育场馆远远未能满足群众健身和业余训练的需要。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规模小,效益有待提高。还未建立起较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3.步入新世纪,我市体育面临机遇与挑战,2010年我市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对梅州体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九运会在广东举行,这是一个机遇,对各市的体育场馆建设、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将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抓好体育工作软硬件建设,推动我市体育全面发展。
    二、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省八届党代会和市三届党代会精神,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基本方针,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基本思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梅州特色的现代化体育,为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体育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总人口50%以上。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为保持“足球之乡”优势,我市各个足球队参加省以上比赛,每年至少有一个队夺冠军。在第9、10、11、12届全运会上,夺取三枚以上奖牌,力争夺取1枚金牌,在第28、29、30届奥运会和第14、15、16、17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争取输送1-2名优秀选手代表国家参赛,在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省运会上,成绩逐步提高,力争总分或金牌数进入前十名。
——体育经费逐年增长,体育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体育设施有大发展,争取市一级有体育场、游泳池,各县(市、区)有规模相当,设备较好的体育设施。体育产业有比较大的发展,体育市场比较发达;体育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建立市、县科学选材网络。
——体育法制不断健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法规体系。
——体育干部队伍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五年的奋斗目标,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从2001年到200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总人口45%,90%的完全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适龄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6%。市、县业余体校增加集训队伍和人数,为省以上优秀运动队培养输送较多的后备人才。市县业余训练,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体育的投入有较大增长。体育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市级建成标准游泳池,体育场建设列入规划。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人均0.4平方米。
    第二步,从2006年至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总人口50%,成年人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人民体质有明显提高,全部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适龄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市业余体校成为省的优秀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尖子越来越多,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单项体育协会向实体化过渡,其他单项体育协会向半实体化过渡。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体育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市和大部分县有规模相当、设备先进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馆),我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人均0.6平方米,力争在省运会比赛中总分排名进入前十名。
    四、“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政策措施
    〈一〉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国民素质.
    1.充分认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重要意义,切实把体育工作重点转到增强人民体质上来,把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为为人民服务具体措施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搞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群众体育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将担负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交给他们,并加强对群众体育组织领导和管理,使之做到活动制度化,组织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3.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有计划加强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4.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市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5.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积极开展课余训练。
    6.与我市街道办事处中心工作相结合,大力开展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以创先争优为推动,积极开展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关心重视老年人、残疾人、民间体育的发展。
    〈二〉抓好业余训练,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高我市竞技体育实力.
    1.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强市、县业余体校建设。突出重点,调整好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市、县在抓好足球、田径、羽毛球、举重、体操、技巧、武术、三棋等项目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乒乓球、游泳、篮球、排球等项目,增强整体实力,使我市有较多项目参与全省的竞争,市业余体校要增设各项目训练班,并理顺市县两级人才培养的梯队关系。
    2.进一步深化市足球运动学校的改革,增设其他项目优秀运动人才训练班,从招生和管理着手,加大投入,使足球学校成为一所布局合理,训练设施配套,条件好,水平高的优秀项目人才培养基地。
    3.坚持“抓好选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方针,重视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方法的运用,严格训练,严格管理,提高训练质量。
    4.完善业余训练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对作出贡献的体育人才给予奖励,调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5.加强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把教练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强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知识培训和文化教育,完善教练员考核、评价的管理制度,实行培训与职称挂钩,与上岗任教挂钩,不断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三〉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管理好体育市场.
    1.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产业的发     展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体育电视转播权,体育彩票,体育税收等相关政策,积极筹建体育商会,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2.鼓励社会各行各业和个人兴办体育产业。继续鼓励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和兴办体育企业,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兴办体育经营实体。体育场要开展以体为本的多种经营,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按照有关政策开展有偿服务,经营创收。
    3.加强体育彩票的管理和发行,扩大彩票销售网络,使体育彩票收入成为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金渠道。
    4.培育体育市场,引导群众体育消费。制定积极的体育产业政策和体育经营从业条件、行业标准,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技术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等市场发展。
    <四>加强培养、教育和管理,提高体育队伍整体素质.
    1.各级行政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健全裁判员培训、晋升制度,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人员等要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体育工作的各类人员都要学习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技术,逐步实现体育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体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激发体育工作者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巨大工作热情。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和手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领导重要工作议程,列入考核干部实绩的工作指标,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4.加强法纪教育,加强和发挥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严肃整治弄虚作假,打假球和裁判执法不公现象,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
    <五>加快体育法制建设,促进体育法制化.
    1.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体育法》、《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等体育法规。采取各种形式,加大体育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法制观念。严格执法,做好体育法的执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
    2.针对体育事业发展与体育改革中的问题,加紧制定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管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竞赛管理,业余训练和人才流动等法规规章,加速体育法规建设。
    3.加强体育法制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执法队伍素质。
    <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体育改革步伐.
    1.加快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精简机构,转变职能。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上,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管体育。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多形式和多层次兴办体育事业的体系。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体育发展的机制。
    3.推进体育协会组织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常设办事机构,加强协会制度建设,使协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不断推进体育协会实体化。
    4.进一步推行训练体制改革,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办发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业余训练,形成多元化的运动训练格局。
    5.深化竞赛改革,进一步发挥竞赛杠杆作用。
    <七>完善体育保障措施.
    1.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把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要巩固县级体育的基础地位,稳定机构,增加投入,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依法保护公共体育设施。全市都要按《体育法》、《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规定,把体育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规划。要严格执行体育法,严禁侵占、破坏体育场地设施。
     <八>加强体育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作用,广泛深入宣传体育功能、知识和手段,增强全民的体育意识,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反对利用体育搞封建迷信活动。

  
【来源:梅洲市体育局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