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系张九龄胞弟张九皋41世孙,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湖湘学宗张南轩28世孙。本人考证的挥公118世孙南轩公世系如下:
始祖黄帝,(前2697~前2599)在位。
一世张挥,黄帝长子玄嚣之子,一说黄帝第五子
二世张昧,挥长子
三世张台骀,颛顼帝封于汾州;
四世张伊源,司水正,居山西太原;
五世张侯,为帝尧大未;
六世张立芳,为帝尧大未;
七世张坤;
八世张敦吾;
九世张郊,亦执掌火正,
十世张仲熙,执掌火正;
十一世张吴光,因发明火灶,被后世尊为司命真君、即灶神,
十二世张天杰,佐夏禹治水,为四岳诸侯,
十三世张钦若;
十四世为张榆,
十五世张临,为仲康大夫,
十六世张宜,亦为帝相大夫,
十七世张阳,为帝相大夫;
十八世张安,为过王大夫;
十九世张考,为少康大夫,
廿世张承,为帝槐大夫,
廿一世张发为帝芒大夫;
廿二世张琦,为帝芒大夫;
廿三世张希,为帝扁大夫,
廿四世张燧,为帝?时大夫;
廿五世的张秦,是帝孔甲的大夫
廿六世的张还,夏末为大夫;
廿七世张纯,为商朝开国之主商汤的大夫。
廿八世张质;
廿九世张康,为太庚时大夫,
卅世张启;
卅一世张立;
卅二世张瑰;
卅三世张秩;
卅四世张庖;
卅五世张颢
卅六世强洙;
卅七世张逸;
卅八世张都,
卅九世张助,
四十世张须;
四十一世张圆;
四十二世张萧;
四十三世张润;
四十四世张浚,为小乙时的将军;
四十五世张惠,为武丁时将军,
四十六世张谊,为豫州牧,
四十七世张稳,为太丁时太史,
四十八世张允,为帝乙时大夫;
四十九世张正,为周武王大夫。
五十世张炳,为周成王大夫,
五十一世张辰;为周康王先锋;
五十二世张本,为周昭王大夫,
五十三世张灼,
五十四世张兖,为周穆王大夫,
五十五世张灵,为周夷王大夫,
五十六世张宏,亦为周厉王大夫;
五十七世张道,周厉王时大夫,移居剑州府梓潼县,
五十八世张仲,是周宣王时的卿土,由于具有孝友忠心之德,被封为文昌帝君,两、三千年来备受我国民间的敬拜;
五十九世张逸,官大夫;
六十世张伯谦;
六十一世张信明;
六十二世张实;
六十三张禹臣,周?王时大夫;
六十四世张元驭,
六十五世张熙,颐公为周幽王司徒
六十六世的张元淑,至七十四世则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门第显贵无比。
六十七世的张奉义(一说奉元)
六十八世的张高陆(有人误作高陵)
六十九世张宣武
七十世的张侯
七十一世的张老
七十二世的张君巫(一说老生趯)
七十三世的张趯
七十四世的张骼
七十五世的张进明,是战国初期周桢靓王时的赵国大夫
七十六世的张孟谈,至七十九都是韩国之相
七十七世的张抑朔
七十八世的张开地
七十九世的张平
八十世张良,?~公元前186,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字子房,先世,会经五世相韩。韩国被秦始皇所灭时,他把家财全部挖出,以重金求访刺客为韩国报仇,后来访得了一位力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不幸误中副车,壮志未能得酬。大事末成,他不得已变更姓名,逃到江苏的下邳匿居,就在那里跟黄石公学兵法,此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减项羽,定天下,
被封为留侯。良生二子,张不疑、张辟疆。
八十一世的张不疑。
八十二世张典,为汉文帝时的清河太守,
八十三世张默为御史大夫
八十四世张金大司马
八十五世张乘,(千秋,字万雅)汉宣帝时阳陵侯
八十六世张嵩,元帝时东郡太守
八十七世张壮,移居四川彭山
八十八世张引(一说允或裔),住西州武阳
八十九世张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汉顺帝尚书;
九十世是张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万(方)城。;
九十一世张逊(一说张果),范阳太守
九十二世张孟成(一说冠成),汉质帝时肥如侯;
九十三世张平,曹魏涣阳太守
九十四世的张华,字茂先,晋武帝时讨伐东吴的名将,后来高官至司空,范阳(今河北)务城人。
九十五世的张祎(一说韪),字彦仲,散骑侍郎。韪随晋元帝东迁,而寓居江左。
九十六世为张舆(一说轩),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
九十七世的张次惠(一说次恭),宋濮阳太守。是东晋的吏部尚书;
九十八世的张穆之(一说甫之,安之),是洛阳的始迁之祖。
九十九世张籍(一说宏简)
一零零世张赞(一说纶)为副都御史,
一零一世张隆为宋顺帝的太常卿;
一零二世张子犯
一零三世为河东从事张浚;(有些家谱上此三代没有)
一零一世张守礼,隋朝的涂山令,
一零二世张君政,官拜潮州别驾,是广东韶州始迁之祖;
一零三张子胄是唐代的剡令;
一零四世张弦愈,官拜索虑丞,赠广州刺史
一零五世张九皋,自尚书郎历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封南康县伯,后移居长安(西安)。其兄张九龄(673-740),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一贤相。
一零六世张抗,赠右仆射
一零七世张仲方(765-837),贞元中,擢进士宏词,历散骑常侍、京兆尹。左迁华州刺史。入为秘书监。皋有9子,39孙。孙子辈以仲方最有名,历仕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帝(779-840),官至谏议大夫,封曲江县伯。
一零八世张孟常
一零九世张克勤
一零零世张浔(或绞丝旁)
一一一世张崇纪(或纪)
一一二世张璘,入川时任唐僖宗(873-888)国子监祭酒。传三世而迁绵竹,到南宋初年出了宰相张浚、理学大师张木(式),史称其族尤大。
一一三世张庭坚
一一四世张文矩,英年早逝。
一一五世张紘,迁绵竹
一一六世张咸,进士出身,封雍国公
一一七世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并建议经营川陕,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次年因东南形势紧张,乃集军反攻,牵制金军。后用吴蚧等坚守秦岭北麓,使全蜀安堵。绍兴四年(1134年)再任枢密,次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废黜席懦的刘光世。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外近二千年。曾在永州(今属湖南)贬所连上五十疏,反对议和。三十一年金完颜亮攻宋,才重被起用,封魏国公,主持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的北伐,因将领不和,符离之战失利,又被主和派排挤去职。著有《中兴备览》等。葬宁乡官山。(《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
一一八世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宇乐斋,号南轩,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官至右文殿修撰。曾主教岳麓书院8年之久,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有《南轩集》(《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明代名相张居正(1525-1582)为其十二世孙,(《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一一九世:焯公,焯生三子:明羲、明義、文吉。明羲居宁乡龙塘,为龙塘张氏始祖,明義裔迁浙赣,文吉裔迁浙江余姚。
一二零世:明羲公,
一二一世:镗(亦作唐)公,镗公于宋景炎二年(1277) 与赵璠等起兵响应文天祥的号召,在湖南安化、宁乡各地招募民兵抗元,并收复衡山、湘潭、攸县三县。次年兵败被俘。以无脸见先祖张浚于地下而拒降,大骂元将崔斌,被杀害。(见《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三 忠义九》、《湖广旧志》、《督府忠义传》)。公生惟孝、惟考、惟遗三子,惟孝坚守祖居,考、遗以父力抗元兵受到通缉而逃避他乡,考迁安化三州,其后分居县境三洲、银溪、边江各处;遗逃福建永福。
一二二世:惟孝公
一二三世:絅公,公生万宝、万全。
一二四世:万全公,元元贞二年丙申(1296年)生,居安化,为梅山之祖。
一二五世:叔瑛公,元至顺二年辛未(1331年)生,居安化,为五里牌之祖。
一二六世:祖懋公,
一二七世:宗文公,居安化常丰四路水溪坪
一二八世:时华公
一二九世:敏麒公
一三零世:立涵公
一三一世:再玉公
一三二世:国祥公
一三三世:文智公,生于明嘉靖16年丁酉(1537年)
一三四世:朝乾公,生于明嘉靖43年甲子(1564年),居涟源市七星街镇梨溪村
一三五世:一祥公,生于明万历34年丙午(1606年),居涟源市七星街镇红仙村,公生四子:汉麒、汉麟、汉狮、汉象。
一三六世:汉狮公,生于明崇祯9年丙子(1636年)。公生二子:英瑞、英才。
一三七世:英才公,
一三八世:裔德公,
一三九世:传贵公,公生合贤、合明
一四零世:合明公,公生美奇、美科
一四一世:美奇公,公生三子,长子、季子无嗣,
一四二世:珂九公,生于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
一四三世:里本公,生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
一四四世:步宜公,名如志,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
一四五世:前谱公,名如东,生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1946年)
一四六世:修来,名满意,生于公元1976年,挥公145世、子房公66世、南轩公28世孙。
[ Last edited by gentlecheung on 2004-8-23 at 2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