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5|回复: 3

小女作文:南华又庐访问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4 0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中花窗上面的浮雕只剩下一块空白

    梅州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有悠久的客家历史文化,有许多客家文化古迹。利用假期了解一下客家文化增加爱国爱乡的情感是我在这个寒假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听爸爸说,南口有很多客家围屋,其中最有名的是“南华又庐”方形围屋,又称“十厅九井”。大年初四那天,我们驱车前往南口,走到宽畅的国道上,看到了很多工厂和美丽的风景,我们梅州真美。到了南口,我们从镇上沿着田间小路穿行,不久就望见稻田中间的一座大屋,这就是“南华又庐”了。这是一个单层围屋,它像许多个井字拼成的迷宫一般,极具特色。

     “南华又庐”外观气势宏伟。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据介绍它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居。

      走进正门,看到上、中两堂。咦,下堂呢?哦,原来我们站的地方就是下堂。屋内檐梁墙壁雕龙画凤,可惜很多都被人毁坏了。上堂安放着创建人潘祥初的遗像,他是有名的侨商,十七岁飘洋过海,后积累了一笔资产,成立了香港有名的万通安记钱庄。兼营出口、汇兑与旅店。他热爱乡土,捐资办学,建桥修路造福乡民。

     围屋左右两侧各四堂,上堂后面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种果树。右边还有花园。为什么称为“十厅九井”呢?原来创建人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拥有八厅八井(天井),加上那上、中堂内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就是“十厅九井”了。

      听大人说客家历史文化古迹极有研究价值。在参观游览中我们看到古客家建筑真的很精美,整个围屋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据说还冬暖夏凉,真是奇特。但也听说很多客家文化古迹没得到很好的保护,有些甚至遭到人为的破坏,大可惜了。真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保护它们。

作者:可欣    11岁   

(本文转自客家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4 1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残缺


     看照片中围龙屋墙上那残缺的浮雕,让我增添一份对客家文化莫名的伤感。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中为了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共产党人与傅作义先生进行了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北京和平解放避免了一场历史的劫难;解放南京时陈毅市长严令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受到人们的称颂。而我们也曾看到,阿富汗塔利班因为摧毁佛像遭到全世界的谴责。
     据介绍上面这份残缺来自动乱的年代,是“破四旧”还是“文革”呢?“破四旧”、“文革”本意都可能是要破除旧封建腐朽的思想意识,解放人们的思想让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但国人习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忘了“对旧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忘了“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忘了“五千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一甩手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出去了,这就留下了一份难于祢补的过错。
       如今又到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开放发展走向世界,国人要学习外语,是不是要抛弃我们的汉语言?梅州为了开放发展,是不是要抛弃我们的客家方言?为了城市的发展是不是要把客家先民创造的客家民居不分有没有历史价值全部推倒(我们已看到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推倒后剩下的柱奠)?还有那一片片良田是不是一定要换回高楼林立甚至变成烂尾楼?发展与保护是相统一的,本身并没有矛盾,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梅州要保持客家文化特色与良好的环境特色,要成为发达城市的后花园,要成为后现代化城市(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环保、人与自然完美结合)。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孩子们还能看到客家文化古迹。爱祖国、爱家乡,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并有机会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象梅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那样让中小学生开展地方历史及客家文化知识竞赛,象某些学校一样开设客家山歌课程),不让历史文化失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4 1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寒假一定收获不小吧.
可欣,想必是令千金,那天那位十分文静的小姑娘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4 1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一家亲 at 2005-2-24 12:26
楼主辛苦了.寒假一定收获不小吧.
可欣,想必是令千金,那天那位十分文静的小姑娘吧.

正是,这是她的一篇寒假作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