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1-8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有考证,请查看:
《客家话古浊上字的调类分化》,载《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我的结论是“笨”字。
语音证明:
1,笨 是並母字,今天客家读p-,非常吻合。
2,笨 是並母字,浊声母。声调是上声,今天客家话多数读阴平(河源一带读阴去)非常吻合。
3,笨 是魂韵字,今天客家读un-,非常吻合。
意义论证:
笨的本义 是 竹子 的里层,表层是篾青,薄的,里层是篾黄,厚的。因为这个意义对比,就产生厚的引申义。到了晋朝的文献,就有把人称为 “笨伯”的说法,笨伯,不是说这个人愚蠢,而是这个人很肥胖。
这个意义,至今仍然保存在 笨重 里头。
广东境内客家话,把 厚 叫做 pun1正是 笨 ,意义比较早。
愚蠢客家话还有其他表达,一般不说笨,说笨者是来自官话的后来的影响。
官话的 愚蠢意义的 笨,也是来自 粗厚,粗大。就连 粗 本身都由 大 引申为 不精明,愚蠢。
详细的论证,请看 原文,这是梗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