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0-15 17: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姓是当代第33大姓,历史上出自妫姓,相传是上古有虞氏部落的首领帝舜的后代,周朝时,帝舜的裔孙胡公满被封于陈,后传8世至诸 ,字伯瑗。伯瑗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姓瑗,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此后,因瑗字与袁、辕、援、爰、溒、榬等字同音,瑗姓又演变为袁、辕、爰等姓。这样,便有了袁姓。
袁姓得姓以后,在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彭城(今工苏徐州)等地形成望族,后来,汝南、陈郡(一作陈留,即陈郡后来的名称)、彭城便成了袁姓的三大郡望。东汉时,祖籍汝南汝阳的袁安担任了汉章帝的司徙一职,此后,袁安子袁敝官至司空,袁敝从子袁汤也官司空,袁汤子袁逢及袁逢弟袁隗分别官司司空、司徙,这便是袁姓人最引以为荣的“四世五公”。当时天下士大夫无不奔走于袁姓门下,其“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录》)。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袁绍依赖这些势力称霸于河北,袁术也称帝淮南,两位袁姓人一南一北,拥兵自保,是当时天下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割据集团。进入三国以后,尽管袁姓人的势力不及东汉,但依然族大人众。特别是在西晋末年南迁以后,因为累世佐命有功,又与王、谢、萧三姓并称为天下盛门。直到隋唐时期,袁姓都一直保持其优越的地位。
隋唐以后,袁姓人口迅速增多,分布也更为广泛,从南广到北方,几乎无处不在。大约在明清时期,袁姓于始迁居世界各地,使自己的姓族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袁姓的发展中,还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其中除汉代三国时期的名人已见上述外,又有西汉名臣袁盎、东晋文学家袁宏、唐代诗人袁郊、宋史学家袁枢、元文学家袁桷、明文学家袁宏道、名将袁崇焕、清诗人袁枚、以及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