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遵宪与“客家山歌”的情结
(转自梅州日报)
2004-12-10
--------------------------------------------------------------------------------
□ 黄火兴
编者按:
黄遵宪,字公度(1848—1905),清末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下市角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
明年是黄遵宪逝世100周年,本报从本期开始,在“文化公园”开设“纪念黄遵宪专稿”专栏,以作纪念。专栏主要介绍其生平事迹、诗词歌赋、轶事及与其相关的文章,敬请读者留意并赐稿。
黄遵宪是清末杰出爱国诗人(是我国历代十大爱国诗人之一),也是“客家山歌”的爱好者与提倡者。这里着重介绍他与“客家山歌”的情结及他创作改革山歌的史实。
黄遵宪所以能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生长于“山歌之乡”嘉应州(梅县),从小受到客家山歌、童谣的影响。我市兴宁的客家学权威学者罗香林,在其《粤东之风》之理论篇中,就谈到嘉应诗人,认为“他们都是受到当地客家歌谣深刻影响的诗人”。罗先生就以嘉应著名诗人宋湘、黄遵宪、胡晓岑等为实例。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黄遵宪在任我国驻英国伦敦使馆参赞时,曾亲自书写客家山歌15首,并附信寄给兴宁好友胡晓岑(胡曦)。其手录山歌15首如下:
首先题注曰“山歌——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之意,名曰山歌”。今辑其能笔于书者,得十数首(共15首):
①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
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
②人人要结后生缘,侬要今生结眼前。
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③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
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
④送郎送到牛角山,隔山不见侬自还。
今朝行过记侬恨,牛角依然弯复弯。
⑤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
⑥邻家带得书信归,书中何字侬不知。
待侬亲口问渠去,问他比侬谁瘦肥。
⑦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
声声铜鼓门前打,打到中心只说郎。
⑧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
记得来时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
⑨阿嫂笑郎学精灵,阿姊并侬假惺惺。
笑时定要和郎赌,谁不脸红谁算赢。
⑩做月要做十五月,做春要做四时春。
做雨要做连绵雨,做人莫做无情人。
{11}见人消瘦可人怜,劝郎莫贪欢喜缘。
花房蝴蝶抱花睡,可能安睡到明年。
{12}自剪青丝打作条,送郎亲手将纸包。
如果郎心止不住,请看结发不开交。
{13}人人曾做少年来,记得郎心那一时。
今日郎年不翻少,却夸年少好花枝。
{14}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
亲将黄蜡黏花去,到老终无花落时。
{15}第一香橼第二莲,第三槟榔个个圆。
第四芙蓉并枣子,有缘先要得郎怜。
上述15首中,1—12首的亲笔迹尚存。13—15三首笔迹未见。又其中1、2、3、5、6、7、8、12、15九首被作者选入《人境庐诗草》卷一中。其他没选入。
从上述15首山歌看,黄遵宪所录山歌,是他按照“传统客家山歌”的风格、手法而创作的,但其平仄与韵脚,则按“七绝”的格律;风格似“竹枝词”和“客家传统山歌”;修辞手法则循“赋”、“比”、“兴”、“重叠”与“双关”,颇得“十五国风”和“客家山歌”之“真风味”。所以其上述山歌,颇受客家歌手与读者欢迎,有好几首已被后人融入“传统客家山歌”之内,如“买梨莫买蜂咬梨”、“催人出门鸡乱啼”、“一家女儿做新娘”、“第一香橼第二莲”等,后人均作为“传统客家山歌”,多不知为黄遵宪所作。由此可见,客家山歌,不管你如何改革,只有保持其“山歌风味”,才能延续其不灭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