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9 1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溯谢氏之渊源,史传为炎帝之裔。炎帝传至53世吕尚,吕尚即姜子牙,佐武王伐纣。再传至63世宏道,生二子一女,长申伯、次申甫、女适周厉王,为姜后。申伯协同尹吉甫讨伐北狄,佐周中兴。宣王廿二年以功封于谢邑,建立申国。后楚灭申,子孙则别姜为谢,是以谢为姓也。后代遂尊申伯为谢氏之始祖。
谢氏有陈留郡之称号,由来是谢邑,原地名固始,在今河南省南阳地区,于汉朝为陈留郡治,后人不忘故士,世代皆称为陈留郡。其后于魏朝有典农中郎将谢缵,陈国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迁居会稽山阴,生子衡,官为国子监祭酒,寓居于始宁之东山(会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谢缵实为会稽东山一脉之始祖,其后人遂有会稽郡之称。又有东晋谢安辞官后寓居会稽,东山(东山在浙江绍兴府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其后人则有“东山堂”之别号。还有文安郡等称,诸多称号实在源于陈留郡也。晋穆帝升平五年,曾书赠谢氏:“宝树堂”三字,因之谢氏后人皆称号“陈留郡宝树堂”。
且说谢氏世族之兴衰,令人不无感慨。在秦以前尚式微及两汉渐见于史籍,迨至东晋南北朝之时乃趋鼎盛,比及唐宋则有零落之慨。唐诗有“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实为凭吊士族世家。史实如此,秦朝之时,谢氏22世谢武,配丘、骆、张、刘、徐、王六氏,生36子。其中第三子秉槐是张妣所生,现今吴、楚、闽粤谢氏多为秉槐之裔。后传至30世谢夷吾为汉明帝时录尚书事,35世谢缵传至37世谢裒生六子:长子奕,次子据,三子安,四子万,五子石,六子铁。父子皆任职一方,其后裔亦蕃衍各州郡。尤以三子谢安偕侄谢玄,于淝水一战挫败秦王苻坚,声威显赫。此皆汉晋时之业绩,介入唐宋之时,则物换星移大不如前了。其后有谢灵运,虽有诗文,而恃才傲物,仅有南宋末期谢叠山为当时诗文辈之一,以民族气节著称。谢氏族人为激励后人撰一联曰:“淝水家声在,叠山世泽长。”纵观谢氏历朝为官者皆不乏其人,后人只能略知大概:累计历朝曾任宰相者九人:谢安(东晋孝武帝朝),谢混(东晋安帝朝),,谢晦(南朝宋武帝朝)谢纲(南朝宋顺帝朝),谢哲(南朝陈武帝朝),谢深甫(南宋宁宗朝),谢方叔(南宋理宗朝)、谢迁(明朝世宗),谢升(清世宗朝)。尤其是谢安在当时东晋甚得称颂,历史的评价曾有:“关中郎将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之句。而上杭谢氏现代成就较大的有谢维泉(湖洋人),国家级医学专家。谢信通(湖洋人)少将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渤海舰队任职。
谢氏入闽世系甚多,有入闽为官定居者,有为避难定居者,有为贾迁居者。而浙、赣、闽、粤及皖等地,以谢氏37世谢裒之子谢奕、谢据、谢安三个世系之裔占多数。现今上杭谢氏仅有谢奕、谢据两个世系之裔,全县有人口六千余人,分布在14个乡的30个村。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乡镇有湖洋、旧县、古田,而城关、章金、才溪、蓝溪等地人口均在五百人以上,还有散落在水东梅溪寨,新兴坝、将军桥、龙翔村、丰稔的白砂芦等地的人户尚未落实统计,而由上杭古田迁龙岩适中一脉,人口已达二万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