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春風美濃道(圖)
新華網福建頻道 2003-05-25 12:09:37
--------------------------------------------------------------------------------
詩情畫意──多姿多彩客家傘
歷史根基──來自原鄉(廣東梅州)的石頭
美濃,一個在心中珍藏已久的名字,一直盼望著能一睹它的真容。
幾天春雨的洗禮之後,是一個明媚的春日,天碧藍,地翠綠,山蔥蘢,連綿的美濃山脈下,豁然開朗間,便是水草豐美的美濃鎮。這裡三面環山,美濃溪緩緩流過,一片好山好水孕育了美濃豐富的生態、人文。
民俗村掠影
跨入美濃民俗村,一股濃厚的鄉土氣息便撲面而來,入口處, 汨汨清泉隨著水車的轉動緩緩流入池內,滋潤著池裡的睡蓮等水生植物。一條數米寬的石板路,是連接各個民俗展館的唯一通道,路的兩旁就是客家人的民俗精華了。
竹器、根雕、陶藝等手工藝作品琳琅滿目,但客家擂茶飄出的清香卻吸引著大部份遊客情不自禁地尋香前來。
古典的桌椅,鄉土的裝飾,幾位客家妹子身著淺綠鑲花邊衫款款而出,她們拿來陶瓷擂缽和擂茶配料,在她們的指導下,我們將炒米、芝麻、花生仁倒入擂缽,手握茶木擂棍,煞有架勢地研磨起來。一邊研磨,一邊聽她們講關於擂茶的故事。一會兒,碾碎了,碾細了 ,加上茶粉充份拌和 ,再加入適量白糖 ,衝入開水 ,擂茶即宣告製成。細看茶成糊狀 ,呈淡褐色 ﹔聞之香氣撲鼻 ,喝在口甘甜滑爽 ﹔細嚼茶中芝麻、生仁 ,香甜清香 ,回味無窮。
喝過擂茶,來到路盡頭的紙傘部,這裡是美濃民俗村最吸引遊客的地方。紙傘部的建築為客家祖堂模式,二樓中間是曾家祠堂,兩邊的對聯描述了美濃曾姓的來源﹕祖籍廣東嘉應蕉嶺克勤克儉書田潤渥續千秋,宗支輝仁渡寶島徙彌濃惟孝惟忠詩禮蘭臺芳百世。
踏進紙傘部,猶如走進一個國畫的世界。遠看,每一把傘都是一幅精巧的工筆畫。紙傘是台灣目前保存悠久的民俗藝術之一,美濃民俗村的紙傘集“實用、裝飾、收藏”于一身,幾乎每幅作品都由名師創作,只見紙傘上的山水畫惟妙惟肖,人物畫栩栩如生,花鳥蟲草五彩繽紛,可謂“手繪精製,筆畫傳神、詩情畫意。”
購買油紙傘的人真不少,櫃檯旁的小姐介紹說,美濃油紙傘在台灣全島聞名,它是客家習俗中的吉祥物,含義很豐富,其一,客家話中“紙”和“子”同音,故在以往的婚嫁中,兩把紙傘做嫁妝,含有“早生貴子”之義。其二,台灣使用的漢語繁體字中,“傘”的字形內有五個“人”字,含有多子多孫的意思。其三,紙傘打開呈圓形,象征“圓滿”之義。加上紙傘製作的精緻和藝術,因此許多人慕名前來購買。
雖然美濃民俗村只是台灣客家文化的一個縮影,但其純朴的民風和精湛的工藝,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物館探源
到達美濃客家文物館時正好是中午11時,原以為客家的歷史文物只有客家人才會有興趣,沒想到竟是遊客雲集,來自台灣各地。在文物館工作的林先生是道地客家人,對於美濃客家的歷史,爛熟于心。聽他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客家的歷史風物就在他生動的解說中一一展現出來。
美濃地處高雄縣東北部, 267年前,來自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州)的客家先民來到美濃開墾,沿著潺潺老濃溪建起了房屋、街道、城樓,把大片荒莽草地,開墾成肥沃良田,從此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客家文化在這裡代代相傳。如今,居住在美濃的居民90%多都是客家人,鎮民務農為主,民風純朴,吃苦耐勞,鄰里和睦,中華傳統美德在這裡隨處可見。以客家祖堂為例,客家人重視血脈傳承源遠流長,所以,祖堂對聯左邊敘述祖先來自大陸何處,右邊則敘述到台灣後家族分佈于台灣何處,清楚交代祖先遷徙過程。林先生不無自豪地說,美濃客家人還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興學重教、崇尚讀書的風尚很濃,美濃培養出300多名博士與碩士,在台灣有口皆碑。
美濃客家文物館,強調的是親近文物為特色,在這裡,客家的歷史、習俗、文化都可觀可感,典型的客家建築伙房、騎樓、門廊﹔大陸原鄉客家婦女藍衫﹔精美的客家油紙傘,悠揚的客家山歌等等。在文物館的門前,專門從大陸原鄉──廣東梅州運來的形狀各異的石頭擺放成一個注目的展區,林先生說,此舉是為了強化客家的歷史根基。
來不及細看細品,但客家人慎終追遠的傳統,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已瞭然于心。
黃蝶翠谷餐敘
下一個目的地是鐘理和紀念館。鐘理和先生是台灣鄉土文學奠基人之一,在台灣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他的作品在大陸出版時,幾乎是一氣讀完。感動之余,掩卷而思,當時就許下一個心願,如果有機會到台灣,一定要去美濃拜謁他的故居。他在作品《原鄉人》中提出的“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的崇高理想,至今激勵著許多人為之奮鬥。
山林翠翠,山路彎彎,一會兒我們就迷失了方向。茫然之中,心生一計﹕何不請跟在後面的人帶路呢﹖於是,斗膽電話打過去﹕“不好意思,我們不認路,是不是可以請你們在前面幫我們引路﹖”對方似乎驚愕了一下,隨即便應允了,他們的車從後面開到了前面,於是順利到達鐘理和紀念館。
紀念館前有條文學步道,步道內以天然石塊,刻上數十位台灣知名文學家雋永詞句,沿林道興建,很有文化氣息。紀念館是一座的兩層樓建築,普通的風格如同鐘理和先生淡泊的人生。館裡的展示以圖片和文稿為主,鐘理和先生那著名的《原鄉人》手稿陳列在醒目處,此時此地重溫,依然震撼人心,肅然起敬。管理人員告訴我們,近年來,前來紀念館參觀的人逐漸增多,且多是文化人和學生。遺憾的是,紀念館主人、鐘理和先生的公子鐘鐵民先生外出不在美濃,想拜訪他以及拜見他的母親──作品《貧賤夫妻》中客家婦女的楷模、鐘理和先生的夫人鐘臺妹的心願未能實現。
陪同我們的先生說,為減少我們的遺憾,帶我們去吃正宗客家菜。於是車在蜿蜒林間道穿行,來到一農家餐館。餐館位於美濃著名黃蝶翠谷生態景區,因這裡大量種植鐵木而盛產蝴蝶,有110多個品種,其中“銀紋淡黃蝶”和“無紋淡黃蝶”屬於超強勢蝶種,盛產期形成“黃蝶翠谷萬蝶群飛”的大自然奇觀,每年吸引著無數觀光客。
餐館老闆姓溫,地道的美濃客家人,熱情、好客。他的太太是廣東梅州客家人,勤勞賢淑,因此,他的餐館集兩岸客家菜的特色,在當地享有聲譽。落座沒多會,就端上燉土雞、炒野蓮等客家菜餚,美味可口。席間,我們與一直陪同我們前行的兩位警察先生互換名片,以當地自產的番茄汁互道辛苦。他們都沒到過大陸,但他們都說“很想去”。他們問起北京、上海、敦煌、西安還有草原,我們也盡情抒發了一番。午餐就在愉快的交談中結束,道別前,他們問﹕“將來我們去北京,能找你們嗎﹖”“當然可以,歡迎你們來﹗”
跟蹤變為帶路,對立化為友情,人民之間就是容易溝通。離開美濃回高雄的路上,他們又打過電話來道別,話語樸實可感。驀然間,一句古語湧上心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頓悟﹗(白鷺 梁琿 )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6-2-5 at 12: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