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2-19 1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国有史,族有谱.水有源,人有“根”.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崇敬先辈,乃我族之美德.修谱之目的,是使观此者:前有所稽,后有所鉴.使今之族人,知昔日这根源,则亲情之心油然而生,同气相求矣!族谱不仅是族氏的传代录,而且还为社会发展人文历史提供依据.
华夏千秋.江山万古.查我蓝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老谱记载:蓝氏起源于太古时代,炎帝神农氏第十一世榆罔帝之子昌奇公被赐姓蓝,为蓝姓鼻祖.分封于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传至一百零八世明德公,南迁建康(南京),为江南开基祖.至一百二十二世吉甫公,又迁徙福建.再传至一百三十三世七科公,生四子由闽入粤:其中,长子仲公携母游耕到龙川甘陂;三子和清公落基兴宁晏公坑,其部分后裔也迁龙川.和平.自仲清公迁徙甘陂距距今有四百五十余年,传裔二十多世.现龙川人口二千七百多人,散居在十一个村庄.此外,两县还有一部分蓝姓人口在不同年代迁往外地.正是:悠悠千年史,迢迢万里路.
蓝氏祖先系畲民,缘于历史之故,多居穷山幽谷,狩猎拓荒,开发山区有历史功勋.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因封建王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战乱,先祖为求生存与繁衍,故长期隐族埋名.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大小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和一九八八年二月先后批准龙川,和平蓝姓恢复为畲族.在复族后的今天,重修《蓝氏族谱》意义更为深长.
自清朝同治元年由邻县蓝田玉,蓝上松牵头修谱后,两县《蓝氏族谱》一直没有重修.根据蓝展、蓝天、振琨等多数族人的迫切要求,我们于一九九四年冬就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幸有省档案馆和甘陂族人蓝国贤保存有《蓝氏族谱》木刻印原本,缅、碧两公后裔及和平族人保存有手抄本十多部。这些珍贵的资料,为重修族谱提供了依据。
这次修谱,我们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结合祖牌、祖碑等文物和族内老人的口头记述资料进行考证,同是还参阅了邻县蓝氏有关资料在尽量保持历史资料原貌的前提下,采取略古详今,更错补漏的方法进行编写,以使新编族谱达到明顺世裔,一脉相承,简明易懂。
新编《蓝氏族谱》的问世,可以为族人和嗣孙后代了解蓝氏历史提供丰富资料。它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将如东江,韩江一样,长流人间。值此新族谱出版之际,谨向热心支持本次修谱的族内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同治元年参与修谱和捐次的先辈深表怀念和崇敬!
由于久未修谱,部分资料失散,致使有些蓝姓居住点世系记述不完整,对此,我们深感遗憾。因编写水平有限,不足和错漏难免,望族人见凉并予以斧正。
悠悠岁月衍嗣源,漫漫征途击风烟;
荏苒寓目明根底,盛世挥毫续谱编。
谨序
龙川、和平《蓝氏族谱》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