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4|回复: 0

散文诗评论家王光明教授[武平人,zhuan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21 16: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202.101.113.14/wuping/lyf.htm
诗情·乡情·师生情

     ——散文诗评论家王光明教授印象

     那日,我突然收到出版社一位同学邮来的一叠新书。就着窗外泻入的光明,我翻阅着其中一本散文诗集《情人》 ( 灵焚著 ) 。书香阵阵,令人心醉。忽然,一篇署名为“王光明”的序言《悲壮的“突围”》立即绷直了我的视线:“哦,王老师的新作!”我心中一阵惊喜,迫不及待地一气读下去。那怦然跳动的诗论家的责任心,那如洪波涌动的诗情,那冷峻深刻的剖析,那精辟隽永的词句,不时牵动起我思绪的春潮。

     七十年代末我求学榕城,那正是王老师在诗歌论坛上初露锋芒的时候。我们闽西籍的师大学生很为有这样的同乡老大哥而感到骄傲。于是便格外地关注起王老师的情况。毕业时因他品学兼优,才识超群,这位来自武平武东乡的农家子弟被留校任教。也许是他披肝沥胆的真诚和呕心沥血的追求感动了缪斯,他在散文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屈指可数的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散文诗的特质和艺术规律的诗论家。诗歌论坛前辈谢冕曾赞扬说:“他轻轻地,但又是认真地推了一下,   散文诗批评这个球体便轻轻地,但又是认真地转起来。” ( 《序散文诗的世界》 ) 。几年来,光明老师在编完《六十年散文诗选》之后,又写作出版了散文诗评论集《散文诗的世界》。这成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散文诗的系统理论专著。那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坚实、犀利而又不乏风采和灵性”的散文诗论文 ( 谢冕语 ) ,尤如一股股来自山涧的清泉,泻入诗论之清潭;激起朵朵赞誉的浪花和句句清响的和弦。他的观点,经常被诗歌评论者们所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特请他为“文学卷”撰写“散文诗”条目,香港《中报》在介绍他的作品时把他誉为大陆诗歌论坛上的一颗新星。紧接着,才过而立之年的他又破格提升为教授。而这一切令人羡慕的成功,无不来自于他对事业的艰苦追求和对散文诗真挚的“特殊感情” ( 《散文诗的世界·后记》 ) 。

     光明师心中不仅对散文诗充满着深沉的爱,对闽西故里也同样满怀着无限的眷恋。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他贫寒过,躬耕过,也奋斗过。他对故乡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记得当初我们回乡度假返校后,总是先去拜访被事业“强留”在校园的王老师。一见面,他总是急切地打听家乡的情况,故里民风、播种收成、教育高考,是我们常谈的话题。若家乡有人来访,不管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他总是热情相待。

     如果说王老师的拳拳游子情是对客家优良传统的一种自觉承传,那么,他对于莘莘学子的关怀爱护则是他作为一个师长的美好品质的外现。对于学生来说,他既是个博学睿智、诲人不倦的师长,又是个温厚朴实、古道热肠的兄长。我在大二时,正听他的写作课。交作业时交了几首稚拙的小诗,没想到竞劳王老师多次亲临学生宿舍当面指导;修改后,王老师又亲自将我的习作荐给一家小报。尽管我深知得到王老师如此关怀厚爱的学生远不止我一个,但此事着实使我既感动不已又愧疚不安。我想,这不正是在后来的事业中我从不敢懈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我从王老师那里得到的一次更深刻的教诲,是在福建师大康山里他住处的一次难忘的晚餐上 ( 正是这晚我得到一本他亲笔题赠的《散文诗的世界》 ) 。我一面品味着切薄了的午餐肉,一面向王老师请教“成功之道”。这时,他那热情洋溢的双眼顿时深沉起来。沉吟片刻,他说:“要想在事业上取得点成绩,首先要甘于寂寞。”我望着他略显疲惫然而又坚定认真的神情,环顾周围简朴的陈设和四壁的藏书,回盼书桌上成叠的手稿,顿然悟出他说的“寂寞”指的是什么。我从此便把这句格言写在心灵的扉页上。

     一阵清风袭来,轻轻掀动我案上的书页,又如一双纤手抚平我起伏的心潮。听着窗外的潇潇春雨。想着他又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大学搞一个重点科研项目,我胸中又涨满思念和祝福,愿他那从荒凉的季节里“突围”出来的散文诗苑里的奇花异卉,开得更艳 !
http://202.101.113.14/wuping/lyf.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3 00: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