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8-21 1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空感悟— 赣江源头话客家
--------------------------------------------------------------------------------
--------------------------------------------------------------------------------
大河流出了历史,赣江孕育了客家。一方中国版图。循长江、鄱湖,逆赣江而上,在它的源头有一片被罗宵山脉、武夷山脉、南岭山脉包围着的广袤红土,这里田陌纵横百里,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它有着高山峻岭峥嵘风骨,也凝结着千溪万流的意志、信念和不灭的灵魂。
大江东去,水也滔滔,浪也滔滔,落日的余晖漫过苍凉的郁孤台……
从河中捧起一掬清波,触摸着赣江的波纹,仿佛阅读着千百年流动的历史。船工的号子汇进了赣江的涛色,筚路蓝缕的的篝火烧红了荒原的晨曦,瘀滩上那踉踉跄跄的脚印,是客家先民写在沙滩上的象形文字——那是一部艰难挣扎的历史!读读这片土地吧,它记录着客家民系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一代代客家人的跋涉、追求、苦痛、不幸、光荣和梦幻。
北中国大地,几度桑田、几牧场;长城南北,几番征战,几多白骨。战乱与灾荒是历史之树上并生的两只毒瘤。
历史上,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动乱,或者王朝更替之际,伴随而来的便是移民潮的兴起。东晋永嘉之乱,形成了第一次北人南迁的高潮;唐末靖康之祸及宗室南渡,掀起更大规模的移民高潮。
不绝如缕的移民,为什么不约而同流向赣南?天时不如地利,万事皆备于地缘。
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它的北边是比较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西北是万里黄沙,形成交通壁障,西南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险峻的青藏高原,客家先民唯一出路,向东南迁徒。
而在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纵贯江西全境,发源于赣州境内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北上入鄱湖,通长江,串京杭大运河抵京津;南下,越梅岭入粤穗,出武夷联泉州。命运就这样为客家先民安排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
悠悠千载一代代黄河子孙,一代代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一程程、一站站,历尽艰辛,来到虔赣,他们在这里放下疲惫的行囊,有一种龙归故渊的感觉,纷纷在这里落脚谋生,繁衍生息;或者又从这里溯章、贡二江而上,跨南岭(大余梅岭梅关),越武夷(石城赣闽通衢),辗转它乡,走向天涯,衍布世界。于是乎赣南成为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温床、摇篮和发祥地。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客家先民正是在赣南撞响命运的晨钟!
这里至今生活着730多万书同文、语同音、习同俗、行同伦、有着共同文化传统、历史记忆、风俗习惯的客家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尽管流行歌曲在那里反复咏叹“不要问我从那里来?”但客家人却不忘根在中原,根在黄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怀恋是人类通有的情愫。传统越古老,寻根越热烈。
跨越时间的长河和空间的大海,今天仍可探索寻觅到先祖们大迁徙的确证,姓氏与故里,对客家人来说,永远是座斑驳陆离的迷宫。
念情依依,别意悠悠。世代相沿的堂号与郡望是客家姓族的标识,反映出强烈的血统传递和地域观念。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与身俱来的姓氏,是移民唯一终身相随的印记,人口的迁移同时就是姓氏的流布。因此从当代的姓氏分布状况里沿波讨源,控赜索隐,便可以爬罗剔抉出先民们在历史上活动的轨迹。
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历史再一次钟情赣南,赣南亦再一次辉煌了历史。以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客家杰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瑞金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赣南成为共和国最早的家园。追寻人民共和国前进的足迹,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从赣南走来!
历史的经经纬纬,通常交织着神秘的丝线。关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只要来到赣南、驻足赣水源头,就无不百脉沸涌,低徊唏嘘,顿生“千枝归一本,万水实同源”,伟伟乎赣南大地,浩浩然客家摇篮的感叹!
历史在河边长大。赣江,这条闪烁着客家历史和未来的灵光的母亲河,正以生生不息的活力向前流去。
稿件来源:《赣南客家画报》 作者:钟东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