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8-15 08: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hen1975 at 2004-8-15 00:19
哦!广府方言和民系是这样形成的,我终于明白了!:
唐代以前最先一部分从岭南交通最便捷的西江流域迁入的北方汉人(这一部分是没经过珠玑巷的走的是水路),在“广信”一带的繁盛,说的是隋唐中州音,此时粤方言形成了,是粤方言形成的重要源头;后来在宋朝时期,主要是宋代的赣人等江南汉族,经过珠玑巷南迁的,此部分影响较大,人数较多,说的语言与广信形成的粤方言相差不大,所以也是粤方言形成的重要源头。经过先到者与后到者的商义大家一致同意决定,广府民系的文化之根是在广信,族群之根都是来自北方,都在珠玑巷喝了一杯凉茶往了一晚的客栈.
原来就是这样来的!
以广信为中心的西江枢纽,是秦汉以来的重要交通枢纽。秦朝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是秦汉以来移民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连接北方的最便捷通道。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一水相连。唐代拓宽大庾岭古道,为岭南开发提供了交通便利,但是,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与西江主航道、海运航道相比,南岭山脉上的小小缺口,只是一条小通道。广府民系以此为族群认同,选择南来北往的一条巷,当然不是因为那里有凉茶喝,广东凉茶是广府民系的发明,是血缘中带有部分北方偏北基因而不得不喝中药凉茶消暑、去湿的客观要求。广东音乐也是广府民系的发明,是两千年历史的“粤讴”厚积薄发的成果。本大猫就带有不少“偏北”的体质特征,不喝汤、不喝凉茶就容易“上火”,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本大猫也明白自身带有较多的百越血缘,比较之下,也知道还有与百越融合程度更高的客家族群。
族群认同,南北方都有,是因为明代修族谱的时候,世代渺远不清,族群认同就应运而生,大槐树、苏州闾门、孝感乡、珠玑巷等等,都代表着一个大致的方位--本族群的正北、正东或正南方向。“在珠玑巷喝了一杯凉茶往了一晚的客栈”,并不能代表“族群之根都是来自北方”。你在客家神话的吹擂中,以为周围连亘的山脉是“华夏正统”的象征?那么,华夏文明就不是江河文明,而是山地文明了。华夏文明是沿江河传播的,江河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浩浩珠水,连通长江、大运河、黄河;西江主航道,是岭南强势文化-广府文化的主要源头。岭南第一个状元就诞生在这里。这种强势,体现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不管融进多少新的血缘文化元素,广府文化的主流不变,文化特质不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实事求是,务实兼容,就是其强大的生命之源。我们的族群认同,选择的是一条通道,选择的是驿站、旅馆的集中地,其象征意义,表明一种开放,一种重商的情结。
不懂得族群认同为何物的人,对其自身的源流是一塌糊涂的,把客家神话等同于历史诗,把泡沫等同于城墙砖,还以为地球围着月亮转。这样的文化背景,对岭南历史经济地理文化的认识,必然是迷茫的。即使请岭南文化、珠江文明的专家在线解答,也解不开客家神话影响之下的种种自封“正统”怪论的心结。当然,虚拟的网络往往能看到许多真实的想法,比经过包装的书、报言论更真实。如果认真对待,则是不胜其烦。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发言,洒脱一点,现实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