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2|回复: 1

专家考证贺州为海陆丝绸之路主通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3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考证贺州为海陆丝绸之路主通道[转帖]
专家考证贺州为海陆丝绸之路主通道

(www.gxnews.com.cn 桂龙新闻网 2004年02月25日12:22:27)

 
--------------------------------------------------------------------------------
 
      桂龙新闻网2月25日讯 通讯员邱有源报道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的专家考察组,率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黄启臣、考古学家张镇洪、地理学家司徒尚纪、语言学家罗康宁等一行专程来到了广西贺州。经过为期4天的考察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贺州古道是一条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并由此揭开了贺州神秘的面纱,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舜帝南巡的必经之路

    专家们考究:在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始祖“三皇五帝”中,唯一只有虞代舜帝到过南方。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在接受尧的禅位后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察,“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此后坚持“五载巡察”。《史记·本纪第一·五帝》载:舜“帝位二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于江南九疑。”黄伟宗教授由此得出结论:舜帝南巡不止一次,直到崩于苍梧之野。“苍梧之野”如《广西历史地理》所述:“北起广西全州,湖南宁远;南到广东信宜、罗定;西到广西大瑶山;东到广东肇庆、连县”。该书还指出:“研究者有一说认为,舜为禹放逐,葬于苍梧之野,即今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地界,具体范围尚在争议中”,恰在考察中发现,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贺州境内,就有一座属古苍梧郡的九嶷山。据《贺县志》载:“九嶷山县东北三十里,俗讹呼狗儿山,南将及顶,有池宽数亩,深不可测,前有悬崖,池水下流成瀑布,名白带硖,至此遂难攀涉。遥望幽谷,罗列万状,云气吞吐”,并加评注曰:“按九嶷山北枕里松,西达半路,南连永庆,东至螺山,石脉相接,最为广大”。于是有专家质疑:莫非舜帝崩于此地?这一说法虽有待考究,但这地带属“苍梧之野”无疑。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葬于阴。汜林方三百里,在猩猩东,猩猩人名,其为兽如豕面人面,在舜葬西。猩猩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由此可见,舜帝当时所巡狩的南方,是一片野兽为猖的原始山区。或许,舜帝便是攀涉“苍梧之野”第一人。黄伟宗教授以《史记》为证:舜帝自施行严明的国家管理制度后,天下大治,“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责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四海之内,咸载帝舜之功。于是舜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中的这段记载,既详尽描述了舜帝时扩大疆域和氏族归顺的空前盛况,又将舜帝施以道德与文化教育的壮举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南抚交趾”指的便是古苍梧一带。在古苍梧的政治文化中心临贺故城,即现在的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有一座陈王庙,庙里供奉的陈王是一个以歌育人的歌王,四周墙上仍保留着德教与诗画的教育传统,明置带有舜文化的色彩。

    应该说,舜帝开发和统一南方时开创了贺州古道,并由此开创了南北文化交流的历史篇章。

    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交通线,因我国古代盛产丝绸而以丝绸对外交易而得名。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汉武帝首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当时的国都西安出发,经中亚、西亚、中东至西欧各国,其沿途的内陆通道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了岭南,在广信设交趾部,管辖秦时的南海郡、桂林郡、合浦郡,可谓岭南首府。对于广信的确切位置,专家们从贺州的信都古镇找到了答案。“信都”即广信之都,原是交趾之都城,为“两广”打下了分界的定义:历史上的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西为广西。汉武帝平南越后,派遣了黄门驿使从广信的贺江出口处,乘船沿西江而上,进北流江,过玉林鬼门关,入经南流江,再转雷州半岛的徐闻、北部湾的合浦,然后直通越南、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开辟了海上通商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自汉代以来,尽管国内的变化盛衰更迭,但横贯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和纵贯东南的海上“丝绸之路”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商贸作用。南来北往的商贸交易活动日趋频繁,而秦始皇修建的灵渠“后为江水浇毁,渠逐浅廞”,必须开辟一条对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交通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出口航船“自日南(越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梁书·海南诸国传》载:“置日南郡,其缴外诸国皆朝贡”,《旧唐书·地理志》曰:南洋诸国“自汉代以来,朝贡必由交趾之路”。“交趾之路”无疑是广信以西的贺州古道。据《富川县志》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扩建岭口古道成为一条水陆兼程、以水路为主的秦通“新道”。“新道”起于湖南道县双屋凉亭,经江永县进入富川县境内,经麦岭、青山口、黄龙至古城止。陆路全程170公里,境内约65公里。路宽1~1、5米,多为鹅卵石铺面,也有用青石块铺成的。道路蜿蜒于萌渚岭、都庞岭山脉丘陵间,北联潇水、湘江,南连富江、贺江和西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通过“新道”紧密相连,为楚越交往打开通道。

    专家考察组一行在考察富川县境内谢沐关古道遗址和葛坡镇古道遗址时,进一步发现这两处遗址都属于秦汉古道遗址,同时论证了这条古道正是海上丝绸之路对接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正是这条古通道,将贺江沿途设置的谢沐、冯乘、富川、临贺、封阳、封川等6个县治的贸易交接点相连接,成为一条沟通中原与岭南、与外来文化的重要渠道。

    专家们指出:对于这条古道,是从长沙马王推出土的西汉《地形图》中发现的。在这幅绘制于2100多年的地图上,明置勾勒着耒湟、潇贺、湘漓三条最古老的水陆联运交通线,如同三支强弩从长沙辟出,分别射向东南、正南和西南三个方向。位于中央正南方向的这支强弩便是湖南潇江至广西贺江的水陆联运交通线。人们习惯称之为潇贺古道,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干道。

    另据贺州市博物馆文物普查记录:在八步区桂岭镇七里山至开山乡豪界村,也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长达8公里的秦修古道,是贺州古道的分支,也是“海陆丝绸之路贺州通道”至今尚存的历史见证。

   

    来源:桂龙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6 9:01:56编辑过]


----------------------------------------------
lal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4 16: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阿秋歌 at 2004-8-23 21:20
据《富川县志》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213年),扩建岭口古道成为一条水陆兼程、以水路为主的秦通“新道”。“新道”起于湖南道县双屋凉亭,经江永县进入富川县境内,经麦岭、青山口、黄龙至古城止。陆路全程170公里,境内约65公里。路宽1~1、5米,多为鹅卵石铺面,也有用青石块铺成的。道路蜿蜒于萌渚岭、都庞岭山脉丘陵间,北联潇水、湘江,南连富江、贺江和西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通过“新道”紧密相连,为楚越交往打开通道。

最近看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秦国为平定岭南,特修筑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为军用物资运送开辟了一条便捷的水上通道,从湖南入广西溯西江入珠江,可直达广州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