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球王李惠堂与梅州足球
2004-08-08
--------------------------------------------------------------------------------
本报记者 张文梅 刘奕宏 特约记者 廖津
梅州的足球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873年,外国传教士将近代足球技术介绍到五华长布。梅县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1914年。从此,足球运动在梅州城乡蓬勃发展,成为山区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多年来,梅州为中国的足球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足球之乡”。在这里,出了名扬世界的“亚洲球王”李惠堂。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先后为国家和13个省、市输送了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270多名,其中有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队员35人,包括曾雪麟、蔡锦标、杨宁、王惠良、张小文、池明华、郭亿军、谢育新、伍文兵、吴伟英等。在征战即将举行的雅典奥运会的中国女子足球队里,就有一位来自我市五华县的优秀球员———钟金玉。
到现在,有关李惠堂的不少传奇故事,还在梅州大地广为流传。李惠堂和足球,已经成为梅州闪亮的“名片”。
图为担任国际足协副会长时的李惠堂(右)。
(资料照片)
一代球王名扬世界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一代球王的风采,至今名扬世界。
李惠堂是五华锡坑人,1905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是建筑巨商李浩如的第三子。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运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五华老家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足坛前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1925年秋,李惠堂赴上海。起初加盟乐群足球队,击败高丽队并在市锦标赛上夺冠。之后,他受聘为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1926年,上海举办万国足球锦标赛,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个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同年夏,李惠堂发动在沪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在全国联赛中获冠军。在“史考托”杯赛中,乐华队以4∶1击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腊克斯队。1927年,乐华队战胜各国劲旅组成的西联队,获西联甲级第3个冠军。1928年,李惠堂参加万国球赛,被评为最佳球星。
1930年,李惠堂从上海回到香港任南华足球队长,带队频繁出赛,所战皆捷,连续数年为全港甲组足球赛冠军杯得主,并在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中获得冠军。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在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日本队扬言这次要打败中国队。决赛那天,战况空前激烈,在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依然是三比三。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由李惠堂操刀,一蹴而就,战胜了日本队。这场球赛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李惠堂出类拔萃的球艺,神乎其神的射门技术,到现在仍让许多热爱足球的青年遐想不已。1941年,李惠堂率球队访问马来西亚与槟城军联队对垒时,以11比0大胜,他一人独进7球,并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与外国球队交锋时,获点球机会,他发脚怒射,球如炮弹出膛,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滚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罚点球“力大无比要踢死人”的传说。有一次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门前得球将要拔脚怒射时,竟然离开球门不敢防守……
从17岁成为甲级队员,到42岁挂靴退役,李惠堂纵横驰骋绿茵25年,足迹遍及亚、欧、澳洲,进球2000多个,获得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他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1966年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足球之乡名不虚传
足球自传入梅州以后,就成为山区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1907年,孙中山先生特派旅日同盟会员谢逸桥和温靖侯回到故乡梅州,创办松口体育会和体育学堂,在开展足球运动的同时,培养辛亥革命军事骨干。六七十年前成立的梅县强民体育会,为普及发展足球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至今还指导业余足球队提高技术水平。1941年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回到老家,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
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上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说:“梅县是‘足球之乡’,请外国友人去那里参观。”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地区榜上有名。多年来,梅州足球人才辈出,一度群星璀璨,被足球界誉为“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之乡(梅州)”。
图为梅江区业余体校的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球艺。(肖根平 摄)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梅州的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发展,在加强体育场馆建设、承办重大足球赛事、培养足球新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足球运动训练场200多个,其中符合比赛标准的足球场40多个。梅州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非常雄厚,球风鼎盛,成为广东足球运动发展的一块圣地。在梅州城乡,大多数青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或多或少都能踢上几脚。市及各县(市、区)体育局每年都要举行几十次足球比赛,“市长杯”、“梅雁杯”、“强民杯”、“梅州杯”、“球王杯”和兴宁的“南丰杯”等比赛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群众足球队参加。单位与单位之间举行联谊活动,往往就是一场足球赛。在广州的高校足球场上,甚至可以通用客家话。
在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后,梅州将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作为“足球之乡”发展的重点。全市的4个足球重点县(市、区)的每间学校都成立了足球队,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各县(市、区)业余体校接受系统训练的注册少年男女足球运动员共有600多人,居全省各地级市前茅。每年,我市向省级队输送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也是全省最多。目前,在中超、中甲等俱乐部踢球的梅州籍运动员有20多人,在省少年男子足球集训队,有近20人是梅州人。梅州青少年足球队在参加全省的比赛中,多年来一直战绩辉煌。作为我市足球重点县之一的梅县,业余体校目前共有各个年龄层次的少年男、女足球队7支,共有队员120多人,近年来在参加比赛、输送队员方面都名列全市、全省前茅。该县自1999年以来在全省少年足球联赛中,每年至少获一项以上冠军。在今年的全省U15男子和U16女子足球联赛中,梅县男、女队双双夺冠。去年,该县输送的球员有1人入选国奥队,有4人入选U19国家集训队。
----走进梅州之历史文化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