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推荐】客家民居相關論文(集),出版品一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8 0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东山地区客家乡土建筑研究 [作者 周密]

【中文题名】  成都东山地区客家乡土建筑研究 在线浏览 章节下载 全文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  A Research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Hakka in Dongshan Region of Chengdu  
【中文摘要】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客家文化与历史背景对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的深刻影响,对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进行了概略的探讨,并对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的空间与形式的特征与建筑的防卫功能和建筑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对东山客家民居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进行了简要的透视。  
【英文摘要】  In this thesis we analyz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vernacular archltectureof Hakka inDongshan region causedby the culture ofHakka and history,and probe Into the natural envvronment and culture environment briefly,then we analyze and sum up the characters of space and form,defensive function and technically system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Hakka In Dongshan region,we also briefly generallzethehlstorydevelopment andactualltles ofresldentlal housing ofHakka InDongshan region.  
【中文关键词】  客家. 乡土建筑. 民居.  
【作者】  周密.  
【导师】  季富政.  
【论文级别】  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光盘号】  DC200302S2  


成都东山地区客家乡土建筑研究  

--------------------------------------------------------------------------------
分页下载
第1章 绪论  6-12  
   1.1 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研究的意义  6-7  
   1.2 研究的条件  7-7  
   1.3 研究的方法  7-9  
   1.4 研究内容的界定  9-10  
   1.5 调查的范围  10-12  
第2章 客家乡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  12-23  
   2.1 客家民系  12-13  
   2.2 客家乡土建筑与传统文化  13-21  
      2.2.1 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  13-17  
      2.2.2 客家乡土建筑与传统文化  17-43  
   2.3 成都东山地区概况  21-23  
第3章 东山客家乡土建筑形态研究  23-83  
   3.1 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的分类  23-26  
   3.2 东山客家乡土建筑的基本特征  26-27  
   3.3 平面构成特征  27-31  
   3.4 立面特征  31-32  
   3.5 剖面特征  32-32  
   3.6 分区  32-33  
   3.7 交通组织  33-34  
   3.8 布局手法  34-35  
   3.9 天井  35-37  
   3.10 多样而层次丰富的空间形态  37-40  
   3.11 美感意象  40-43  
   3.12 防御  43-46  
      3.12.1 完整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43-45  
      3.12.2 碉楼  45-46  
   3.13 东山客家聚居民居  46-64  
      3.13.1 概述  46-47  
      3.13.2 实例分析  47-64  
         东山客家第一宅——“钟家大瓦房”  47-53  
         巫家大夫第  53-56  
         冯氏老宅  56-58  
         石板滩新农村7组吴宅  58-58  
         石板滩新农村7组廖宅  58-61  
         四个曾家寨  61-65  
   3.14 宗祠  64-70  
      3.14.1 概述  64-65  
      3.14.2 实例分析  65-70  
         石板滩五一村11组廖家祠  65-68  
         成都龙潭乡范家祠  68-70  
   3.15 会馆  70-77  
      3.15.1 概述  70-70  
      3.15.2 实例分析  70-108  
         洛带广东会馆  70-73  
         洛带江西会馆  73-108  
   3.16 建筑装饰  77-83  
第4章 建筑与自然环境  83-87  
   4.1 与客家原居住地相似的自然条件  83-84  
   4.2 严谨的风水观  84-87  
第5章 建筑技术  87-93  
   5.1 建筑材料与构造、施工  87-90  
   5.2 建筑结构  90-90  
   5.3 建筑物理技术  90-94  
第6章 东山客家民居的发展演变  93-106  
   6.1 发展演变的三种方式  94-98  
   6.2 三个特点  98-100  
   6.3 实例分析  100-108  
结语  106-108  
致谢  108-110  
----------------------------------------------------------
http://202.192.155.7/cdmd/catalo ... TTSEWEWY&title=成都东山地区客家乡土建筑研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8 1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202.192.155.7/cdmd/catalo ... TTSEWEWY&title=成都东山地区客家乡土建筑研究

无法登录下栽啊----对不起,请重新登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鑒於社區許多朋友對於客家民居起源的問題,極有興趣探討與了解.
就我所知道的相關論文補充如下:
      
            1.贛南客家圍屋源流考---兼談閩西土樓和粵東圍龍屋
               作者:韓振飛               <南方文物>1993年第2期

            2.圍屋民居與圍屋歷史
               作者:萬又楠               <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3.客家屋式之研究
               作者:曾昭璇               <地學集刊>,1947年

            4.中國民居研究---關於客家的方形,環形土樓
               作者:茂木計一郎  等     日本東京住宅建築研究所,1989年

            5.客家民居建築文化初探
               作者:廖文                  <韶關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

            6.梅縣地區客家民居建築的特色
               作者:文衍源                              1989年

            7.南粵客家圍
               作者:楊耀林,黃冀岳                    2002年

            8.圍不住的圍龍屋
               作者:謝劍   房學嘉      南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

            9.中國民居
               作者:同濟大學 陳從周 等著                   台北   南天書局

           10.客家土樓與客家文化
                作者:林嘉書   林浩      合著                     博遠出版有限公司(台灣)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5-28 at 18:5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1 2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兩篇有關風水的論文

補充有關風水的文章

            1.客家與風水術   
               作者:羅勇                  <客家學研究>第4輯,1997年

            2.楊救貧與贛南客家風水文化的起源與傳播
               作者:胡玉春               <南方文物>    2001年第4期

            3.ZT-客家民居的风水林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ghlight=&page=1

            4.論"風水學說"對客家土樓的影響
               作者:程愛勤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5. 新竹縣客家傳統夥房屋卦書之基礎研究
                作者:鍾心怡             2000年     台灣

=============================
專論書籍

                風水與環境           
                作者:漢寶得             小異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2006
                                                 ISBN   986-82174-1-5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8-1 15:2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5 12: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臺灣民間風水傳說研究

來源: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系統編號: 92NTPU0548002
     出版年: 民93
     研究生: 張昀浚 Chang Yun-Chun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論文名稱: 臺灣民間風水傳說研究
    論文名稱: A Study of the Feng-Shui Folklore in Taiwan 
society
    指導教授: 鄭志明 Cheng Chih-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台北大學
    系所名稱: 民俗藝術研究所
      學號: 79188001
     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關鍵字: 風水傳說 Feng-Shui Folklore
風水 Feng-Shui
天人感應 the induct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祖先崇拜 ancestor worship
命運觀 determinism
[摘要]
本研究廣泛搜集台灣民間的風水傳說,並依照故事的情節內容分類,詳細探討故事情節中
,所反映的台灣民眾心裏的風水觀念文化,嘗試解釋這類故事的存在,對於台灣民眾的生
活方式與傳統禮俗,有什麼樣的影響,期望透過這樣的解析模式,傳達出台灣人的生命價
值觀與文化生命觀。
研究資料之運用,以當代台灣各縣市文化局和研究學者針對各個鄉鎮所調查采錄的民間故
事為主,日治時代的資料為輔來從事研究。在這些故事集中,凡是在地方傳說的故事內容
中,運用到風水的觀念和操作方法,強調風水的效力,在陽宅方面,影響到村庄聚落的地
理環境、村庄寺廟的地理形勢、家宅建築中的興衰命運;在陰宅方面,則影響後代子孫的
好壞命運和福氣,表現出民間風水信仰的情況,為當地人都信以為真的故事,都是本研究
作為歸納、分析、探討的基本文獻資料。
研究方法則是廣泛搜集各縣市文化局所出版的民間故事集、日治時代的文獻資料以及相關
的本土性期刊,從其中找出相關的風水傳說,並依照故事發生地點來分類,再針對每一個
分類的故事作情節內容的探討。透過相關的民俗學、人類學、心理學、宗教學等等不同學
科的觀念和理論,從這些學科中解析基層庶民在風水傳說中所表達的觀念文化,瞭解他們
深層心理的願望和想法。
第二章將所搜集的風水傳說作詳細的分類和整理,用民間文學中的「母題」觀念,訂定出
風水傳說的母題類型,從這些情節單元中,探討故事內容中所呈現出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意
義。第三章則透過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念、宗教學、文化人類學等的方法和理論,解析這類
的故事中,是否透過天人感應、祖先崇拜、命運觀等層面,表達出追求「和諧與均衡」以
及「神聖空間」的觀念和想法。第四章則是這類的故事所傳達的風水信仰文化如何影響民
眾的生活和行事作風,改變住民的聚落空間。
最後,從上述的討論中得知,台灣民間風水傳說不但十分豐富、多樣,更是村庄住民集體
的生活記憶,先民運用了風水理論的觀念和想法來表達環境,也藉由故事傳達出庶民的道
德觀、宇宙觀,並形成社會規範,影響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行事作風和居住環境。


[摘要]
The study exclusively includes the collection of Feng-Shui folklore in Taiwan  
society, and catalogs the folk stories basing on the plots, deeply  
investigating the contents, which reflect the Feng-Shui culture inside  
Taiwanese people, trying to explain what kind of effect of these stories may  
have to the life style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expecting through this  
kind of model analysis, we can convey the value of life and culture conceptions
of Taiwanese .
The usage of research document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ocuments of the  
culture bureau of the countries in Taiwan and the stories studied by the  
researchers as well as the data of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y to be as the  
reference sources. To begin with, the stories which we study include the  
concepts of Feng-Shui and its manipulation methods, emphasizing the impact of  
Feng-Shui, On the other hand, about the hous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the temples’ location of village, the private architectures’  
effects on people’s ups and downs, last but not least, on the aspect of tomb,  
which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offspring’s fate that local people believe  
is true are all carefully analyzed and explored .
My study method is to collect the folklore anthology published by the counties  
and the documents of Japanese colony period and the related local journals,  
from which we try to figure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elated folks and  
to sort out the stories base on their original location, and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e classified stories to make a deep discussion. Through the  
conception and theorem of folklore,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and religions, we  
try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desires and thoughts, displayed by the folk  
customs, which deep inside the common people,.
The catalog and arrangement of the folklore in the chapter Two, that is  
catalog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motif”of the folk-tale, by this assumption  
we develop the “motif” model of the Feng-Shui folklore. From these plots, we  
try to discus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value of culture behind the  
stories. In the Chapter Three, b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orem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smology, religion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we would  
like to inspect if this kind of story through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induct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cestor worship or the destiny aspect,  
which try to convey the concept of the pursuit of the “ harmony and balance”  
and the “sacred space”.
Last,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the Taiwan Feng-Shui folklore is not only  
full of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but also is the total life memory collection  
of the village residents. Our ancestors use the concept of the Feng-Shui to  
express the surroundings, and even through this concept to transmit the sense  
of morality, the cosmic view to form the social regulations, thereby  
influencing the common people’s daily life behaviors and their living  
surroundings.


[論文目次]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6
   第四節  研究理論和方法              16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章 台灣民間風水傳說的搜集分類和情節內容之探討
   第一節  風水傳說的搜集與分類           23
   第二節  聚落與寺廟風水傳說            36
   第三節  墳墓風水傳說               56
   第四節  福地福人居的風水傳說           64
   第五節  工匠魘勝傳說及其他風水傳說        68
第三章 台灣民間風水傳說的思想內涵
   第一節  民間風水觀念的基本內涵          73
   第二節  風水傳說的天人感應思想          96
   第三節  風水傳說的祖先崇拜觀念         103
   第四節  風水傳說的命運觀念           110
第四章 台灣民間風水傳說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慎終追遠                115
   第二節  道德教化                124
   第三節  安居樂業                130
第五章 結論                    141
附錄一 台北士林芝山巖惠濟宮的「芝山合約碑記」    146
附錄二 新竹芎林廣福宮的「嚴禁斬鑿龍脈碑記」     148
附錄三 桃園大溪福仁宮的「嚴禁破壞龍脈碑記」     15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5 1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臺灣傳統漢式厝屋空間名稱之研究

來源: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系統編號: 87CYCU0222003
     研究生: 張瓊方 Chang Chiung-Fang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論文名稱: 臺灣傳統漢式厝屋空間名稱之研究
    論文名稱: The Study on Terms of Traditional House of Han People o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會承 Lin Huei-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 建築學系
      學號: 8581006
     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關鍵字: 空間名稱 Space Names
鶴佬人 the Fukiens
客家人 the Hakkas
[摘要]
臺灣漢民族所居住的傳統生活空間,是由一座座相似,但為獨立的建築量體,呈水平、垂
直之方式排列成ㄇ、口、日、目等形式。在此生活居住環境中,每個空間皆有使用者所賦
予之名稱。從「空間名稱」中,可了解居住者對於空間使用的意涵。
本研究是以臺灣漢民族中,其人口比例較高之鶴佬人及客家人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此二族
群之居住空間名稱與使用功能廣泛的蒐集,將此基礎資料分類為:一.厝、屋的整體構成之
名稱、二.厝、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稱、三.厝、屋的構成單元空間之名稱。
透過這些基礎資料可回溯其傳統社會中,居住者對於空間名稱之分類原則及其特色。在特
色方面可分為一.空間分類特色、二.空間用語之特色,其中前者可分為(一)空間的不變
性、(二)用語的獨特性。後者區分為(一)腔調之特色、(二)空間用語組成之特色、
(三)空間用語中所隱含之意義。另外從空間名稱可看出「空間用語與位序之關係」及「
空間用語變化之因素」。
在結論的部分則是探討空間分類的原則有:一. 基本空間單元名詞、二. 空間使用者,之
分類準則。在基本空間單元名詞分類中,將鶴佬人及客家人之空間名稱區分為三大類:(
一)厝、屋的整體構成之名稱、(二)厝、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稱、(三)厝、屋的構
成單元空間之名稱。空間使用者之分類方式可分為(一)神、祖靈、鬼之空間、(二)人
活動的空間(三)牲畜活動的空間。


[摘要]
The Han people's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in Taiwan is arranged by independen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figurations which are  
in the layout of SHAPES. In such a living environment, each space bears a  
name endowed by the resident; from which, one can derive the function of the  
space.
   The study is directed at the higher population ethnic groups in Taiwan,  
the Fukiens and the Hakkas. The two peoples' residential space names and use  
functions are widely collected as basis and categorised into: (1) the overall  
names of the houses; (2) the names of the houses' constituting structures; (3)  
the names of the unit spaces that constitute houses.
   Through such basic information, the residents' principles of the names  
and the features can be categorised. The features are distinguished into: (
1) space categorisation features and (2) the wording features of the spaces. 
From the above, the former is further delineated into: (1) the consistency of  
space; (2) wording characteristics. The later yields: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onation; (2) the featur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wording; (3)  
the meaning of the wording. In addition, from the names of the spa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wording and sequence" and "the elements of space  
wording changes" can be derived.
   The conclusion part address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space categorisation:  
(1) basic space unit name; (2) space residents' categorisation standard. (3)  
In the basic unit names; the space names used by the Fukiens and the Hakka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groups: (1) the spaces for the divinity,  
ancestors and ghosts; (2) the living spaces for humans; (3) the living spaces  
for livestock.
....................................
第三章 客家人的屋  51
第一節 屋的格局構成用語   51
一. 建築物用語    51
(一) 整體建築物用語    51
1.夥房、大夥房、夥房屋、大夥房屋   51
2. 屋    52
3.竹篙屋   52
(二) 構成建築物元素用語  52
1. 正身用語及正身形式用語  53
(1) 正身用語    53
I. ㄇ字形建築-正身、正堂、正廳、祖堂、一堂屋 53
II. 口字形建築-前堂、後堂  53
(2) 正身形式用語  54
I. 五間過道、五虎下山、三元及第   54
II. 老鼠籠  55
2. 橫屋、外橫屋   55
3. 圍屋   56
二. 活動空間用語   57
(一) 禾埕(大禾埕)、天時坪、禾坪、內禾埕、外禾埕、天井(內天井)、深井、後
埕   57
(二) 化胎、後化胎、龜背、花臺   58
(三) 井頭(洗衫場)、水井、陽井、井    58
(四) 樹下、菜園、陂塘、魚塘、魚塘E0、魚池 58
(五)渣缸、糞缸、便所、屎缸下、屎缸、渣杠、屎杠、糞杠    59
三. 養牲畜的空間用語 59
(一) 豬欄、牛欄、羊欄   60
(二)雞墀(棲、箕、栖)、雞寮、雞欄、鴨寮、鴨棲、鴨欄    60
四. 堆肥空間用語-肥堆、肥堆間、垃圾堆    60
五. 出入口用語-門樓、大門  61
第二節 屋之構成空間單元用語 61
一. 以坐落位置稱之  62
(一) 水平建築空間單元用語 62
1. 廳下   62
(1) 廳下(堂下)、祖堂、正廳、廳  62
(2) 公廳  63
2. 大房、大房間、龍間、正間、正身、正身間、房間、落鵝間、客廳、側廳 63
3. 二房、小房、鳳間、虎間、大房間、正間、正身、正身間、房間、落鵝間、客廳、側
廳   64
4. 廊下、廊e0下、廊e0、廊加、落鵝間、落鵝、龍間、虎間    64
(二) 垂直建築空間單元用語-東廳、西廳、南廳、北廳  65
二. 以空間使用機能稱之    65
(一) 生活空間用語 65
1. 間房、間仔、房間、間肚  65
2. 大眠床間、大舖院、總舖、總間、大眠床   65
3. 人客間  66
4. ?下    66
5. 食飯間、食飯堂  67
6. 洗身間、浴堂、洗身堂   67
7. 角間、隔間    67
(二) 儲藏空間用語 68
1. 半棚、棚頂、棚親、天棚、?棚、半樓、棚、樓棚、棚唇、棚身、捧身   68
2. 閒間、閒屋    68
3. 柴間、柴火間   69
4.偏爿仔、偏屋、拖啥、拖薩、腋啥、腋sai1   69
(三) 與農作物有關之空間用語    69
1. 礱間、礱米間、礱糠間、礱倉間、挨礱間、挨粄間、磨房、磨米間、穀間 69
2. 穀倉、穀墩、穀房、吞e0、囤仔間  70
3. 傢伙間  70
(四) 通路空間用語 70
1. 檐頭、檐但、檐唇、門段、屋檐下、檐下、檐頭下、塌壽、出步、巷路、亭下、亭?0下
、走廊    70
2. 巷路、巷間    70
3. 過廊   71
4. 天井、深井、內天井    71
第三節 其他用語   71
一. 轉溝、轉漕    71
二. 燈桁   72
三. 棟樑、棟對    72
................................................
1. 屋的整體構成之名詞    94
(1) 屋   94
(2) 外禾埕 94
(3) 化胎  94
(4) 樓   94
(5) 井   95
(6) 園   95
(7) 塘   95
(8) 欄   95
(9) 墀   95
(10) 渣缸 95
2. 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詞  95
(1) 堂   96
(2) 橫屋  96
(3) 外橫屋 96
(4) 圍屋  96
(5) 過廊  96
(6) 偏爿仔 97
3. 屋的構成單元空間 97
(1) 廳   97
(2) 房   97
(3) 間   97
(4) 廊   97
(5) 天時坪 97
(6) 檐下  98
(7) 巷路  98
二. 空間使用者分類  99
(一) 神、祖靈、鬼之空間  99
1. 神明空間 99
(1) 大廳  100
(2) 大廳門口    100
(3) 埕   100
(4) ?跤  100
(5) 房間(間房)  100
2. 好兄弟與地基主  101
(1) 埕   101
(2) 後門  101
3. 祖先空間 101
(二) 人活動的空間 102
1. 客人使用空間   102
2. 家人使用空間   102
(1) 分家前 103
(2) 分家後 103
(三) 牲畜活動的空間    103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5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傳統漢式厝屋空間名稱之研究
这篇论文作为硕士论文深度不高啊,只是一些名词用語,不过是87年的就是了,如果现在还是这深度恐怕不够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4 17: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住宅概说

http://www.bhpubl.com.cn/xs361.htm

中国住宅概说
刘敦桢 著

内容简介: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梁思成先生既是益友同仁,又是中国营造学社的两大支柱。本书为研究中国民宅的开山之作,它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民宅从远古以来逐渐发展成明清时期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清晰的线索,具有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意义。尤为难得的是,作品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于平朴流畅的叙述中,显示出对中国建筑的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显示出高超的学术见解,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和建筑实践,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前言:

前 言

  大约从对日抗战起,在西南诸省看见许多住宅的平面布置很灵活自由,外观和内部装修也没有固定格局,感觉已往只注意宫殿陵寝庙宇而忘却广大人民的住宅建筑是一件错误事情。不过从那时起虽开始收集住宅资料,但限于人力物力,没有多大收获。一直到1953年春天南京工学院和前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合办中国建筑研究室以后,为了培养研究干部,测绘若干住宅园林,才获得一些从前不知道的资料。随着资料的累积,今年夏天写了一篇《中国住宅概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
  本书是以那篇文章为蓝本再补充修正而成。严格地说:在全国住宅尚未普查以前,不可能写概说一类的书的。可是事实不允许如此矜慎,只得姑用此名,将来再陆续使其充实。此外,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不但内容简陋,而且相当芜杂,可能还有不少错误,希望读者给以严格的批评和指正。
…………

  刘敦桢
1956年9月于中国建筑研究室

书号:ISBN7-5306-3760-6G·453
开本:32开
装帧:简装
订价:16.00元
销售: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邮购地址:天津和平区赤峰道130号
300041
电话: 27116746
联系人:张学琴
====================================
編輯按語
補充有關古建築出版品

1.(不只)  中國木建築
   作者:趙廣超                    三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中國傳統建築術語辭典
   作者:王效青  等             建築情報   出版

3.梁思成,林徽因與我
   作者:林洙                       聯經出版社

4.中國古建築20講
   作者:樓慶西                    聯經出版社

5.中國傳統民居建築
   作者:王其鈞                    (台北)南天書局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4-26 at 19:1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6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 12: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贞堡图

安贞堡图


http://www.fjinfo.gov.cn/publicat/constr/9805/9805b.htm
編輯按語
【转帖】福建古堡民居与客家圆楼民居的比较
福建古堡民居略识
——以永安“安贞堡”为例

作者:戴志坚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350007)
  
      提要:本文以永安“安贞堡”为例,论述了福建古堡民居形成原因、特点,并与福建客家土楼比较,展示了福建古堡民居的建筑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堡民居 形成特征 安贞堡

    在福建省中部山区的永安、永春、大田、德化、沙县、尤溪、闽清诸县(市),那里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地形起伏变化复杂,自然景观优美怡人。青山绿水之中,矗立着一批数量不多却雄伟壮观、风格独异的大型民居建筑——“堡”。
  “堡”是福建山区独有的一种防卫性极强的民居形式。由四周极其厚实的夯石生土“城墙”环绕着中心合院式民居组合而成,是围廊式土楼和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式民居的综合。研究、总结她们成功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建筑创作不无啟迪。..................................
  
三、福建古堡民居与客家圆楼民居的比较
  福建古堡民居脱胎于福建客家土楼,又不同于客家土楼,粗看起来有相同之处,仔细研究又差异较大。
  首先在平面布局上有差异。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布局内部环楼几十开间的卧房连成一圈,楼上各层设走马廊相通,底层作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层以上为卧房,对称设置两至四个楼梯共用。每户按竖向分配使用,祖堂在底层正中(多环相套的圆楼则设在内环的中心),环楼当中是宽敞巨大的内广场。主要生活活动空间是在土楼的外圈;而福建古堡民居外圈纯粹只是起防御设施作用的走马廊,并无生活使用上的功能。内部是典型的中轴对称、多层多进的合院式民宅,主要生活活动空间是在内核的合院中心。
  其次在外观形式上也有差异。客家土楼层数多为三至五层,卵石墙脚,封闭的一米多厚的夯土外墙,一二层不开窗,三层以上开小窗,在卧房当中外墙设枪眼防卫,建筑出檐极大。建筑外观风格为古朴、粗犷、雄浑;而土堡民居只为两层外圈、底层是巨大的夯石垒砌,二层才为夯土,建筑出檐不大。在外圈夯土中间设枪眼的同时,为加强防范通常多设角楼。建筑外观风格强调的则是坚实、稳固、庄重。
  第三在结构形式上也有不同。客家土楼的外墙为厚达1~2米的净黄土与田岬泥和熟后夯筑,是起承重作用的夯土墙。内部环楼是穿斗木构架,搭在夯土墙上,分户隔墙是在木构架中填充薄薄的土坯墙;而古堡民居为加强防卫性,外圈底层为厚实的墙体,最大达4米。底层为大块夯石砌筑,异常坚固。二层夯土由于不起承重作用,墙体极薄仅0.8米。在其上搭木构架,以遮风挡雨。内部中心的合院式民宅,则为穿斗式木构架,根根柱子落地,柱上架檩,柱与柱之间的穿枋上立瓜柱来承檩。墙体生土仅为围护,故很薄,有的房间内部分隔仅为木板隔墙,隔墙上部采用竹篱抹上草泥白灰而成。故有“墙倒屋不坍”之说。
  从以下表格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客家土楼与古堡民居的异同之处(表1)。
  表1

福建古堡民居与福建客家土楼异同比较


  福建古堡民居 福建客家土楼
相异点 *建筑层楼仅两层 *建筑层数2~5层
*建筑平面为方形或前方后圆形 *建筑平面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外墙底层为夯石,二层夯土 *外墙全部为夯土,勒角为鹅卵石
*外圈环楼与内部院落式民居组合 *单环楼或多环楼组合
*外墙夯石厚达4米 *外墙夯土1~2米
*外墙枪眼与角楼共同防卫 *只设枪眼防卫
*生活起居位于合院内部 *生活起居位于外圈环楼
*出檐一般1~2米 *出檐极大2~3米
*有形状各异,位置有别的各类小型庭院 *通常有大的内广场庭院
相同点 *通常只设一个大门,门上设水槽以阻火攻
*内院设水井,楼内设谷仓,便于长期固守
*聚族而居,楼内设祖堂
*严格的中轴对称,强调宗法观念


  综上所述,福建古堡民居既保留了合院民居的中轴对称、布局合理、装饰华丽的特色,又溶进了土楼民居高大宏伟、粗犷雄浑、防卫性强的优点,是福建传统民居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注释
  [注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57页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1997。
  [注2]同注1。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1-13 at 12:1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16: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国传统建筑是“非艺术”和“非进化”的吗?   
         __作者:王鲁民

2.从“建筑之树”到“文化之河”
          __作者:趙辰

http://www.abbs.com.cn/topic/read.php?cate=2&recid=21182


土樓公舍:關于中國城市低收入住宅模式的探索
文章來源:建築與文化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6-5 10:3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文史资料20辑

永定文史资料20辑-土楼论文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8 13:14 编辑 ]
永定土楼1.jpg
永定土楼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andrew + 2 謝謝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文史资料20辑-土楼论文精选摘要(1)

永定文史资料20辑-土楼论文精选摘要(1)
振成楼的夏凉作用
……..振成楼的日平均气温与最高气温 , 第一层比砖楼分别低 1oC 和 3oC , 第四层分别低 2oC 和 5. 3oC, 不论早、中、晚都体现阴凉。 唯有第三层 , 气温比砖楼略高 , 夏凉作用不明显 , 其原因在于 , 第 一、二层不直接晒到太阳 , 又无外开窗户 , 空气无法与楼外对流 , 故而比较凉爽。第四层 , 白天瓦面比水泥面吸热少 , 而夜间人字形屋面 , 散热面积大 , 瓦片薄 , 散热快 , 瓦片之间缝隙多 , 利于空气流动降温 , 而造成夏凉。第三层则因上有第四层盖着 , 夜间散热量少 , 降温慢 , 下有第二层垫着 , 冷空气由于密度大 , 总是下沉而元法影响第三层 , 因此夏凉作用不明显。

( 三 ) 建筑结构形成的风场效应 , 增大了夏凉的效果。
振成楼内四个楼梯处 , 是空气进出的重要通道 , 其布局如图所示:
振成楼是按 "一极二仪三元四象五行六甲七政八卦九宫十二地支 " 设计建造的。进入振成楼第一感觉就是风大。上到第三、四…..
………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8 17:19 编辑 ]
一极二仪三元四象五行六甲七政八卦九宫十二地支.jpg
TULOUWEATHER.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b.cri.cn/3601/2004/06/24/883@208099.htm
土楼王子——振成楼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文史资料20辑-土楼论文精选摘要(2)

永定文史资料20辑-土楼论文精选摘要(2)
古老的环形生土建筑,也是迄今所 有客家圆土楼最早的"祖师爷"-金山古寨

金山古寨。这是高北村最古老的环形生土建筑,也是迄今所 有客家圆土楼最早的"祖师爷" "o圆楼王"承启楼就是以它为师而 创作出来的O它的建造年代目前尚未能确切考出,但据高头江氏 最早的族谱记载,他们历代相传,都把它称之为"金星古寨",且未 言属一江姓或其他姓氏,则它的建造时间上限可能在江氏迁居高 头之前,其时约在南宋;下限当不迟于明朝永乐O它位于高北村北 部的金山顶上。由于崩毁已久,不仅对它的建造年代未能确切知 悉,就是它的规模形状也了解不多。为了探究客家圆土楼的成因, 揭开圆土楼创建之谜,2001年4月29日,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会和 《永定文史资料》编委会的老文史工作者胡大新、江文野、张弘昌、 江城一行,对其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看到的遗址是,依着山 势由下而上(亦即从外到里)有四环相套的单面石脚(为行文方便, 暂依次编为1,2,3,4环)。从第1环到第3环,其石脚均高1.1米,第4环为0.8米;环距则分别为6.6米、5.3米、4.4米C第1 环直径约48.6米,第2环直径约35.4米,第三环直径约24.8米, 第4环约16米O这些石脚都是用毛石即自然生成、形状不规整的 石头砌筑的O其中第1环和第3环所用的毛石特大,每块重50公 斤以上;而第2环和第4环所用毛石则为几公斤重的小石O第3 环正南向有三级约1米宽供上下的石级O整个遗址为灌木和苇丛 覆盖。地面堆积着20公分至30公分不等的腐殖质。考察后的第 二天,~福建日报》特约通讯员江鑫强也去察看,无意中还扒出许多 陶瓷碎片O他携归请有经验的收藏家细察这些陶瓷碎片的胎质、 袖色、花纹并将若干碎片拼合推测其器皿的造型,初步断定它们 都是龙泉瓷鼎盛期(南宋至元代)的产品O 根据以上考察所见金山古寨确为一座坐北朝南环形建筑。 其规制应该是两环相套的元石基穷筑的军事堡寨式圆土楼,外、内 环地盘呈两级阶梯状。所以第1环和第3环所用毛石特大,砌筑 目的在于防止山体滑塌以维护地盘的完整、牢固;第2环和第4环 石肚l明厅用毛石细小,则因其作用在于作为"石裙"以保护元石基土 墙底部不致因檐水迸溅和地表积水浸渍而受潮湿。(初期生土楼 都没有石基,但多在墙根外表用小石砌0.8-1米高的单面石脚即 石裙护墙防潮。这从现存高东村和高北村古老的无石基而只有石 裙的华封楼、东权楼、五云楼可以得到印证)据高北村现年九十余 岁的老人说,他们小时还看过金山古寨的残墙可以明显辨出外环 仅一层,元楼,内环至少二层O如此外低内高结构,显然系军事堡 寨类建筑。而其建造年代,若关于陶瓷片的推断确实,则当在南宋或元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andrew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