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8|回复: 11

客家文化艺人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 23: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国宝级客家山歌后賴碧霞

賴碧霞,台灣省新竹縣竹東人,生於民國21年10月31日,國小畢業。

曾任:
新竹台聲電台、桃園先聲電台、竹南天聲電台、屏東燕聲電台、中廣苗栗電台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中壢、觀音、楊梅、龍潭等民眾服務站、中壢新民國中、中壢民謠班、楊梅大同國小、楊梅高中、桃園南區音樂教師暑期研習班、中國文化大學民俗藝術研習班、埔心瑞埔國小媽媽教室、導遊研習班、台北及高雄縣教師暑期研習班、師大音樂碩士班民間歌謠…等之講師。

現任:
桃園縣客家民謠研究促進會理事、講師。
桃園縣松鶴會常務理事、康樂總組長。
客家民謠中壢市分會理事長。
觀音、龍潭、楊梅等民眾服務站、台中縣東勢以及中壢媽媽民謠班、中壢東勢社區民謠研習班、平鎮市立合唱團、平鎮市民謠班…等之講師。


創作品:

〔童謠〕農家樂、拜新年…等。

〔小調〕飲酒歌、勸賭歌、繡香包…等。

〔流行歌曲〕望郎回鄉、客家妹子、生份人、思君、愛你愛到老、愛情的六月天、鴛鴦夢…等。

〔書籍〕客家民謠-小調、客家民謠-大調、客家民謠-精華、客家民謠精選、客家民謠-中小學教材、客家民謠-中高級教本、台灣客家民謠薪傳…等。

〔劇本〕茶山情歌(客語電影) 、茶山情歌(閩、客語相聲) 、新婚旅行記(閩、客語相聲)、新十八嬌蓮(三腳採茶─小戲) 、問卜(三腳採茶─小戲)、邦傘尾(三腳採茶─小戲)、船夫歌(三腳採茶─小戲)、趙五娘(由京劇改編之大戲) 、李文古(客語連續劇)…等。

重要經歷:
民國36至37年 於張學良私人療養所擔任電話接線員(總機)。
民國43 年 擔任森永牛奶粉、味王味精之廣告播音員。
民國44年至51年底 於新竹台聲電台、桃園先聲電台、竹南天聲電台、屏東燕聲電台、中廣苗栗電台擔任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民國52年至60年底 擔任中廣苗栗電台「好家庭」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民國53年 日本僑委會邀請赴日巡迴演唱。(時日本尚未開放)
民國58年 客屬總會邀請赴日巡迴演唱。
民國62年 客屬總會邀請赴日巡迴演唱。
民國68年8月 台中文化基金會主辦「台中建府90週年,中國民間樂人音樂會」,擔任演唱。
民國70年 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民俗藝術研習班講師。
民國74年元旦 教育部主辦「民俗藝術大展」,擔任演唱。
民國74年7月 美東台灣客家聯誼會邀請赴紐約演唱、講習。
民國74年10月28日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承辦「客家之夜」,擔任演唱。
民國75年 榮獲第二屆薪傳獎得獎人;台北市政府文復會舉辦「台北市民俗藝術月『傳統藝術之夜』」,擔任演唱。
民國76年2月11日 桃園縣觀光協會暨中壢市公所主辦「桃園縣各界慶祝76年觀光節『客家民謠演唱會』」,擔任策劃、演唱。
民國76年8月至9月 台北市立社教館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承辦「台北市露天藝術季(夏季)」,擔任「客家民藝表演系列」之演唱。
民國77年2月至3月 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辦「桃園縣七十七年藝術下鄉─客家民謠巡迴演唱會」,擔任演唱。
民國77年4月16日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主辦「賴碧霞客家山歌演唱會」。
民國77年 擔任師範大學音樂碩士班民間歌謠講師。
民國78年2月19日 龍潭鄉公所主辦「慶祝七十八年觀光節活動『全省客家民謠演唱暨十大歌手選拔大會』」,擔任演唱、評審。
民國78年9月30日 台北市社教館主辦「客家歌謠之夜─傳統與前瞻」,擔任演唱。
民國78年 教育部主辦「民族藝術薪傳獎展演」;客屬總會邀請赴大陸廣東梅縣巡迴演唱。
民國79年5月19日 台北市政府暨中國電視公司主辦「萬民歡唱─慶祝第八任總統、副總統就職音樂會」,擔任演唱。
民國79年6月 擔任「台灣區客家民謠比賽大會」評審、特別來賓。
民國79年10月 於屏東萬巒「中秋之月,心懷客家演唱會」,擔任演唱。
民國79年11月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辦「文藝季節目『歌謠與古調』」,擔任演唱(巡迴全台)。
民國79年 客屬總會邀請赴日本、東南亞巡迴演唱。
民國80年 於「民族藝術大展『民族藝術薪傳獎展演』」,擔任演唱。
民國81年 文建會主辦「民族藝師聯合樂展」,擔任演唱。
民國82年 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情懷社區鄉土音樂會」,擔任演唱;擔任台北市、高雄市教師研習中心講師。
民國83年8月至9月 桃園縣政府暨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辦「桃園縣八十三年度客家民謠團巡迴演唱會」,擔任策劃、演唱。
民國84年 於「客家民俗文化大展」、「國立藝術教育地方戲劇聯合公演」、「桃園ㄆㄛ陂塘采風現代藝術祝祭」、「客家民謠巡迴演唱會」擔任演唱。
民國85年6月 桃園縣政府暨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辦「桃園縣八十五年度演藝團體扶植計劃成果演出─客家民謠演唱會」,擔任指導老師、節目主持人;擔任桃園縣音樂教師民謠教唱研習會講師。
民國86年3月7日 靜宜大學教師會主辦「228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擔任演唱。
民國87年 由中華客家音樂團等所主辦的「客家歌謠巡迴演唱會─兩岸山歌同歡唱」,擔任演唱。
民國88年2月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主辦「桃園縣八十七學年度中小學教師中國傳統音樂研習營」,擔任講師。
民國88年5月15日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主辦「思古怡情話客家」,擔任演唱。
民國88年 於中壢國小100週年慶所舉辦的音樂會中,擔任演唱。
民國89年 擔任「客家迎千禧,環島演唱會」的策劃、演唱。
本資料整理於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相关连接:賴碧霞薪傳之歌http://www.hakkaworld.com.tw/files/lai-cd/
来源: http://www.hakkaworld.com.tw/files/lai/index.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11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8-24 10:4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国宝级艺人徐木珍大师


国宝级艺人徐木珍大师

生平簡介:
     徐老師周歲之際適患麻疹,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空襲頻仍,醫生大多都到深山躲警報,因而延誤了診治時機,致使傷及視網神經而雙目失明,也奪去右耳之聰。戰後民間生活困苦、物資匱乏,亦失去求學機會。於是在眼盲、文盲的不良條件下,以其不凡之毅力,如疾風中的勁草屹立於天地之間,開啟其傳奇奮鬥的一生。

    徐老師自幼即展現音樂之長才。七、八歲時即能和上管弦音樂唱出有板、有調的客家山歌。十二、三歲時跟著人家跑江湖、四處賣唱為生所到之處都是廟會場合。他聽戲是聽唱腔;聽老師傅拉胡琴是聽指法、弓法等拉琴的技巧,回去加以反芻吸收,醞釀成自我之精華。精通的樂器有胡琴,不論南、北,高、低,板、京胡;簫、笛亦不分長、短,橫、豎;還有三弦、嗩吶、中山琴、鑼、鼓、鈸、口琴等等。演奏亦不侷限於客家音樂,舉凡北管濫彈、國樂曲路、廣東樂曲、平劇之韻隨手撚來,自成一格之風。

    初學之時礙於不能視、手不能書,唯有依靠敏銳的左耳聽覺以強記,自我摸索感受,加上努力不懈之鑽研方成今日之功。但也絕非全然無師自通,一有機會必然不恥下問。而真正有師承者為胡琴、三弦、嗩吶。


徐木珍专题网:http://www.musictroop.com.tw/master.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3 at 23:5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客家音乐大师洪添福

洪添福


洪添福先生民國九年八月初二出生於新竹縣的小山城-峨眉鄉富興村,家裡世代務農,以種田、茶園及甘蔗為主要作物。八歲入學,因生活困苦,只讀了半學期的漢書。十三歲時,有人送他一本『四言雜字』,他如獲至寶,跟著書房先生讀了一年多,反覆朗讀背誦,一直到滾瓜爛熟,幾乎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後來他又得到一本早期十八嬌連勸善歌及耕田歌,無師自通,自己摸索,嘗試作竹工管拉弦,居然拉得有模有樣,也開始嘗試學習其他樂器,如吹簫和嗩吶,以他過人的記憶和對音律天生的敏銳,才十幾歲的洪先生,就練就了一身精湛的琴藝。
十七歲那年,為了可以賺錢,他現買現賣,學習為鄉民請神送煞,做出口碑,生意非常好,一直做到四十三歲時,才停止了這方面的工作。
二十歲時遷居湖光村的十寮坑。十寮坑緊鄰峨眉湖旁,居民大部分以種茶、採茶、製茶維生,所出產的東方美人茶近年來頗負盛名,洪添福先生的家就位於湖旁,守著自己的數甲田地,自給自足,與世無爭。農忙之餘,跟他的鄰居潘石梅先生學三腳採茶戲,學了一年多,二十一歲時和兩位朋友賴興漢、梁阿才出門賣藥,走遍各鄉鎮大街小巷。
二十三歲時與同村黃秋妹小姐結婚,二十五歲當了爸爸,長子雲振出生,接著接二連三,孩子一個個來報到,膝下育有五女二男,再加上農忙,生活的壓力沒有閒情逸緻再唱歌,三腳採茶戲就此擱置,閒置好一陣子。   

洪添福大他十歲的親哥哥洪阿添曾跟隨寶山鄉新城人林細茍學北管,四個月一館,一年多學了四館。光復後,苗栗三灣頂寮村請洪阿添去教唱北管,洪阿添唱曲唱得很好,唯獨缺伴奏人手,這時洪添福二十八歲,他就幫哥哥以嗩吶或胡琴或蕭伴奏,一方面也跟著學北管,雖然只學了短短兩年多,但他天賦異稟,頗有慧根,一齣戲只要看過後他就可以學習其唱腔、裝扮,洪阿添接著也應聘到北灣村和小南埔教子弟班,洪添福也都跟著哥哥一起邊教邊學。
十八嬌連是他第一本啟蒙書,所以他印象深刻,奉為圭臬,影響深遠,甚至以後他隨口唱山歌、填詞,出口成章,都是源出於此,這段時間他時常出門,婚喪喜慶場合,來者不拒,他多方累積各種經驗,身經百戰,賣藥班或道士團有時臨時調不到人手,或人員尚未到齊,他都可以隨時軋一角,恰如其分扮演,不管是幕前或幕後,演唱或伴奏,多年的賣藝生涯,不僅讓他人生閱歷豐富,累積生活智慧,也成就了在民俗藝術上的表現。
四十一歲時,洪添福先生在新竹中廣電台主持講古節目,這節目一做就做了七年。節目內容主要以講古為主,間或夾雜唱曲或吹奏樂器表演,如吹簫或嗩吶。故事內容有些是傳統民間故事、二十四孝或歷史故事,也有許多是洪先生自編的,他講古說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唱曲時不管男聲、女聲、老聲、童聲,時而清越、時而蒼老,甚或柔媚、激昂,都能恰如其份,掌握角色身份,融合成七年不間斷精彩的口語藝術饗宴。
四十三歲時,曾有一短暫時間被請去教遊覽車小姐唱歌,這期間他還為了灌錄他生平第一張唱片,收了第一個學生,一個名叫阿嬌的小姐。為了能和搭檔對唱培養默契,洪添福先生每天晚上走半個多小時的路,親自到小姐家教唱,等完成唱片灌錄後,阿嬌的父母認為已經小有名氣,不需要再學習,就讓阿嬌中斷練唱,應聘到遊覽公司擔任導遊小姐,洪添福先生覺得相當失望,傷心之餘就再也不收學生。村中教堂也請過他教唱童謠,也曾在富興國小教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唱歌。
四十九歲時曾做了七天六夜的全台環島旅行,一時有感而發,詩性大起,從新竹南下到彰化、台中、高雄,台東,繞一圈自花蓮、宜蘭北上,一連做了數十首,洋洋灑灑一大篇,名為「台灣風景名詞」。
五、六十歲時,常常有人到家裡來學唱或請教,家裡經常高朋滿座,但因為經過阿嬌事件後,雖然洪添福先生還願意傾囊相授,但卻不收學生。也不時有電台的人前來錄音,他還有一個驚人之舉,就是六十歲多時,他開始召遊覽,幾乎全台走透透,六十五歲代表新竹縣參加慶祝光復節老人才藝競賽,得了全省冠軍。六十六歲時,他出了一次車禍,騎摩托車與人相撞,幸無大礙,六十九歲時出了第二次車禍,這次較嚴重,從這時開始腳有一點點跛,行動較不方便,無法久站,但依然不減老先生興緻,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四處串門子,拜訪老鄰居。
七十一歲時得了病毒性腦膜炎,住院整整一個月又六天,有二十六天發高燒、不醒人事,說起來也是奇蹟,這場大病絲毫沒有影響洪先生一點腦力,不過出院回家一個月後,手指才比較靈活,可以拉弦,又過了十幾天,他試試吹嗩吶,已恢復往日的功力,半年過後,他又生龍活虎般活躍於各種喜慶場所!一直到他八十歲,雖然身體硬朗,寶刀未老,唱腔亦臻純熟,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但孝順的子孫不願意他再四處奔波,他才不再出門,七十六歲時,峨眉教堂范牧師請他和哥哥洪阿添錄製「增廣賢文」錄音帶,洪阿添錄製完後以八十六歲高齡過世,他錄製的錄音帶頓成絕響,這捲錄音帶並沒有公開發售,只作為一般推廣教育用。七十九歲時,十二寮的衛生室要辦理全縣觀摩會,洪先生花了一個晚上,做了三段歌詞表演節目。現在四代同堂,滿肚子的戲文、童謠,信手拈來,都是他含飴弄孫的最佳經典故事題材。

音乐视听: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欣赏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57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13:2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弦鼓大师謝其國


謝其國

謝其國先生從事山歌教唱、弦鼓指導,近二十年的時間,他精通各項樂器,如:弦(胡琴)打擊(鑼鼓)電子琴及教唱演出等,教導出許多教唱與弦鼓的老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弦鼓老師。 客家傳統音樂弦鼓一書必然能對客家界產生一股極大的鼓舞之氣,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讓客家山歌與音樂源遠流傳。

謝其國先生簡介
謝其國: 台灣省 苗栗縣 頭屋鄉人,1958年生。
學歷: 高中畢業。
經歷: △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客座教師。
△ 台灣區客家歌謠比賽伴奏樂師、評審。
△ 台北、桃竹苗客家民謠班、胡琴班指導老師。
△ 新客家廣播電台主持人。
△ 嵐雅、吉聲、龍閣傳播公司,傳統客家音樂製作。  
現任: △ 中國石油台灣油礦探勘總處。
△ 中華客家文化傳播協會理事。
△ 中國客家教育傳播協會常務理事。


作品:
1.客家弦譜: 學習客家傳統弦樂,必備的書。 定價NT$250元
2.客家弦鼓音樂帶-雙CD: 示範客家弦譜書中国共产党有40首曲子。定價NT$600元
3.山歌大家唱---謝其國 吳川鈴編著: 收錄傳統老山歌、平板、山歌子、小調、對唱、勸世歌…等共60首曲譜,內容非常豐富,幾乎包含所有山歌與小調。定價NT$250元
4.謝其國對唱專輯CD: 謝其國與五個女人的精采傳統小調對唱,共收錄16首對唱曲。  定價NT$300元

来自:http://www.hakkaworld.com.tw/files/hsei/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1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歌谣知名人呂錦明


簡介 :
台灣花蓮人
花蓮師範畢業

現任:
台灣客家山歌團指導教授
基隆雨韻合唱團指揮
中國石油公司北區合唱團指揮
台北縣客屬文化合唱團指揮
中廣客家頻道「品味音樂」主持人

曾任:
基隆市中小學音樂教師廿六年
中華客家歌謠協會理事長
台灣合唱團、基隆市兒童合唱團、海洋大學合唱團、汐止鎮立合唱團指揮。
法國國家科學院「海峽兩岸客家音樂」研究計畫研究員。
1967年隨許常惠、史惟亮教授採集台灣民謠。
1989年曾指揮中油合唱團演唱於總統府介壽堂。
曾獲全國青年作曲比賽第一名、省教育廳甄曲第二名、佳作等,並獲王永慶甄選歌詞第二名。
曾參加「歌劇選粹」、「魔笛」演出,「山歌一唱心花開」「我歌我唱」及藝文活動演出,並代表我國參加柬南亞歌唱比賽獲優勝獎
l99l年春節獲邀總統府文藝新春茶會獻唱。
曾負責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音樂台節目製作。「七七抗戰歌曲」節目製作。
曾製作「客家歌謠演唱會」於台北市藝術季,第一屆客家文化節。

演唱的話

不怕你見笑,客家山歌唱了幾十年,未曾想過出唱片的事,最近兩三年,時常到各地上節目,許多鄉親們都向我要錄音帶,盛情難卻,精心製作了這一張專輯,這張專輯的製作理念有三:

一、在台灣的客家歌謠中,傳統的十分傳統,一直是客家鄉親們最愛。創新的流行歌又過於新派。雖然有不少佳作,令人耳目一新,畢竟缺少那麼一點客家韻味。因此,本人先將傳統的山歌去蕪存菁,以藝術的手法編曲,保留了傳統的風格,加上聲樂的技巧,美聲的詮釋,賦與新的藝術生命。這種作法,大陸上的南歌、張振坤、陳勛華先生等早就著手改革,深獲各界的肯定。以近年來個人數十場演唱後的反應來看,這些改編曲,也獲得台灣客家鄉親們的喜愛。

二、傳統的山歌更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音樂大師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曾說:
「民歌是最高藝術,是創作完整性的楷模。我看待一首民歌小調如同一首大師的作品」。尤其是台灣的客家山歌保存得很好。向來,我只要有演唱的機會或負責製作節目,傳統山歌從不缺少,它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份,也是無法割捨的文化遺產。世有明訓「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嘛!

三、強調伴奏的重要性。特別是改編曲,感謝多位大陸的名家和蘇文慶先生為此精心配器,本人也編了幾首。國樂團成員都是國內名家所組成的最佳樂團,豐富了山歌的音樂性也增加了山歌的耐聽性。傳統樂團部份,仍請到台灣最好的樂師來錄音,以保存傳統的精神。

前面提到,唱了幾十年的山歌,真經介,我做細人仔介時節就會唱山歌。在以前「掌牛孻仔」唱山歌係盡自然介事情。同伴中有人用月桃葉做介笛子吹山歌,也有人會用樹葉吹山歌,園中田裡不時傳來優美的歌聲,莊肚有人「打採茶」,每擺都看到唔記得轉。想起頭擺,我就愛用客家話來寫。沒辦法,按仔介感覺卡甜美呀!

一九六七年,政府第一次在台灣全面做民歌田野調查工作,本人盡榮幸跟隨許常惠教授,在南投日月潭、高雄美濃及屏東深山霧台、恆春 地區作田野工作認識到民歌的重要,同時對客家山歌的保存完好,深感訝異,田野工作實在很辛苦,卻給了我接受傳統洗禮的機會。

兩岸開放後,曾多次深入大陸原鄉採集山歌,對大陸上由政府在各縣設立專業的山歌劇團和山歌藝術學校,印象深刻,因此,在一九九一和姜雲玉老師創辦台灣客家山歌團。個人從教職上退休後,全力投入客家山歌的教學、演唱,編曲和製作節目 工作。希望對弘揚客家文化,提昇山歌的藝術層次付出心力。然而,個人能力畢盡有限,推廣山歌的路還很遠,希望有心的人,大家共下來打拼!感謝蘇文慶、謝其國先生和樂團的朋友們,為我伴奏,張熙堂先生辛苦的製作。更要感謝音樂先進們多年的指導,鄉親們大力的支持。

来源: http://www.hakkaworld.com.tw/shopping/lusong.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1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姜雲玉


姜雲玉

客家山歌特出名(mp3格式)http://202.39.22.28/big5/tworg-02/htm/files/01.mp3

簡歷
  台灣省新竹縣人,自幼喜愛音樂,天賦嗓音圓 潤甜美,高中時期即經常參與各類文藝演唱活動。70年畢業於國立藝專國樂科,主修聲樂。曾多次前往大陸地區採集民歌,請教名家,對中國各地民歌、地方戲曲、民間曲藝之唱法及民族舞蹈均作深入之探討與實踐,尤對「客家歌謠」之演唱更具有獨特的見解與風格,深受各界之肯定與讚賞,舞台表演極為自然、流暢,十足地掌握民間歌謠的樸實感與親和力。是一位極具素養的表演藝術演唱家,客家界更一致推崇她為「金嗓山歌后」及最具公信力的「山歌比賽評審」。

現職:台北市仁愛國中音樂教師
台灣客家山歌團團長及唱腔指導
中華客家歌謠協會常務理事
 
演唱心聲
我的出生地--新竹縣北埔鄉,那是一個典型的「客家莊」,擁有民風淳樸,文風鼎盛的優良傳統,那裡也充滿了客家的藝術原音,而我從小就浸潤在那種環境裡。我的嗓音是源自我的母親,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因此「歌唱」是我從幼年時代即持續到現在,從未改變的志趣。開口唱歌對我來說時非難事,但錄製專輯唱片卻是我多年來一直未曾實現的「夢想」,如今總算得以如願,心中感到無比興奮,唯念及自己年近不惑才遲遲交出這份成績單,不得不為自己的努力不足 ,積極不夠,感到汗顏。唱「客家歌謠」對「客家人」來說,原本就是天生自然的事,但這對生長再台灣的我卻十分例外,「客家山歌」它曾經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好一段很長的歲月,那個年代人人都以說一口流利的「國語」為榮,政府大力推行國語政策,學校更是全力配合推廣,甚至於禁止使用方言,於是唱客家歌,聽客家戲,都成了次級文化,雖然少年時代的我,成天與客家山歌小調及客家採茶戲為伍,然而卻隨著學校教育的影響,反而使我視之為「土腔土調」,避之猶恐不及,真是從何說起?就讀國立藝專國樂科時,提供了我更廣泛學習中國音樂的機會,主修聲樂,修習中國民歌三年,崑曲二年,京劇一年,其中還包括選修了地方曲藝,如秦腔,京韻大鼓等,畢業之後,我投入國中音樂教師的行列,除了教學工作,我更朝著民族音樂的領域繼續探索,也曾多造訪中國大陸,包括貴州、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做田園調查工作,這些因緣及經歷,對我日後演唱客家歌謠並決心研究客家音樂,都起了莫大的影響力。尤其是當我以民族音樂學的角度去研究、分析民歌的時候,我深深地察覺到地理環境、語言、風俗習慣,乃至於宗教信仰等的種種差異,都是直接影響民歌風格的要素,也只有從這些要素上實實在在的去作了解,才能對民歌的真正內涵一窺究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生活與大漠跑馬的游牧生活,原本就是天差地別,於是呼我一面陶醉其中,一面回顧自己且反問自己「我是誰?我屬於何方?」;我終於體認到身為一位客家子弟的責任與使命感,同時決心投入更多的心力來研究及推展客家文化的精華--「客家歌謠」。海峽兩岸開放探親以來,我曾多次專程前往廣東梅縣地區,探訪「客家原鄉」,求教於當地客家山歌演唱、詞、曲、創作、編曲等專家,並深入去瞭解當地客家音樂的 發展狀況,以及政府和民間的配合程度,也曾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集結資金以實際行動獎勵當地客家音樂理論專家出版專著如胡希張、余耀南所著「客家山歌知識大全」,並自籌經費請西安音樂學院教授屠冶九,北京中國音樂教授黃曉飛及梅洲藝術學校客家山歌演唱家張振坤等諸位先進代為編曲、配器,藉以補充台灣音樂理論之不足。民國八十年更與現任中華民國合唱協會秘書長也是優秀的客級男高音歌唱家、作曲家呂錦明先生共同創辦「台灣客家山歌團」藉此結合客家界優秀歌手以及愛好客家山歌之鄉親們加以培訓,繼續朝著客家歌謠「精緻化」與「藝術化」的目標,步步邁進,終於將豐富多彩的「客家歌謠」搬上國家劇院、音樂廳、文化中心及社教館等精緻舞台,好讓更多人聽到「客家」的聲音以及悠美的客家傳統藝術原音,若能藉此次進各族群對相互間之文化藝術作更多的了解,或在音樂文化方面進行彼此欣賞,相互合作,那麼「小女子」多年來的全心投入,努力付出,總算有了些「小貢獻」。肩負著廣大鄉親們的期許以及音樂界師長及朋友們的長期鼓勵,終於完成這套專輯,希望能對豐富鄉土音樂或鄉土教材方面有所幫助。最後僅此感謝,蘇文慶先生和謝其國先生及所有樂團朋友為此專輯作部份編曲及伴奏,同時感謝竹聲唱片公司負責人張熙堂先生的大力協助,更祈盼各界關心客家音樂的人士,不吝指教,給予支持,不勝感激。
 
来自:http://www.hakkaworld.com.tw/shopping/chiangsong.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2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名客语诗词演唱人林勤妹


林勤妹




来自:http://202.39.22.28/big5/tworg-02/htm/shopping/LinCD.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2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宁民间艺人钟佛华(艺名:大声古)


钟佛华(艺名:大声古)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3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山歌大师汤明哲


汤明哲

“初中读书学山歌,从此跳入山歌河,20多次唱出国,世界客人知心窝。”今年70岁的广东梅州市客家山歌大师汤明哲戴上假发登台,观众们还以为是位小伙子呢。

汤明哲唱的山歌,55年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由他创作的歌集“四海飞歌”、“创作与原创艺术”等6大本,成为海内外客家人传递感情的纽带。不久前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他获得国家文化部“突出贡献奖”。

汤明哲15岁起,受母亲唱山歌的熏陶,开始唱山歌。解放后,爱唱山歌的汤明哲考进了当时的华南文工团,后又因“想山歌”转入兴梅文工团。在文工团,汤明哲见老一辈人唱歌时,将歌词贴满了墙壁,茅塞顿开:“能写能唱那才是真本事哩!”从此,汤明哲一发不可收拾地“钻”进了客家山歌的海洋中。17岁时他便创作山歌。谁料到1958年他被打成了右派,1968年进了“牛棚”。“拨乱反正”后,汤明哲重新出山。由他创作的反映移风易俗题材的《山村新风》被搬上了北京大舞台。人们给他一个雅号“山歌汤”。今年2月份,“山歌汤”第八次应邀到美国旧金山演出。许多客家人为一睹其风采闻讯而来。60岁的旅美侨胞王伟成对歌来了。“中国来了山歌王,今日两人上歌场,问你山歌有几首,敢到美国对歌强。”汤明哲一笑对上来了。“敢到美国对歌强,中国叫我山歌汤,五湖四海唱光转,山歌要用船来装。”一时间,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山歌汤道出对歌的窍门:“从尾一句接上去,以第二句做铺垫,抓住了‘韵脚’才能立于不败。”中国来了一位“急智歌星”不胫而走。

“唱山歌,照亮了我的生命。”汤明哲总结出一生唱歌的秘诀: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多看、多学、多研究,对歌时才能“不丢脸”。

如今,汤明哲仍经常来到艺校、学院音乐系传经送宝,他的学生中最小的才11岁,仅美国、新加坡、印尼便有“入室弟子”58名。他对记者说:“打造文化梅州,就得搭歌台,让客家民歌传遍四面八方。” (黄蔚山 刘军 黄山松/摄影报道)


山歌节专刊: http://www.mzrb.com.cn/html/0402/05/node050.htm

http://culture.yntv.cn/category/ ... 21842_2080205.shtml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4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歌大师余耀南

余耀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火兴

黄火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0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山歌王李天生

客家山歌手李天生   

--------------------------------------------------------------------------------
   
游萍 李永通 林衍荣   
   
2000年10月8日上午11时30分,湖坑镇土楼村的群众围在电视机旁收看中央一套的人口专题节目,大家都兴高彩烈的说:李天生上了中央电视台了。这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栏目组前段到永定拍的计生宣传专题片,在这天播出的一个热闹场面。

  李天生是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2岁,家住永定县湖坑镇宫背土楼村。因他从小就学会了唱山歌,所以对山歌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当地,被称为山歌大王。五十年代中期,他的山歌从土楼唱到北京城,他不但以高亢、悠扬的歌声博得首都观众的好评,而且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从那以后,他的山歌被中国唱片社录制成专辑广为发行。现在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音协福建分会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

  由于历史的原因,山歌也给李天生带来了许多坎坷和不幸,“十年浩劫”烧毁了他很多心血和艺术。“文革”后,李天生从“十年浩劫”中解放出来,迎来了他追求艺术的第二个春天。近几年来李天生主动加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志愿者队伍中来,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好处。有的村民听了他的山歌很有感触,推迟结婚年龄,实行晚婚晚育,有的青年放弃生育第二孩的指标,办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

  一次,李天生在洪坑土楼村唱山歌:“党的号召好主张,计划生育意义长;三查两补爱落实,经常工作不能忘。”“多子多福毒害人,子女一多难脱身,几多妇女有教训,生产生活落后人。”……歌声一停,得到在场听众一片热烈掌声。洪坑村溪一小组村民林日兴、林月英夫妇听了他的山歌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前几年生了一个女孩,按农村政策四年后可申请生育第二孩。今天听了李天生唱山歌以后,觉得多子真的不是多福,而是增加家庭生活的一种负担”。于是,他们夫妇一商量,就到镇计生办签订了不要生育第二胎的合同,为土楼村人转变婚育观念树起了一个典型。

  去年8月份,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栏目摄制组来永定县拍摄计划生育专题片,特邀李天生去唱计划生育山歌,他们到了抚市、高头、湖坑、岐岭、大溪等乡镇的土楼村演唱:“计划生育好处多,晚婚晚育唔能忘;控制人口是前提,提高素质最重要。”“如今妇女唔相同,干起工作劲头雄;推行节育为国策,少生优生立新功。”那高亢、悠扬的歌声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都说很久没有听到李天生唱山歌了,过去唱情歌,现在唱计划生育山歌,听起来还是很亲切。很多群众都问他:李天生,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宣传计划生育。他说:“我是受够了多子多女的苦,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才宣传计划生育的。因过去没有开展计划生育,我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子女多了造成家庭生活非常苦,所以无法培养他们成材,个个都在农村耕田,是我害了子女。我真是用自己的经历去教育后人不要生太多。”要教育别人首先从自己做起,他叫儿子不要多生,有2个儿子是独生子女户,有2个是计生三户,因子女少,生活也比以前强多了。老李用这个事实去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所以,从开始“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来,他就开始用自己创作的山歌宣传计划生育,近年来,在群众中演唱收到一定的效果,为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永定县计生局的好评。

http://www.keshang.com/keyuan/renwu/tj1.html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1-24 at 00: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5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