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0|回复: 0

【转帖】走近客家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2 1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客家文化
http://www.lib.stu.edu.cn/html/magzine/tsgtx/tx200302/04.htm
客家是汉族民系的一个独立分支。所谓民系,是指在我国汉族发展史上,随着汉族基本生活区域的向南推展,南迁的中原、北方人先后与南方不同区域的土著民族融合,衍生出汉族内部的不同支派。汉族有五大民系:越海系、福佬系、广府系、湘赣系和客家系。其中,客家是一个最具特色的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是经历了历史上多次大战乱大迁徙后才渐渐形成的。东汉末年三国之乱使中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西晋的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还逼得晋王朝迁都江南建康。于是,苦于连年战乱的中原土民,跨黄河,渡长江,迁到安徽和江西北部一带避乱。这是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移。自北至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叶,他们又经历了二次大迁移后,终于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边境这片多山多河,交通堵塞的穷乡僻壤安居下来,形成自己的大本营。在与当地百越族、畲族的共同生活和相互融合中,他们既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又吸收了百越族、畲族的文化精华,从而形成了新的方言——客家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和精神风尚。于是,一支新兴的汉族民系客家终于形成了。在清初移民政策的鼓励下,客家人又进行了第四次迁移。有的南移,有的西移。南移者迁入珠江三角洲和广东西部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今日的深圳、东莞、香港九龙和新界等地。西迁者进入四川。朱德、郭沫若的祖辈就是随这次移民潮迁入四川的。第五次迁徙是由于广东西部持续14年之久的土客大械斗。情形甚为悲惨。这是由于客家人口激增与当地土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所致。在清政府的弹压、调解下,由官府出钱将这一带的客家人迁至信宜、徐闻和雷州半岛等地以及广西合浦、钦洲和海南各地。

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杂居,相互融合的过程。南宋以后,客家与畲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局面。因而,畲族在服饰、饮食、生产方式、婚俗和葬俗等方面对客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例如在服饰方面,“畲族男女盘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饰璎珞状。”而客家过去妇女“辨发很多是盘成高髻的,状如独木舟,谓之‘船子髻’系以红绳,插双银簪,髻上可套凉笠,髻端外露前翘,笠沿周围垂下长约五寸的五彩布条,微风吹来,彩条飘拂,确是别有一番风韵。”可见,在畲族的影响下,客家人也随风易俗了。在婚俗方面,客家女子大多数夜晚出嫁,男家点蒸子或持火把迎亲,女子婚后第三天即回娘家,谓之“转门”。其渊源是畲族的“抢亲”。而畲族在与客家的共同生活中也深受客家文化之影响。

客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耕读传家,尊文重教,重贵轻富和开拓进取,坚强团结是其主要特征。客家人以耕读传家为训,即非耕即读,其他皆为末业。这一家训也便衍生出了客家人尊文重教的精神特征。在梅州,学校之多冠全国。而嘉应城不到三万人,却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生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城内六、七百个祠堂都具有学校功能,郭沫若曾赞曰:“文物由来第一流”。重贵轻富也是客家精神的一个突出特征。请看客家酒令:“一品当朝,双生贵子,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禄)位高升,七星伴月,八仙庆寿,九九辰生,全家福禄”。在这十句酒令当中,便有六句表达了希望“贵”的愿望。而“财”字只涉一句。再看客家的神庙。客家神庙122座,其中褒扬名宦贤吏,武德军功和艺文的庙坛便有96座,占78%。而财神庙只有1座。客家人由于长期的迁徙生活和为适应环境而形成了开拓进取,坚强团结,勇于奋斗的高尚情操。

客家文化,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