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mzrb.com.cn/news/0411/25/041125007.htm
自强成大业 故土情不忘
——访印尼梅州会馆创会会长黄德新
2004-11-25
本报记者 张文梅 饶淦中
虽然年已63岁,但梅州市荣誉市民、印尼梅州会馆创会会长黄德新依然不远万里回到家乡,参加了梅县第三届金柚节暨经贸洽谈会的系列活动。他说:“路途虽远,但能够回来参加家乡的盛事,既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心愿。”日前,黄德新在梅城下榻的酒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半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他对梅州家乡的殷殷之情。
白手起家成就大业
黄德新祖籍梅县桃尧镇,6岁时随父亲来到南洋。由于家境贫寒,他19岁就开始做店员步入打工谋生之路。后来先后在雅加达传统市场卖米、油、香烟等杂货,开鸡肉面店等。由于开小面店前途有限,他便转行做水泥经销。凭着他的吃苦精神和良好的信誉,生意越做越大,1970年后黄德新成为印尼进口水泥销量最大的总经销商。靠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现在黄德新拥有几十家公司,涉及水泥及水泥制品经销和旅游、塑胶制品生产等多个行业,生意如日中天。
为了团结在印尼的华人、提升华人的地位,黄德新在做好生意的同时,积极参加华人特别是客家人社会团体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黄德新先后担任了印尼华裔总会主席,印尼客联永远荣誉主席、副总主席等多个社团职务,2002年1月,他和100多位发起人一起创办了印尼梅州会馆并当选为首届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印尼梅州会馆成立以来在加强与梅州的联系交流、联结乡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带领梅州会馆在印尼积极开展“华裔献爱”慈善活动,为当地贫民义诊、赠送药品和救济品,给贫困生提供奖学金,协助修建校舍等,得到了当地各界人士的好评。两年多来,印尼梅州会馆声望日升,成为印尼客属社团中的一面旗帜。近年来,黄德新把生意全部交给儿女去管理,自己全心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去。
“中华文化是我的根”
黄德新最感遗憾的是,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自己没读多少书。他笑称自己:“初一念了半年,初二念了10天,初三念了7天,先后读了三所学校。由于家里没钱,报了名就去读,等到学校要收学费时就不去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了他在创业中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不知多少倍的努力。但黄德新一直都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的根。”他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在印尼学不到中文,他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部都读到初三时,就被送到澳大利亚去读中文,全部都学有所成。现在,他的儿女虽然不会说客家话,但全部都听得懂。自2002年以来,印尼梅州会馆开设了中文、电脑补习班,对前来学习的华人只收水电费,已经培训了五六百名学生。下一步,他还争取开办一所免费的中文学校,创造条件让在印尼的华裔包括当地原住民更多地学习、了解中华文化。此外,黄德新非常关心梅州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多年来先后为梅县桃尧中学、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建设给予了大力资助。
盛赞家乡巨大变化
自1984年第一次回国以来,黄德新每年都会回家乡看看。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永远忘不了故土之情。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梅州家乡2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的发展是让我最感到高兴的事。”他说,第一次回乡时,看到家乡到处都非常落后,百姓的生活也非常贫困,因此他经常会给予亲戚一些资助。现在,梅州无论是城乡建设还是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改善。他表示,印尼梅州会馆将会进一步加强与梅州的联系沟通,为建设“四个梅州”尽一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