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仙
香港星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集团董事总经理
在香港,胡仙小姐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出版的《星岛日报》及《星岛晚报》销数曾达25万份,读者逾百万,几乎占了香港人口的1/4。《星岛》报社又举办妇女烹饪比赛、儿童绘画比赛,真是连3岁小孩都熟知她的大名了。目前,胡仙担任香港星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集团董事总经理,她主持下的“星”系各报是国际中文报业的第一家。她被列为香港10大富豪之一。对香港社会来说,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虎豹王国”继承人
胡仙是已故著名华人、名闻遐迩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女,1931年出生于缅甸仰光,早年就读于香港和新加坡,并于1951年和1961年在美国及哥伦比亚修读新闻专业。胡文虎原籍福建永定县忠坑村,但在他父亲那一代即已移居仰光。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在仰光出生,并在那里长大。
1907年,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去世遗留下来的“永安堂”中药店由虎、豹两兄弟共同继承。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胡文虎已届“而立之年”,这一年,他由仰光迁居新加坡,并创立“虎标永安堂”。“万金油”从来都名为“虎标万金油”,新加坡是它的发祥地,就是凭着“虎标万金油”,胡文虎成为东南亚一带家喻户晓的“万金大王”。胡文虎凭“虎标万金油”发达后,转而对办报发生兴趣,主要原因是为了推销永安堂虎标万金油。这是他眼光独到、异于一般商人之处,从而开风气之先。根据星岛报业有限公司1972年6月公开发售股票时披露的资料,胡文虎与报业发生关系始于1909年,“始创报于缅甸之仰光市,继之于神州创办星光日报,于汕头创办兴华日报,于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于槟城创办星滨日报,及于曼谷创办星暹日报,并于1938年出版星岛日报及晚报于香港。”
胡文虎成为报界的一位要人,要从他在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1929年)开始。《星洲日报》最初是由胡文虎与江西人邓荔生合资经营。半年之后,总经理邓荔生即辞职,并将全部股权转让给胡文虎,从此,《星洲日报》成为胡文虎独资经营的报纸,后来成为在新、马两地已经拥有大量读者的《南洋商报》(1923年创刊)劲敌。《南洋商报》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在当地华侨中有极大影响。《星洲昌报》和《南洋商报》两雄并立,结果促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带中文报约的显著进步,这种竞争也激起了胡文虎在报业方面求发展的雄心壮志,最终建立起“星”系报业王国。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胡文虎于1938年8月1日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后又出版晚报及周刊。在中国局势动荡之际,他敢于在香港投资办报,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略。胡文虎开始办报,目的虽在推销万金油,但到了胡氏晚年,报业方面的发展已大大超过了成药生意,而胡文虎身为“星”系报业总裁的名气,也超越了他的永安堂主人的头衔。这种成就,与他本人不凡的魄力和善于用人关系极大。他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从不以知识分子自居,因此他办的报约很少提倡或鼓吹什么政治主张。这个“在商方商”的传统,他在世时一直努力保持。
“星”系报业除去不要政治影响力,另一个特色就是它的家族色彩。胡文虎在世时,由他本人掌握全权,他逝世后,便由子女分别掌管。胡文虎的子女照出生年序排是:胡蛟、胡山、胡好、胡仙、胡一虎、胡四虎等。胡文虎于1954年9月5日在檀香山旅行时去世,此后,胡蛟分到《星洲日报》、《星槟日报》、《星暹日报》;胡好虽因空难丧生,他的儿子胡督东仍分到香港英文《虎报》(1949年3月1日创办);胡仙则获得《星岛日报》、《星岛晚报》的全部控制权。
1954年,年仅21岁的胡仙继承星岛报业有限公司,当时拥有的唯一物业是位于香港湾仔道179号一幢毫不起眼的大厦,而它的“旗舰”——《星岛晚报》是时还在负债阶段。至于旧日庞大的王国,包括星布于东南亚及中国各大城市的十几种报刊,以及万灵妙药“虎标万金油”的制造权,对胡仙来说,都是些过眼云烟。
自1908年开始,万金油由当时身为仰光华侨的胡文虎在当地发明并经营以来,它一直是胡家的摇钱树,使胡家在几近半个世纪内成为华侨中的首富。当时的中产华人家庭没有不备万金油的,而在能认字的中国人当中,不管他生在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槟城、香港或大陆,亦鲜有不读胡家报纸的人。由此可见胡文虎当时的财富及影响力之大。
力挽颓势 ,重建报业王国
1954年,胡仙接管星岛报业后,在不足5 年时间里,她成功地扭转了公司的颓势,首先令晚报由亏损转为盈利,继而更令日报和晚报成为香港报纸销量之最。是什么导致年仅25岁的胡仙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胡仙说,她没有导致成功的秘方,甚至没有想过追随任何一种管理理论,这一切只是好能耐心地面对数字的结果,胡仙工作很勤奋,每天都要巡视公司,她非常留心公司最细微的运作,发现漏洞及时堵塞。
当有记者问及胡仙此生最感满意的商业成就时,她回答说是扭转星岛颓势,但胡仙没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就上面,她继续前进,最后成为“唯一的华裔跨国社长”。其实,最初启发胡仙把星岛报业务拓展跨越太平洋的,是一位路上碰见的陌生人。1960年,当胡仙和美国报界发展关系时,她不进要出差北美。有一次她在旧金山市时,有一位华籍男子在街上叫住她,询问有关香港的情况,他问:“香港正发生什么事?能告诉我吗?前景如何?”她离开那街道后闪过一个念头:这里实在极有中文报纸的需要!她清楚地看到这名男子以及千千万万像他那样的人,都极渴望得到家乡的消息,那在异域是无法获得的。由此,她决定出版星岛报海外版。现在,通过卫星传讯,星岛报新闻从香港传送到纽约、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悉尼和伦敦。对于“唯一的华裔跨国社长”这一称号她当之无愧。
在海外版发展的同时,胡仙又看到另一个随时代发展的趋势,那就是跟第一代移民不尽相同的新读者阶层已经出现,他们的中文水准愈来愈低。鉴于此,胡仙创办的某些海外版,已有部分篇幅以双语刊登。
在70年代初到中期,香港的华人大亨数目仍然相当有限,而且甚少为海外所熟知,但胡仙却已与世界上知名的报人——英联邦报业公司的同道保持密切关系,她和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跨国报业机构主人汤普森爵士成为莫逆之交。当时与她效的报人总编辑都来自大名鼎鼎的报刊,如伦敦《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等。在“国际新闻协会”——一个几乎网罗世界主要出版机构的组织中,其会员都是非富则贵的知名人士。胡仙的出现,堪称光芒四射,像个报业的公主。1971年,胡仙被选举为该组织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主席,同时也是第二个能登上此位的亚洲人。与此同时,胡仙亦在华侨界领导了一个泛亚运动,争取成立汉语言新闻学会,利用众人拿出来的钱,致力研究现代化的植字机器。另外,为了同行的利益,她不异花费巨额金钱支持当时仍在孕育阶段的亚洲新闻基金会,并成为这个团结亚洲出版人及编辑的组织的创办人兼信托人。胡仙为亚洲新闻出版事业、特别是中文出版带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以及广泛的国际友谊和声誉。
进军房地产业
正值胡仙在报界声誉日隆之时,从1974年开始,胡仙事业的取向发生突变,个中原因无人知晓。但很明显,她对房地产业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也具有这方面的生意眼光。胡仙曾经说过:“现在能令我提起兴趣的,不再是长线投资,而是一些可在短时间内带来利润的交易。”“我再无兴趣以从事报业来沽名钓誉了。”她并列举在70年代企图收购著名的伦敦《观察家报》而失败的事例来说明。
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香港及悉尼的股票市场内,胡仙名下的集团真正属于昔日“虎豹王国”的遗产,可谓微不足道。既无当日庞大的东南亚报馆网络,亦无出神入化的传奇药膏。另一方面,随着“虎豹王国”的没落,胡仙发挥其优秀企业家的本色,慢慢把前者取代,更在房地产方面超过其父。胡仙在香港、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分别建立了大规模的土地储备,这倒不是胡文虎当日可以想象的成就。胡仙说她父亲对房地产投资毫无概念,并认为要他这样平白付税给政府很讨厌,如果他真想投资房地产,他在当时持有的现金,足以买下半个香港。胡家的世交证明胡仙所说非虚。
然而,胡仙在大举投资海外房地产的事业上亏损颇大,1985年以后,当澳大利亚的资本家(香港通常称为“澳洲帮”)不断涌进香港,收购空壳公司上市时,胡仙反其道而行,将资金调离香港,大举进军海外房地产市场,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加拿大购置房地产。然而,世事难料,自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以来,香港经济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节节上升,而海外房地产则相对处于熊市。胡仙选择只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作短线投资,在海外才重锤出击,这样便错过了香港的地产出击,其得与失,一来一回真是相去岂止千里。
面对这种局面,胡仙女士控制的星岛报业集团只有进行重组。1991年1月30日,星岛报业在公布中期业绩时透露:“董事局已决定重新致力经营本集团有盈利的发行报章及印刷业核心业务”,并将星岛集团与胡仙合作的海外物业投资分拆,报业还报业,海外物业还海外物业。分拆后,专营报业的星岛集团将是稳定的有利可图的机构,不再受海外物业投资不理想时的拖累。有利于集团的经营。经过重组,胡仙拥有6成多股权的星岛集团开始转亏为盈,1991年至1992年度约赚1亿2千万港元,可以说是一洗颓风。
转自中华企管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