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30 0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叶绿野:“岭南画派”无处不在(图)
--------------------------------------------------------------------------------
2004年03月26日 14:27 深圳新闻网
《翠袖翩跹》叶绿野作
前沿人物
近年来,广东画家次第扣开中国美术馆大门办画展,是中国美术界对岭南画家的认同和广东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成效。4月8日至13日,82岁高龄的岭南画派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叶绿野也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叶绿野·润泽的岭南》花鸟画展,这是中国美术界南北交流的一件大事。作为岭南画派春睡画院高剑父先生的入室弟子,叶绿野教授“深得岭南画派之真谛,而其布局构思则又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百雀之神态,各擅其妙,春风拂面,如闻其声”。
叶绿野近照
记者(以下简称“记”):叶先生,《叶绿野·润泽的岭南》花鸟画展将于4月8日至1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次画展的情况?
叶绿野(以下简称“叶”):这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基本都是近作,将有60多件作品参展,我的老师高剑父先生说:“办画展必须要有大画。”所以这次画展我选了五六张大画展出。这批作品进京,希望能达到宣传岭南画派、宣传岭南文化的目的。
记:您是岭南画派的正宗传人,那么您怎么理解“岭南画派”?
叶:“岭南画派”最大的贡献就是兼容并蓄地吸取各家之长,主张中西合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反映时代精神,它很大度、很宽容,高剑父老师居功至伟。
记:您觉得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叶:岭南画派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今天的美术界无处不在,你说这个功劳哪个画派能超过?你说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有多重要?可是,由于我们广东对岭南画派推广、宣传得不够,所以岭南画派在美术史上没有占据它应有的位置,现在一提“洋为中用”只想起徐悲鸿,这有失偏颇。
记:有人说岭南画派应该“寿终正寝”了,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叶:岭南画派“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精神现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无处不在,所以它永远是活着的,说它应该“寿终正寝”很没有道理。
记:上个世纪90年代打造的“后岭南画派”现在炒得很厉害,您觉得它能否取代岭南画派?
叶:岭南画派是自然形成的,不是打造出来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于“后岭南画派”,我不反对这样的提法,但你必须在艺术精神上超越岭南画派,这样我才能承认你。
记:您一贯主张花鸟画的创作也一样要深入生活,细致观察才能“近山识鸟音”,这是不是岭南画派主张的“对景写生”的体现?
叶:我主张的深入生活绝非仅仅对景写生,更重要的应该是对花鸟画与自然和现实关系的理解。深入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为了注入花鸟画更多的鲜活生命,是为了花鸟画更贴近时代精神。
记:您在绘画技法上有什么新的追求?
叶:我的画将工笔和写意结合,将中国画法和西洋画法结合,将花鸟与山水结合,表现出了我身边的东西,很清新,老百姓喜欢。在绘画过程中,我有意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自己的花鸟画创作中,在构图的变化上已经大不同于中国传统花鸟画折枝花卉的形态。我利用构图的变化开阔了画面的景深,使得所描绘情景更为真实和丰富,而所描绘的境界也更为生动和感人。另外,在色彩上我也做了更多的尝试,无论是加强色彩的对比,还是渲染更大的空间,都是为了加强画面的生动感和新意境。
记:今天的画坛可谓百花齐放,新流派、新技法、新观念等一些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您如何看这些新事物?
叶:创新是好事,但新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好,因为美术是群众艺术,是给人看的,这些新的东西表现出来只有少数人说好,老百姓不说好,那这个“新”仅仅是猎奇而已,没有什么意义。
记:您对今天花鸟画创作有何看法?
叶:“商品可以艺术化,但艺术不能商品化”,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但是,现在有些花鸟画家就把艺术商品化了,那还能出好作品吗?所以,我建议一些花鸟画家应把眼光从“钱”上移开,沉下心来画画、搞艺术,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名家述评
王玉珏(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广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高剑父先生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他的画“责任感”比较重。叶老则注重反映美好的生活。他的画是典型的岭南画派风格,构图、选材则比老师们更广泛。他的一些技法,如大面积用没骨的方法画树叶等等,都显得非常新鲜,看得出心态非常年轻。在绘画题材上,看得出,他更看重“美”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陶冶。
张士增(美术评论家):叶绿野先生的艺术从本质上继承了岭南画派的优秀传统,又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源于岭南而又自成一家,最为难能可贵。先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都是为中国花鸟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作出了贡献。
李公明(美术评论家):叶绿野先生的花鸟画向以秀雅、温熙的风格而为人称誉,这种审美定势的形成一方面自然与他从学于岭南高剑父、并由此而受居氏花鸟意趣熏染的经历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一直保持着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和朴实的乡野情怀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人生情怀和审美风格无疑很适合中国广大观众的习惯和需求,一种平和亲切的人生况味是中国老百姓所能祈愿的审美慰藉。
李伟铭(美术评论家):如果说,高剑父擅长绘画鸷禽猛兽,以此来抒发壮怀激烈的“革命”情感的话,那么,叶先生则钟情于弱小生灵,乐于从鸟雀跳踯的节奏和吱喳鸣啭之音中,倾听天籁的启示。当然,这种趣味的区别既描述了时代情境的变迁,同时也凸现了艺术家天性的诧异。其实,“似我者死”这句话,并非止齐白石说过,高剑父也这样说过。易言之,叶先生作为高剑父的学生,在老师那里汲取的主要是精神,而不是吹影求形的本领。
王璜生(广东美术馆馆长):尤其在中国画领域,各种新流派、新技法、新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坐下来进行研究和创作的画家却越来越少。我觉得,凭空硬造观念,不如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从中汲取营养,真切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灵。叶老数十年来孜孜不倦,每天拂晓作画,天亮方歇,其“着意缀南天”的执着精神,如果能在后辈画家们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岭南画坛一定能够更加春意盎然,百花齐放。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方珏
转自深圳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