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崖边的“拿藤包”
这东西怎么说最贴切呢?大伙应对它还有映象吧
山崖边的“拿藤包”
郑启五
闽西武平山区的“拿藤包”,一种长在野藤上的果子,我是记得的,而且在厦门还曾多次梦见过呢!1969年头一回在帽村墟上见到这种野果子,以为是芒果。外形的确很象芒果的,还有那黄绿相衔的皮色。可内容却迥然不同,一肚子密集的果籽,而每颗微粒的果籽外都裹着粘糊软糯的黄色果桨,好吃的正是这甜甜的浆汁儿!据说那果籽还能榨油呢,想来那油绝对是绿色食品。当时每个“拿藤包”好象卖几分钱,我以为反正是野生的,一摘就有的,其实大不然。
我一直想亲手摘几个“拿藤包”吃吃,实际上见识的欲望要强于品尝。我落户的唐屋附近的山林多为松木与杉树,还有油茶。油茶树上有“茶包”,也是可以生吃的,但一口脆青,微涩,味道远不如“拿藤包”。我所属的那个叫“炭坑”的生产队就有大片的油茶林,散落在农田边的山坡上。可东寻西觅,就是不见“拿藤包”的半点踪影,客家乡亲说,那东西怕见人,要在老林子才有的。
有一回我独自一人从唐屋到临近的大禾乡贤坑村,无论是唐屋还是贤坑,都是武平北部最偏远的村落。两村之间有一条十里长的小路,人迹罕至。我带上房东教给的一句问路的武平方言“贤坑怎么过?”就匆匆出发了。好几段路都几乎让杂草给吐没了,所幸没有岔道,就一股脑地大踏步前行,一路兴奋、好奇,尽管惊悸的心老在扑扑乱跳。路上遇上一个背着细长土枪的农民,于是那问路的话也就象征性地派上了一次用场,权当见到人影的招呼与问候。不久还看见一条不知是狸猫还是松鼠的大家伙从一棵老树上飞窜而过,心一下悬到了喉咙口,这恐怕是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在野山与活生生的猫科野生动物的近距离遭遇!
大概走了六、七里地,就发现一个“拿藤包”,悬在山崖边一株老树垂下的藤条上,绿叶青枝中这么鲜黄色熟透的一个,突然进入眼帘,很是醒目与惊喜!扫视了一下,还就只有这么一个,看来是人家采摘后的漏网之鱼,静静地悬在那里等我。但很不好采,我站在那陡崖边拉着灌木,垫足了脚尖,硬是够不着。于是在乱草中找来一根朽木条,抖抖颤颤地把那结着果子的藤条压拉过来,伸手一抓,说是迟那是快,藤条在滑走的瞬间,我抓住了果子。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半截果子在我手里,另半截竟随着藤条弹了回去,眼巴巴地看着它在悬崖边的叶空中荡呀荡呀的,留着给鸟雀或其他什么小动物当点心。这是熟透的精彩,也是熟透的无奈!
生命之旅中这青藤乱草的山崖,给了我一个如此公平的分割如此回味的一半,让那另外半截熟透的诱惑总是时不时荡晃在够不着的空间……
http://fjgo5.xmaa.365idc.cn/wupi ... =1661&classID=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