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08|回复: 27

客家源流[原创,作者 严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4 14: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源流
       
引言

关于客家源流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大的方向看主要分为两派:其一是以罗香林为代表的客家中原说。罗氏观点在感情方面多于理性且所依据的材料多为族谱。这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主要是针对清代大规模土客械斗后土客对立及其后土著文人对客家的污蔑。单从族谱看,整个中国都是移民社会。关于族谱的真实性,谭其骧说“谱牒之不可靠者,官阶也,爵秩也,帝王作之祖,名人作之宗”。当然也并非说所有的谱牒都不可信,谱牒所反映的移民史也是中国几千年人口流动的真实的社会心理写照。其二是以房学嘉师为代表的客家土著说。他认为“这个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田野资料所证明,学界持赞同态度的人越来越多。问题是这个客地古越人的血统及文化在今天客家的形成中是否真的占了主导地位。就上述两大观点而言,都承认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支,所相对的只是移民是否占主导的问题。坦率的说这两大观点都存在很多纰漏,而且无一例外的建立在有限的证据和所谓合理的想象基础上的。究竟客家民系的源流何在?这还得先回到汉民族定义上来,史学大师家陈寅恪认为“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诚可谓有教无类矣”。可见文化才是界定民族的根本所在,民系界定亦不例外。笔者接触客家文化不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也不多,深感要探讨客家源流的话实在是力不从心。故本文仅将客家移民与风俗、语言、伦理等进行综合考虑来想象一下客家源流。文多荒谬,见笑方家。

客地先民与客地移民
所谓客地就是指孕育客家民系的闽粤赣交界的的三角地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赣南、闽西、粤东北。整个客地大部分处在山区,为群山环绕多。河流众多,主要有三大河流赣江、梅江、汀江。这些山尤其是大山脉将客地三大部分相隔开:赣南东有武夷山与闽西相隔,西有罗霄山脉与湖南相隔,南有南岭与广东相隔,不过往北并无大山脉阻碍且有赣江和赣中赣北相联系;闽西地势是东北高西南底且境内山脉都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闽西与赣南虽有武夷山阻隔,但因有贡水和多条陆路相通,交通尚属方便,闽西汀江发源与武夷山南端流经长汀、上杭永定诸县并向南与东北境内的梅江汇合,流经汕头出海;粤东北在自然地理条件上与赣南、闽西相差很大。与赣南为南岭阻隔,历史上赣南的客家先民绕道大庾岭沿真水过进入韶州转入客地;与闽西有循梅路相连接。此外,三大部分内部也为山、河流相隔开。客地并不都是山地,诸多的河流和散落在群山之中的大小不一的平原,加上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客地还是非常适合水稻种植的。水稻种植条件以赣南为最优,赣南各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客地的粮仓。
大量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多元的。文化必然和人口相联系,换言之则是古代中国各地存在着各色族群。最直接的表现在农业方面。由于气候、纬度等原因,中国以淮河为界,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农耕系统。淮河以北以旱作农业为主,淮河以南以稻作农业为主。中国长江下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东南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稻作生产。最有名的要属河姆渡文化。学界认为稻文化就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根本区别。百越是古代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一个庞大的种族群。《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客家大本营即闽粤赣边地无疑处在百越地内,“客家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荒无人烟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当以越人为主,是越国遗族。” ,这个观点是房学嘉师利用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合理的推理得出来的,正确与否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先秦客地确实居住着越人,至于有多少人无从得知。应该不会很多,即使宋代粤东“潮州有野象数百食稼”, 梅州为“蛮烟瘴雨”之乡 。越人种水稻,但宋时梅州“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 需要指出的是客地先民与客家先民是不同的概念,就如同今北美州的欧洲移民和印第安人一样。北美州的先民是印第安人,但见天大多数北美人的先民却为欧洲移民。我认为客地先民是百越人,而客家民系形成之前来到客地的移民和土著民可称为客家先民。

秦统一后向岭南移民。“徙中县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自陕中来此,已凡三十五代矣”,秦时史禄通统兵驱使六国移民南迁至湘江上游开灵渠运河以通漓江,史载史氏“屯兵揭阳一带,其部属之一留在梅县地区”。这些戍卒并非是全副武装的军队而相当于流放之人,不仅有汉人还有南方越人。秦亡后这些戍卒大多数留在岭南,成为首批大规模迁到岭南的北方人。秦没汉兴,此间南海尉赵佗在中县人支持下成立南越国,显见此时岭南北方汉人不在少数。至汉武年间,博德、杨仆率十万军平南越、闽越等诸族小国,徙闽越人于江淮一带,以当时汉军在西域的表现看,死于汉军刀下的越人不会在少数。其后南方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和平。三国时吴国强力驱赶越人出山,编入军队或户曲、佃客,岭北越人基本汉化。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下迁至长江以南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部分继续南迁至今赣南、岭南地区,“南渡人数至少有七十万”,北人南迁到南朝仍未停歇,谭其骧认为有九十万占当时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 由东晋至唐末数百年相对和平时间,南方汉人(含中原流人和汉化越人)繁殖的速度不会慢只会快于北方。在和平年代人口也会迁徙的,部分汉人或因土地开垦、或因逃避赋税徭役、或因农民起义等而进入今客地,多数由江西移入,也有从今福建、岭南等其它地方的人迁入客地。客地并非只有山地没有平原,零散的平原地带还是适合稻作农业的。唐末黄巢起义波及大半中国,迫使客地以北的汉族人大规模迁入客地的,从客家族谱上看许多家族是这一时期经由赣南迁入宁化石壁的,然后在转辗其它客地。族谱显示有江西、江浙人进入客地。 当然由于黄巢曾攻占过广州等地,不能排除有广东其它地方的人为躲避兵灾进入客地。

客家源流(中)(2005-2-14 14:49)
--------------------------------------------------------------------------------
学界认为汉民族并不是血缘共同体而是文化共同体,其形成主要在汉代,也并不是只在中原的人才形成为汉族,其它地方的人也和中原人一样经过西汉两百年发展形成具有共同文化的汉族共同体。客地在这一时期也有成为汉族的人。汉化或者说汉族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行政区划的增加。从行政区划看:秦时客地仅在赣南设懋县汉代设建赣、雩都、南懋三县,汉武帝平南越时,庾胜率大军在大庾岭上建寨,岭下建大余县城。行政区划的设置必然要求北方流官来治理,流官在客地推行中原文化,所以客地应有不少人和中国其它地方人一样同时成为汉族。西晋太康元年闽西始设新罗县。粤东客地东晋咸和六年设兴宁县、东晋义熙九年设设义招县,南齐年间设程乡县、又析兴宁为兴宁、齐昌两县。唐时赣南设赣、虔化、南康、雩都、信丰、大余、安远,后设虔州;闽西设汀洲,天宝元年改汀郡领长汀、宁化、龙岩、沙县。广东客地五代十国时兴宁县升为齐昌府,又设敬州。 总言之,自秦至五代历时千余年,客地人口在不断增加,行政区划也增设不少,这与移民有很大关系。我一直认为行政区划的增设跟地区汉化有很大关系。如果客地仅仅靠一些流官和极少汉人的推行汉化的话,客地的汉化速度不会那么快。再者有唐一代科举取士规模很小,所起的激励汉化作用实在是不足道的。个人猜想:这千余年中的汉人移民人数逐渐在客地占据优势,成为主导人口。嘉应大学大门对面出土钟姓古墓据考为南朝至唐末年间,墓中有颖川堂字样。墓砖做工极为精美,砖上刻有双喜字样。这是中原汉人在客地平原生活繁衍一铁证。

两宋时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大批中原人士纷纷南下。其后元军南下,南宋朝廷覆灭,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徙。这一时期人口迁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靖康之难(1125)后,黄河流域的居民迁往长江流域。第二阶段金完颜亮南侵(1161)淮河流域人民向长江流域迁徙。第三阶段蒙古南侵(1273-1274)导致长江流域人民向珠江流域和中国西南迁徙。王东认为这次大迁徙是中国移民规模最大,对中国南北人口升降和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影响最为显著的一次,而对客地影响也最大。以人口增长为例:赣南从元丰三年到宝庆年间130余年人口净增两倍多。闽西南宋宝佑年间比北宋崇宁年间户数翻了近三倍。这两地人口增长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两宋时期迁入客地的北方人在人口总数上不少于先期迁来的各个时期的先民。 南宋时期客地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激增,文教发达,大批士子登科,以赣南为最。及南宋末年元军南下,使得客地遭受灾难性的破坏。由于闽粤赣继江浙后成为抗元主战场,处于三省交界的客地,斗争尤为惨烈。义军长期在此与元军周旋,蒙元对客地百姓大肆屠杀,破坏程度极大,赣南、梅州的地方县志均有记载。其后,元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南方许多地区成为元政权的宗王、国戚的封邑。他们疯狂搜刮,百姓生灵涂炭。宋末元初客地人口数锐减。闽西汀洲宋宝佑年间有223432户,元21695户。赣南元121898户比宋宝庆年间少199455户。粤东北以程乡为例,元至顺年间只有2478户,只为北宋元丰年间户数的六分之一。王东据此推算客地人口经此变故减少至少三分之二。 虽然官方统计多为不精确,但是两者相差实在太大,显见客地宋末元初人口耗减不在少数。

元明清时期客地人口先在客地内部迁徙后向外迁徙。元建立后,北方移民大规模南迁基本结束。客地内部人口繁衍、流动加快。客地的地位越加重要,明初在赣南设南赣巡抚按察院,加强对三角地区的管理。设置新县城、招商民设学校等促进山区开发。明初为避倭寇,东南沿海居民大量内迁,有不少迁至客地。 值得一提的是闽西人口增加很快,在明中期,闽西约有人口25万,人均耕地汀洲为5.6亩,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福建同一时期人均可耕地数。闽西开始取代赣南成为向粤东北输出人口的主要地区。 粤东梅州许多族谱可以证明这一现象。明代后期开始,广东客家人向广东客地以外迁徙,从而也引起大规模械斗。同时闽粤客家人又陆续向江西赣南、赣中迁徙,据《简明中国移民史》估计闽粤客家迁入江西的人数不下60万。有许多江西地方县志记载这一现象。客家人在明清时期也开始由客地向湖南、四川、广西、和浙江迁徙。 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客家人又向台湾迁徙,乾隆为盛。明末清初也有部分客家人迁往海外,鸦片战争后客家人迁往海外的人数激增。据统计目前在海外有四百万客家人多集中在东南亚。明清客家人的迁徙由于有大量可信度高的族谱为证。故在学界很少存在争议。

提到北方移民进入客地就不得不提到江西。中原汉人要南迁至客地首先得经过江西。而移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江西的中北部,还有大量的平原土地时,中原流人是不是会选择在江西定居?东汉三国时江西人口增长很快,吴除豫章郡外还设有庐陵、鄱阳、临川、安成四郡。晋室南渡后,江西成为“国之南藩,要害之地”侨置郡县中江西就设有太原郡、弘农郡、松滋郡三郡。谭其骧认为东晋时南迁至江西的人口有一万多人。与此同时,带动江西经济的发展,江西开始吸引北方士族、文人学者和一般知识分子。风气渐开,人文荟萃。及至唐末安史之乱和农民起义,北方人口大举进入与北方相近且处在全面开发的江西。江西成为接纳北方移民的主要地区。从晚唐元和至北宋崇宁年间(806-1106)的三百年,江西人口从29.3万户猛增至200余万户,其中赣南居江西之冠。宋代的江西人口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从而对外移民。 如湖南百分之八十是江西移民,江西人不仅向湖南迁徙还向广东广西乃至云南迁徙。北宋末年中原人南迁之时,江西人口已趋于饱和,中原人短暂停留后要继续南迁,不能否认会带动赣人迁向珠江流域和客地。依据族谱,梅州很多客家人是福建迁来的。福建宁化石壁被称为客家祖籍地,其人又是经江西迁来。如果说这些从江西迁来的人都是中原流人的话着实令人难以信服。如洪秀全的先祖宋人洪迈就是江西鄱阳人。还有从语言看,客赣方言是最接近的了。如赵元任就认为客赣方言同出一源。可见客家跟江西的渊源很深。王东认客赣先民的最终分开在唐末。 及至明后期客家人又向江西迁徙,客赣民系的交流越加频繁,所以在赣南客家人和赣人之间很少有械斗冲突,赣南客家人的客家观念也没有闽西粤东强,这与客赣之间方言类同,习俗相近,渊源相近有关。

客地存在畲、瑶族,今天在客地能看到很多带畲的地名。在客家人生活中有不少与畲瑶相同的生活和风俗,如种畲稻、客家妇女头帕、女劳男逸、食老鼠、二次葬、火葬(早期在福建的客家人行火葬)、盘古崇拜、暖丧等。 这无疑在告诉我们客家人跟畲瑶的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吴永章老师研究:畲瑶并非客地本地的民族,也就是说并非客地的先民。所以这也是客地移民之一,很多学者认为客家人不愿跟畲族人通婚,但是客家人保存了大量畲瑶风俗就很难让人相信这一点。一些族谱、山歌也表明客家人跟畲族有很多冲突,但是不少畲族人确实融入客家。这是事实。盘瓠蛮本生活在江淮荆州之地,后分为“武陵蛮”和“长沙蛮”。长沙蛮即畲瑶先祖,宋以后畲瑶分离:由湘南越五岭为瑶;由衡、郴向东发展,首入赣南,宋活跃于赣吉二州,南宋再入福建汀漳和粤东潮梅地区,是为畲(宋时出现畲族族称)。 从文献看畲族进入客地不会比汉族早,但是畲族却在客地广泛分布可知客地在唐宋前人口并不是很多。畲在南宋和元以及明时举行过多次反抗政府的起义,可见当时畲人不在少数。但现在客地畲人却极少,多数畲族融入汉族。1980年代来闽西、赣南、南雄有15万人恢复族属,没有恢复的可能更多。房学嘉师认为是大汉主义迫使畲人融入客家。其实畲人好反抗精神也也是畲族遭受政府镇压的主因,如梅县畲江畲族首领陈满领导的畲民起义遭蒙元血腥的灭族镇压。

客家源流(下)原创(2005-2-14 14:45)
--------------------------------------------------------------------------------
客家文化中的土著痕迹
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现今尚无定论。罗香林认为“客家这民系的形成,大体已晚至五代宋初”, 陈运栋认为这是“根据客家方言的形成及其分布而形成的客家人界说”。房学嘉师认为客家共同体在南朝时初步形成,认为这一时期客地形成共同的精神和道德观、基本相通的语言、共同的风俗。 王东认为客家形成于明代,他认为这时才形成客家方言、共同的民俗和道德心理。 王东的看法比较合理,毕竟我们今天所说的客家他的语言的形成是宋以后的事了。在客家方言中存在大量宋时的中原音韵,客语许多字词发音与《广韵》同。这只能证明客家人大多数由两宋迁入,这些文化上占优势,人口占多数的中原人改变了客地的语言。但这绝不可能是短时期可以做的到的,而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具体的王东《客家学导论》有详细论述。个人认为客家共同体的形成意味着客家成了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即所有的客家人成为汉族人。前文我对客家移民做了个简单的记述,客家先民并即不是纯粹的中原人也不是纯粹的汉人,而是混合了古越人、客地以外汉人、畲还有可能有瑶等多民族的混合体。我们通常将汉人、畲、瑶等族群视为客地移民而非土著民。那么客地先民只有古越人才有资格担当。摒除客家文化的汉文化和畲、瑶文化,那么客家文化中究竟有多少是岭南土著(古越人)文化呢?

客地保留土著文化的痕迹主要有。一,语言上在今天的客家方言中有很多词汇与传统汉语语法差别很大。如亲属称谓中用“娓”表示女性长辈。是借用古代百越民族关于“母”字的读音结果。还有把中心词放在前面中心词放在后面如“鸡公”“鸡母”,把来和去连用以表示准备去做什么,如“来去坐活路”。这些与传统汉语语法不同的话语是受古代百越民族影响。客家人的“厝”指一切住所,原是越人用来停柩的特别建筑,后来泛指一切房子。客家人称称集市为“墟”。“墟“为古代百越人交换过程中只见物不见人的“避而虚其地”之谓。“猪栏”、“牛栏”等都是古越人语言的遗留。 二,伦理方面。在客家地区,女性地位比较高,男女日常交往、社会地位比较平等。如兴宁“男女饮酒混坐,醉则歌唱”,长乐县“饮酒则男妇同席,醉或歌唱,互相答和”等等。直到清代在客家地区举行的民间祭祀,扫墓大型游园等活动都是男女同行。大量的客家山歌(情歌占多数)都是男女对唱而产生的。女劳男逸,清屈大均在谈到长乐兴宁妇女时说“农之隙,昼则薪蒸,夜则纺织,竭筋力以穷其岁年。碗有余粟,则其夫辄求之酤家矣。故女功者以是为首。”这与传统汉俗不同 。三,在饮食上,客家食物中有许多树类、草类、菇类、蕨类、笋类等。客地人喜欢吃槟榔、吃鱼生、食狗、食水产、食鼠、食蛇等。客家许多风味食物,如老鼠干仙人板、蒲包饭、擂茶等这些与中原饮食十分不同。 四,在礼仪方面。婚仪以槟榔为聘礼,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四五七载:嘉应州“婚姻以槟榔、鸡、酒为礼”。甚至有用槟榔“以多为贵”的现象。盛行童养媳,吴永章认为与岭南地区畜奴成风有联系。客家人死后要“买水浴尸”,丧葬奏乐宋人苏东坡对惠州民俗有“钟鼓不分哀乐事”之讥。“二次葬”,先秦时期百越先民定居地的楚之南“啖人国”即有此俗。四,客家服饰,客家妇女梳髻,椎髻是南方诸族广为流行的一种发式,广东地区的越人亦有此俗,南越王尉他“椎结箕踞见陆生”。客家妇女穿百褶裙,布质,长到脚跟,后愈穿愈短,只及膝下。应当是受南方民族的影响。客家妇女不缠足。客家人好跣足,这与南方天气有关,与中原冠履之制相违。凡此种种!需要强调的是上述风俗不是在所有客家地区都存在的。

独特的客家民间信仰。客地民间好淫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动物、植物都能成为客家人崇拜的对象。其独特之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神人共处。以粤东客家人的祠堂和民居为例。作为供奉祖先牌位、供子孙瞻仰祭祀的场所一般来说是不会供奉其它神灵的,但是在客地,祠堂不仅有祖先的神圣空间,还有其它神灵的神圣空间。一般是正堂祖宗牌位摆放在中间;右上放置神龛,多置观音;祖宗牌位下置福德龙神或福德伯公。客家民居里常常供奉着伯公伯婆、观音菩萨或者地方神位。梅州围龙屋,后面还有花胎,花台也是一个神圣空间,花台下面有五行石伯公,据考是女人拜的神。其次,奇特的伯公崇拜。广东客家地区普遍流行敬祀“伯公”之俗,“伯公”神位处处皆有:在住屋内有镇宅土地龙神伯公、灶头伯公、床头伯公;在室外田野则有塘头伯公、田头伯公、水口伯公、路口伯公、桥头伯公、大树伯公、石头伯公等等,在祖坟旁还要专门建造一个后土伯公神位。对一些辖地较广的水口或村口伯公则尊称为“公王”或叫“社官老爷”。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是“伯公生日”。虔诚的人家要给各处伯公上香、敬茶。办三牲,果品敬祀“公王”、“社官”。有的地方还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作福”祭典,在春季的“作福”祭典中,人们向“伯公”祈福、许愿,到了秋季则要向“伯公”完福、还愿。所有的“伯公”都没有高大的寺庙和神像,一般只有一个矮小的土神龛,立一块石碑或木牌,有的只贴一张红纸或设置一块石头,代表伯公神位。再次、巫术崇拜极盛。客家地区巫术与巫师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巫术主要特点是并不把客体(自然、祖先)作为崇拜物,而主要是靠特定的主观活动来影响或支配客观事物。巫师被认为具有一种“超自然力”,并能借此力而行巫术,故凡能充任巫师者,都必有超乎常人的举止。当鬼魂与精灵观念盛行后,巫师又被看作是能跟鬼神交往能驱使鬼魂为之服务,以保护村子、家族及其成员,以及庄稼、牲畜不受恶鬼加害的“功能”,并能驱赶致病作祟之妖邪。故巫师在客地普遍受到尊重。

结语

从大的方向来看,中国是一个移民社会。翻开中国人的族谱有几个说自己是本地土著呢?虽然族谱的真实性让我们怀疑,但是这些有关家族迁徙的记录不正反应了中国人对碾辗迁徙的历史记忆心理吗?客家之所以是汉民族的一支,是因为其主体文化是汉文化。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而且是足够多的人。并不是说具备优势文化的外来人就能同化土著民,西欧殖民者挟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也没把非洲人变成欧洲人,英国四百年统治没能把印度半岛的居民变成盎格鲁撒克逊人。推之客地,个人以为客家这个民系和南方其它民系一样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共同体。他是由先秦就生活在客地的少数古越人后裔和大部分中原移民(包括江西移民)以及为数不少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融合而成。客家是移民的产物,他的主体是客地以北的汉人移民。畲瑶等也不是客地先民,他们也是经历长期跋涉迁徙至此的,许多学者都承认在客地畲瑶民不在少数,吴永章认为畲迁至客地为宋时,也就是说比汉人迁来此地还晚。而且畲民多耕山,但是其人口繁衍之快也令人称奇。自南宋始,畲人反抗朝廷起义不断,少则千余人多则十万众。 若没有足够多的人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起义吗?而这又给了我们一个反证,即耕山的畲民尚且能繁衍如此的多的人口,那占据平原耕种水稻的汉人岂不是繁衍得更快。每一次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起义换来的是血腥的镇压,即使是在蒙元和满情统治下也是如此。为逃避迫害,不少畲瑶人主动融入汉族,但绝不会占人口的多数。我之所以坚信汉人在客家民系的形成中占据多数是因为,从自然法则看:同化绝对不是简单的文化占优势和官方的强力推行及科举的推动,必定要靠血缘的融合即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客地科举在南宋时崭露头角,明、清全盛,这与大量的中原移民进入客地促进客地文教昌盛有关。我在一直认为北方移民进入客地最多的是两宋时期,两宋时期移入客地的北方人超过以前所有时期移民的总和。所以客地方言就会有诸多宋时中原古音。总而言之,客家人不仅其文化主体是汉文化而且其血缘主体也是汉人的,尽管这些移民汉人中许多人本身也混合着南方百越血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4: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假在乡下做了半个月的田调,回校后闲来无事。就写了这篇文章,虽然田调中我能看到粤东客家风俗有许多与赣人不同,但我想赣人风俗也有许多与吴人不同,风俗差异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客家福德伯公信仰,山西也有。将伯公这个称呼换成土地,那全国都一样了,我们江西很多地方特别村子口的大树都有一个小小的房子供着土地公公。所谓公王、国王等信仰往往是人格神(将人英神化)。这在全国都不鲜见,我的家乡就有葛仙公信仰,门上公信仰。每年也有抬神巡境的活动,非常典型的是江西乐安千年古村流坑(董姓、绝对中原移民)的游神活动。我的意思是从民间宗教来说实在看不出客家与其他民系有多大区别。南方民系普遍的好鬼神、好淫祀。这不是说以前的北方就不是这样的。许多人类学的文章告诉我们北方也有许多淫祀活动。以泰山娘娘为例,南方人就不信这个神,以南方人的眼光看那就是淫祀,可山东、河北人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人口繁衍的问题,汉人繁衍能力一定超越其他民族。这个看看华北人在东北就知道了,现在东北大概有两亿汉人了,华北汉人并没有全部移民到东北,这才多少年啊?而我们南方很多少数民族如苗、瑶、壮、彝等等不下千年吧,又有多少人。我做了两个村庄的田调,一个是蕉岭高思、一个是梅县白渡凤岭。一个是明初开基一个是明万历年间开基,祖一人,孙裔均不下万人。(迁徙的地方很多不好统计,光去台湾的高思后裔有八千,凤岭据说好几千在台有很大的偿会)。高思开基祖初来时已有畲姓人,当然现在还有畲姓人,可惜人口太少了。为什么?这不好说。
其实很多问题是很感性的,一眼就能看出。客家是移民混合体,主体是南下汉人。说客家是古越人后裔证据并不充分。考古有时候也不能说明问题。我在文中举了北美的例子。还有四川三星堆文明,难道今天的四川人是三星堆文明时期古蜀人后代?有人提出基因问题,说南方汉人与北方汉人差异大怎么怎么的。且不说界定汉族是文化这个因素,就血统讲,北方的汉族血统就比南方纯正吗?不知道这些人看过历史没有。秦统一前诸夏人的融合、汉有匈奴内迁、十六国时五胡乱华、隋唐突厥、唐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频繁交往、五代两宋契丹、女真、党项、蒙古人等都先后进入北方。满人入主中原后的一些民族歧视制度,如汉人新婚妇女初夜归满人等。基因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们先辈的民族融合太成功了。新浪网上有个疯子说江淮一带汉人为真正汉人,北方是胡种。
说了这么多不为什么,只是想告诉大家,提出所谓汉族不存在的是台湾学者。这种学说被台独学者所利用。也被西方学者所乐道。你要说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是不存在的是1000个民族所组成的,看人家会不会骂你疯子。还有日本,怎么那个岛国只有一个和族呢?他应该有一万民族组成啊!应该分裂成一亿国家啊!
民族是个文化概念,但首先绝对是个政治概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4: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的学生和他本人一样,睁眼讲瞎话.
客家人来自中原并不是罗教授的新发现,是我们客家人一代传一代的事实,他作了个总结而已.

[ Last edited by linqifeng on 2005-2-22 at 14: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先进文化,先进耕作技术,先进的卫生技术。使汉人的繁衍速度大大超越其他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占优的汉人汉化这个地方!~~~`。
从学术的角度看,楼主说的有道理。
现代汉人,不管那个地方的都不是纯粹的汉人。汉文化是求同存异,是溶合。汉文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

[ Last edited by 客家knu尾估 on 2005-2-22 at 23:0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1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inqifeng at 2005-2-22 14:47
老房的学生和他本人一样,睁眼讲瞎话.
客家人来自中原并不是罗教授的新发现,是我们客家人一代传一代的事实,他作了个总结而已.

此话不瞎,土著与南迁之人谁占多数,文化上谁占优势之争而已.
族谱,在客地开基后相传的,是可靠的,故人数上客家人主体系移民
相对于人口;信仰则掺入较多的土著成份,就像出外的人适应水土和气候一样,很自然的;
语言,汉语成分就不必多论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1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边老屋只摆祖宗牌,没有神仙位.
我们只拜带我们来到这里的祖宗,不信鬼神.他说客家好迷信活动,就调查错了.
梅州那边怎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15: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inqifeng at 2005-2-23 12:18
我们这边老屋只摆祖宗牌,没有神仙位.
我们只拜带我们来到这里的祖宗,不信鬼神.他说客家好迷信活动,就调查错了.
梅州那边怎样?

围屋祖公位下有:福德伯公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迷信(人类学是不说迷信而称为传统的)问题,还真不好说。客家地区那么大,人那么多。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得罪了前面的不迷信的兄弟。可是我总得对客家民间信仰做一个概括吧,所以就暂时不考虑少数客家人的感受了。这个淫祀呀迷信啊也没什么的,浙江不是有搞迷信活动烧死人的事吗?这年头两种人最迷信:一是当官的,二是发财的。所以啊,能迷信一回也是挺时髦的事。要引以为荣啊!我是不信这个的,无论是伯公啊伯婆啊人家老祖宗的墓啊,都很随便摸摸。想想真有那么多神的话,那神仙吃什么呀?是不是神仙们也要为资源打一场神仙世界大战,唉!到底是佛祖打败了上帝,还是玉皇大帝统治了宇宙啊?不想这个了。听李大师讲,这地球爆炸让他发功给推迟了几十年,这么大的本事怎么不把中国的沙漠变成绿洲啊?也好让那些不迷信的人也迷信一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来紫金调查调查,谢谢你对客家的关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5 0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yanhao at 2005-2-22 14:10
四,客家服饰,客家妇女梳髻,椎髻是南方诸族广为流行的一种发式,广东地区的越人亦有此俗,南越王尉他“椎结箕踞见陆生”。客家妇女穿百褶裙,布质,长到脚跟,后愈穿愈短,只及膝下。应当是受南方民族的影响。客家妇女不缠足。客家人好跣足,这与南方天气有关,与中原冠履之制相违。凡此种种!需要强调的是上述风俗不是在所有客家地区都存在的。


越人是断发吧。客家妇女梳髻,椎髻有和下面网站里的相似吗?

****
美发图库--- 中国美发史历代发型演变欣赏(一)
http://www.mrmf.cn/mrmf_ZiLiao/mfstk/mrmf_tuku2-2.htm
****

缠足也只是明清才流行起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6 2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人来自何方?

看来先生和学生都是搞学术的,书本知识确实不少。不过,似乎你未作过多少调查。你未举出客家那个姓氏支派属于古越族。广东兴宁县志记载:明朝初年,江西安远人朱三官作乱,历时三年,全县仅存烟户二十余户。县官夏则中请准招携流民,烟户渐多。情况并非你说的宋时留下的古越族。尽管南宋时兴宁有人口5000户,元末却只剩1700户。兴宁被称为客家中转站,这些人早就迁到其它地方去了。
   你是江西人。本人入粤始祖也来自江西泰和柳溪。泰和陈氏族谱就有我入粤始祖记载。我曾两次去寻根。写了几十篇帖子在陈氏宗亲网上发表。客家姓氏栏也登出来了。你可以一读,看看客人来自何方。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5-3-6 at 22:5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14: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叔的话就对了.
我们的祖籍在河南,家中祖谱一篓篓,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根在那里.老房还乡村调查呢,真不知道他...:sh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1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论证我族

问题是这些学者硬说族谱是伪造的。如果你们不相信广东的族谱,总该相信你们江西的族谱了吧?如果你能证明我入粤始祖贽公是古越族;那好,我奉你为神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2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学者为了出名,搞学术不严谨,不严肃,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
好了,事情闹大了,他出名了。。。
当今的学术风气是有些要改啦!

[ Last edited by 客家knu尾估 on 2005-3-7 at 21:2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4: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是不是来自中原这真的不是个问题。客家人当中很多人是来自北方的汉人,这也没有人否认啊!我老师也没说所有客家人都是古越族后裔啊!可是你总不能否认客家人习俗中的古越遗俗吧?看看传统客家服饰,还有你怎么解释客家女劳男逸的现象?事实上南方很多少数民族有这样的传统。还有客家人习俗中确实有很多畲族的风俗啊!当然客家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在赣的赣化,在闽的闽化,在粤的粤化。赣南人可是吃辣椒的,可梅州的就不吃。学界都不讨论客家源流问题了,因为结论很明显——客家人确实是汉化了的古越人后裔为主体的一个民系而已。你说你来自中原,我们也不否认,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现在的客家民系可也算的上比较强势的民系了,犯不着争什么中原源流。中原人也不是当年汉唐雄风的中原人了,破败的很!我常想汉族是一个文化概念。还是老蒋的想法单纯。中国哪来那么多民族?只有一个民族——汉族,其他所谓少数民族只是汉族的分支而已。什么这个民系那个民系?我也是来这里后才知道这个名词的。本人眼中只有广东人、上海人、北京人等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