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52|回复: 12

绿丹兰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李贵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4 1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贵辉

  李贵辉,“檀香扇巨头”印尼李世机构(香港)有限公
司的董事长。

  李贵辉祖藉广东省梅县, 1951年出生。其曾祖父
携全家侨居印度尼西亚,以农林业为生,经几代人的辛勤努
力、终于积累下数十万公顷的林场、咖啡园及其他企业;其
父母于50年代曾回故乡读书,后来回印尼时却按当地习惯
把年幼的长子李贵辉留在梅县。

  跟着伯父生活的李贵辉,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优秀,且
文艺上才华横溢。时适逢“文革”,他既不能上学,又找不
到工作,后经曲折奔波,才进入一剧团当演员,并成了该团
的台柱子。一直到1979年,其父母为他办好赴印尼定居
与家人团聚的手续,他才结束演员生涯,踏上了创办实业的
征程。

  靠“联营合作,共谋事业”的要诀,他在香港两手空空
,短期内便创下大业。他在祖国内地开设有10多个企业,
并已在广东梅县筹建一座规模庞大、配套完整的工业城;他
在印度尼西亚与人合股买了一片可供采伐20年的大森林;
他的经营业务遍及东南亚各地及西欧各国。

  李贵辉是香港嘉属商会(香港客家人组织)的终身名誉
会长。他还是全国侨联委员、梅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等

http://news.sina.com.cn/vote99/htm/qjmr/%C0%EE%B9%F3%BB%D4.htm

[ Last edited by 秋水长天 on 2004-12-14 at 19:4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丹兰,一枝凋谢的幽兰

  绿丹兰,曾经是国内化妆品业的第一品牌。1991年由新加坡归国华侨李贵辉先生在广州创办。其商标价值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估为12亿元人民币。在全盛时期,绿丹兰在国内建立了69个分公司,六大生产基地,18家合资企业,同时,在法国、美国、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六个分支机构与合营公司,集团总资产达36.6亿元。

  1991年,绿丹兰创业。

  1993-1995年,绿丹兰进入全盛时期,化妆品销售年回款额达17亿元;

  1997年,绿丹兰经过空前的多元化扩张后,开始步入企业的衰退期。

  1998年,绿丹兰在化妆品、服装、房地产及各条战线上迅速溃退,兵败如山倒。

  2000年,绿丹兰彻底从中国一线化妆品品牌阵营中消失。

  据绿丹兰集团内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年,绿丹兰投入生产的资金仅为2000多万元,而全年的销售回款仅有1000多万元,促销广告费几近于零。与此相对应,在1993-1995年鼎盛时期,绿丹兰集团每年投入生产的资金超过10亿,而仅日用化妆品的销售回款就达17亿元/年,鼎盛时期每年在各类媒体投放促销广告费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2001年,绿丹兰除在服装和化妆品仅有少许利润外,大量的资金沉淀下来,3亿多的应收账款和3亿多的债务让绿丹兰喘不过气来。集团公司在对外引资方面又一挫再挫,公司管理层里只剩下一班亲戚;在万般无奈之际,绿丹兰品牌只好出租给一家香港公司。

  1994年,集团公司尚未在专业的化妆品领域深化并且站稳脚跟的时候,绿丹兰就开始着手向服装皮具、儿童娱乐、银行保险、交通、房地产、酒店旅业等8个与日用化妆品没有关联的行业全面铺开。从广州、上海、武汉、北京到北海,从酒店旅业、房地产、交通、保险业到服装、皮具,至1997年底,绿丹兰先后投入10亿巨资进行多元化扩张。但令李贵辉始料未及的是,在北海的房地产投资因合作方资金迟迟不到位而被套牢,在武汉的酒店旅业投资亏损惨重。这些巨额投入,除服装公司盈利外,其他投资皆事与愿违,或被套牢,或亏损惨重。

  与此同时,绿丹兰在化妆品方面的销售通路由于长期积弊也在这时来了一次总爆发。绿丹兰沿袭过时的多级批发销售模式,在各地设立的销售公司不是凭实绩而是凭报表领取提成的销售管理制度,导致销售渠道失控。那些为了多拿提成而敢于虚报销量预期的销售人员甚至勾结假冒串货进入销售渠道的经销商并未受到制度的约束,一个经销商与销售分公司经理就可以把销量预期从10万元虚报为1亿元。而总部在并未进行审查的情况下仅凭销售公司的报表就决定生产,对市场真实情况蒙然不知,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节。

  1997年,武汉分销区域发展到全面库存积压,短短数月间,库积产品达4亿多元。从前公司在鼎盛时期一个柜台一天就卖绿丹兰产品l-2万元,但在1997年后,一个商场一个月才卖1万元左右,而给商场租金就要7000多元,连成本都收不回。在这种情况下,绿丹兰被迫全面撤出商场。产品积压导致公司资金滞流,公司积压了4个多亿的产品,销售终端亟需资金做广告促销,以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但集团财务已无钱可调。由于多元化扩张,结果将至少3亿资金套牢,无法回援化妆品主业,于是导致促销、广告无法跟进。因整个销售通路堵死、生产瘫痪所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促使绿丹兰集团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至此,绿丹兰的财务链断裂,生产无以为继,绿丹兰在梅州和从化可生产国内化妆品市场需求50%以上的基地生产设备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1998年,绿丹兰的人才大量流失,绿丹兰鼎盛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核心人才纷纷出走,而绿丹兰集团也因此被人戏谑为国内化妆品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将在某个行业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其他不相干的行业,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绿丹兰总裁李贵辉坦陈。然而,李贵辉迟来的觉醒已无法挽回绿丹兰在中国化妆品史上的大败局。

  绿丹兰的成功在于其品牌建设与品牌形象的打造力。在其早期的创业中,绿丹兰始终注重品牌力的打造,不遗余力在各地电视台及各大媒体加大广告的投入,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绿丹兰“国际4A式”的品牌锻造之路与经营模式与重庆奥妮品牌打造模式如出一辙。

  在终端方面,绿丹兰推行区域经销商制度及连锁专卖战略,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广泛建立绿丹兰专柜,专柜销售网络的广泛建立为绿丹兰产品的最大化分销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维护品牌形象方面,绿丹兰也不无亮点。1994年,绿丹兰300ml摩丝被假冒,企业被迫改产新一代摩丝,侵权者把绿丹兰集团的沉默、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假冒行为愈演愈烈。绿丹兰终于忍无可忍,于1994年9月开展了一场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宗旨的“金秋大行动”,有效地抑制了造假风,同时又对受到假冒商品侵害的消费者做好了善后工作,使“绿丹兰爱你一辈子”的许诺得到了实际兑现。实际上,为彻底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入,绿丹兰从1994年起,所有的产品上面都印上了法国顾问彭道尔头像的镭射防伪标志,并在全国各地增设绿丹兰精品专柜,建立了连锁式的销售网络。

  绿丹兰的失败,主要败在了一言堂式以主观意识形态为管理特色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上。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摆脱家族式管理,只要在管理模式上还打着家族式的烙印,企业的危机就总是潜在的。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这种危机往往不被人注意,一旦经营遇到困难,危机就是致命的。而且当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企业经营遇到的困难,往往正是缺乏健全管理系统的家族式的管理下所致。

  绿丹兰的失败,其次败在了经营管理体制与营销管理机制上。作为以化妆品为主业经营的绿丹兰,没有建立健全灵活的渠道管理及经销管理机制,在渠道的开发与维护方面,企业的监管机制也极不成熟,导致渠道串货现象严重。多级批发通路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未得到修正且未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分销。同时,集团总部的“大企业病”与“官僚主义”作风助长了下级营销人员与经销商的违规行为不断发生。

  绿丹兰的失败,还败在了以多元化为战略特色的盲目扩张策略上。多元化是鲜花更是陷阱。绿丹兰的核心主业是经营“绿丹兰品牌”系列化妆品,而非房地产、服装或其他商业领域。投资战线的扩张拉伸和对主业经营的不稳定,导致多元化战略成为绿丹兰失利的坟墓。

  在90年代中后期,多元化战略一度在中国炙手可热,在这样的一股热潮中,许多的国企与民营企业均纷纷推行多元战略机制。然而热潮过后,几乎一片狼藉。多元化的结果使这些企业大多数陷入“多元式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多元化并非不可以经营,其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的整合能力和扩张能力的认识是否有足够的清醒,对涉足一个新产业时是否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当这些能力还不足够具备的时候,所以多元化就成了陷阱。无独有偶,在多元化战略中,珠海巨人集团史玉柱的失败与绿丹兰又几乎如出一辙。与李贵辉所不同的是,史玉柱在时隔两年之后,又通过脑白金在保健品业再度崛起,成就了一段传奇
http://www.emkt.com.cn/article/159/15961-3.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广东梅县,近些年建起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配套完整的工业城。拥有这个庞大企业的主人叫李贵辉。十多年前他还是梅县山歌剧团的一名青年演员,而今,他是香港颇有实力的李氏企业的总裁。李氏机构(香港)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遍及东南亚和西欧各国,在印度尼西亚还拥有一片广阔的森林。
  李贵辉祖籍在梅县善坑,从他曾祖父那一代起,就移居印尼。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印尼创下了一份巨大的家业,有10万公顷林场、咖啡园和其它企业。50年代初,李贵辉的父母双双来到中国读书。1951年生下了李贵辉。后来,他们回印尼去了,把幼小的李贵辉留在大陆伯父身边。
  十多年过去了,李贵辉长成了一个仪表堂堂的小伙子。伯父家的生活虽然贫苦,但他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艰难磨练了他,他养成了一种坚韧不拔、努力向上的品格。他自幼爱好文艺,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而且能自编自演。然而,在“文革”那个极左的年代,像他这样有海外关系的人是备受歧视的,毕业好几年,仍找不到工作。他多次报考文艺团体,虽然成绩优异,却每每过不了“政审”关。
  后来,梅县山歌剧团一位负责人爱才心切,冒着风险录取了他。李贵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登上了崭露才华的舞台。他分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更加勤奋。很快地,他开始走红了,成了剧团的台柱。
  岁月悠悠,到了70年代末,一天,李贵辉突然收到一封海外寄来的信。远在印尼的年老的双亲终于可以和儿子通信了。信中希望他赶快回到他们身边,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父亲已经为他办好了一切手续。1979年,李贵辉告别了家乡,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香港。
  按照当地法规,移居印尼要先在香港停留三年,李贵辉和妻女在那里住下来,有父母提供经济来源,他完全可以过得舒适安逸。但他心里很清楚,香港有机遇,也有罪恶,既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使人堕落。他选择了前者,他要在这里闯一闯,于一番事业。
  为了使自己对香港社会加深了解,他从最下层的活干起;送货、挖土、当装修工。干这些与他阔少身份不相符的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毅力。他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一个女子手里拿着一把檀香扇,悠悠地扇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过来,突然触动了他的灵感:这种做工精细而又雅致的工艺品,在香港这个高消费的社会,一定很受女士们的青睐,会有广阔的市场。通过调查,他发现,香港生产檀香扇的厂家有十多个,但规模都不大。内地有的厂家虽然历史悠久,工艺实力雄厚。但因缺乏原材料,也不太景气。檀香木产于印度和新加坡,是一种用途广泛、价值也很高的木料,但出口受到严格控制。李贵辉想,自己有这个优势,从印尼可以买到木料。于是他开始准备,一个创业的计划在他头脑里产生了。
  他抓紧时间,立即赶到苏州扇厂,提出合作建议,得到对方认可。然后,他又与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厂商洽谈,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头脑。他决定在香港葵涌设厂,又到新加坡、印度去收购原木。第一批檀香扇生产出来了,果然既精美,又实用,投入市场,很受消费者欢迎。
  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工艺檀香扇便畅销世界各地,赢利数百万港元。初次尝试的成功给他带来不小的喜悦,他从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打下了事业的基础。接着,他继续扩大企业规模,站稳了脚跟,开始在香港小有名气了。
  李贵辉的成功使得印尼的李氏家族对他刮目相看,都愿意资助他在香港创立家族企业——李氏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并委托他为董事长。有了这一份雄厚的经济力量,李贵辉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经商才华发挥得更加充分,使企业突飞猛进,令人瞩目。香港商界无人不知李贵辉是一位“经营骄子”。
  成了富豪的李贵辉时刻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忘不了那里还非常贫困,他要用自己的资金帮助家乡建设,为家乡注入新鲜血液。1984年,他回到故乡梅县,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欢迎。他在那里投资1000万港元,与有关部门合资建立了嘉丽开发有限公司和嘉丽装饰工程公司,并办了电子企业、高级家具、檀香扇厂。第二年,他又在他的家乡梅县善坑投资,利用当地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特点,开辟了花果山旅游区。1987年,他投资1000万港元合作修缮梅县华侨大厦,为旅游者提供第一流的服务,获利不少。
  李贵辉不仅自己投资,还充当业务代理人,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在广西北海市,他协助筹集外资修建铁路,对我国对外开放起了积极作用。在湖北天门县,他牵线投资3000多万美元,建立大型棉麻混纺厂……他的足迹遍布大陆各地。
  李贵辉最大的心愿是在梅州市建立一座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城,多年来,这个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酝酿已久。他个人出资100多万港元,广邀海外厂商前往梅州市进行考察,洽谈投资项目。梅州市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拨出1000亩土地建城。按照李贵辉的筹划,工业城建成后,将能容纳2万多人就业,将给梅州市带来巨大的变化。这座工业城,是李贵辉投资最大,花费心血最多的一个项目。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困难自然是不少的,但李贵辉却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心血不会白花。
  90年代,李贵辉的投资计划又有新的突破,他要巩固华中的企业,并向华北拓展;扎下根基后,再向华东和大西南延伸,他要在全国建立李氏企业的分支机构,这是何等惊人的气魄!
  李贵辉以办实业起家,又以实业为拓展事业的基础,从不做贸易,他说他不想赚家乡父老的钱,只想为家乡建设做一份贡献。现在,李贵辉拥有全国侨联委员、广州市侨联委员、广州市及梅州市政协委员、梅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及广东外商投资协会理事等诸多头衔。他并不把这些头衔看作是自己的荣誉,而视为自己的责任,他知道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孙化)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wx/y/yanxuzhi/sjfh/096.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4 2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日用化工这行,客家的就那几位。
舒蕾、永芳,惠州有一个本地牌王诗。
还是搞不过汕头人的拉芳等。
我去搜点资料来,请大家支持下客家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6 14: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秋水长天 at 2004-12-14 19:43
在广东梅县,近些年建起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配套完整的工业城。拥有这个庞大企业的主人叫李贵辉。十多年前他还是梅县山歌剧团的一名青年演员,而今,他是香港颇有实力的李氏企业的总裁。李氏机构(香港)有限公司的 ...

其妻舅是梁亮胜(舒蕾的老板),现是死对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15: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听说了绿丹兰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舒蕾的老板出了不少力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6 16: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秋水长天 at 2004-12-16 15:18
我也听说了绿丹兰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舒蕾的老板出了不少力呢。

你真不简单,这也听说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但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绿丹兰集团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就导致了一个企业帝国的衰落。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适者生存这是每个企业都要应对的。绿丹兰集团高层出走的几位都成立了规模不小的公司,也拉走了不少客户,转移走资金的就更严重的了,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不善。尽管如此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李贵辉先生毕竟是一代英杰还是敬仰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1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就是在绿丹兰工作,到现在绿丹兰的还欠他一万多的工资。有时候和他闲聊就会说起他在绿丹兰工作时的经历,所以多少知道点。绿丹兰走到今时今日,内部管理不善和任人为亲是最大的问题。听说当时绿丹兰的下属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是领导的亲戚)是可以随便拿产品出去卖的,根本就也没有人管,所以很多以前在绿丹兰工作的人都是大发其财的。绿丹兰是快要垮了,但是,李贵辉先生的亲戚可是大发其财啊。我相信,只要解决好公司的管理(千万不要再任人为亲了)和资金问题,李贵辉先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绿丹兰这个化妆品牌一定会重现昔日的风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7 08: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李贵辉先生现在忙什么?在魏潘尧市长刚上任时还看到梅州日报登李贵辉先生谈重振规划,但后来就消声灭迹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6: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绿丹兰的香型到底是什么,我很喜欢那种香味。有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6 1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李大方,雁洋人,曾是绿丹兰的财务总监。大概也是在99年离开绿丹兰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2: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惋惜李贵辉的被抓和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最终没落

据广州市天河公安分局的新闻发言人称,曾为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绿丹兰老板李贵辉于2009年1月因自2000年来一直涉嫌的经济诈骗行为锒铛入狱,跟台湾的阿扁一样,将要在监牢中度过牛年的春节。这标志绿丹兰和李贵辉的最终没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3: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秋水长天 的帖子

惋惜李贵辉的被抓和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最终没落
据广州市天河公安分局的新闻发言人称,曾为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绿丹兰老板李贵辉于2009年1月因自2000年来一直涉嫌的经济诈骗行为锒铛入狱,跟台湾的阿扁一样,将要在监牢中度过牛年的春节。这标志绿丹兰和李贵辉的最终没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