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5|回复: 2

梅州不仅有山歌。也有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19 2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广东汉剧

  原称“外江戏”,1927年由汕头公益社大埔籍钱热储先生等提议,改名汉剧“汉剧”。五十年代初,因其艺术风格与特点有别于湖北汉剧,故称为“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是以粤东、粤北和福建的闽西、闽南为主要活动地区;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 以普通话(中州)为舞台语言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清雍正、 乾隆年间有广东活动的外江“徽班”,流入粤东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外江戏”,原在潮汕平原扎根,逐步发展到大埔、梅县、兴宁、丰顺各地。清光绪年间正式班社多达30多个。“老三多”、“老福顺”、“荣天彩”、“新天彩”为著名的外江“四大班”。1902年至1924年,“荣天彩”班曾在上海、台湾演出,还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演出。“老三多”班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各地演出达三年之久,蜚声海内外,影响深远。东南亚的客家人至今仍有广东汉剧业余社会团组织,经常开展演出或汉乐演奏活动。

  广东汉剧的音乐吸收融化客家民间音乐、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佛曲等,形成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朴素庄重、温柔淳厚、儒雅舒缓。广东汉剧有传统剧目八百余出,题材广泛,唱腔音乐古朴淳厚,优美抒情,唱做念打舞台各技艺俱全,内容丰富多彩。汉剧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不仅擅长于反映历史题材,也能表现现代生活。古装戏《百里奚认妻》、《盘夫》、《秦香莲》、《齐王求将》和现代戏《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是百看不厌的优秀剧目。广东汉剧有“南国牡丹”之称谓。八十年代初以来,广东汉剧院先后到香港、新加坡演出,均载誉归来。

  二、汉调音乐

  是粤东客家民间音乐的主流。 它源于中原地带的“中州古曲”。随着客家人的南迁而来,扎根于粤东地区,成为广东民间音乐的重要乐种之一。

  汉调音乐包含有“丝弦”、“串调”、“吹牌”、“庙堂音乐”(佛曲)、和“中军班”音乐等等。有的以丝弦乐主奏,有的以唢呐主奏,配以锣鼓;有的以大声吟唱,伴以乐器配奏,形式多样,曲目丰富,现已记谱整理的有三百多首。它具有典雅古朴、优美抒情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客家地方韵味,深受群众喜爱。“丝弦”乐类中的“出水莲”、“翠子登潭”、“熏风曲”、“崖山哀”等曲,以结构严谨、情趣高雅,或乐思悠深,风格独特,久获好评。“中军班”乐曲则是客家民间婚丧喜庆时,必不可少的仪仗性音乐。随着客家人移居海外,汉调音乐亦传播到海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有汉调音乐的社团组织。

  三、客家山歌

  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客家人居住山区、开山劈岭的农业劳动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关,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常用比喻、比兴、双关、叠字和尾驳尾等手法,并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比喻山歌,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这首山歌没有一个“爱”字,而用山区树藤相缠的形象,比喻男女忠贞不喻的爱情。双关山歌,如“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歌哪里来?自古山歌从(松)口出, 哪有山歌船载来”。把浓烈的乡土气息、鲜艳的山区色彩和圆熟的比兴手段,融化在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中。晚清爱国诗人黄遵宪的《山歌题记》中,盛赞客家妇女“因念彼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2年到梅州时, 写有“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的诗句。

  五十年代以来,山歌活动由过去在高山僻坡独唱、对唱,发展到大庭广众中唱、联唱、合唱,其至把山歌搬上舞台,形成以山歌唱腔为主的“山歌剧”。“山歌剧”亦称“客家戏”,最为客家人所喜闻光见,因而演出活动遍及梅州各县和汕头、惠阳、韶关地区以及江西、福建的部分市县。近年,山歌还唱到香港、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毛里求斯和留尼旺等国家和地区,广大侨胞说:“山歌带来的乡音、乡情, 连结了侨心。”

  为继续和发展客家山歌传统艺术,从1983年秋起,每年在梅城兴办群众性的“中秋山歌节”活动,松口、丙村、白宫等乡镇群众每年都举行“中秋山歌打擂台”,吸引许多游客。1989年冬在梅州举行的世界客属联谊会期间开幕的客家艺术节,也有山歌剧和山歌擂台的艺术表演。

  四、提线木偶戏

  世界木偶的祖宗在中国。木偶戏远在汉末已演变成独立剧种,唐代木偶艺术己进入宫廷,到宋代木偶发展成多种类,其中提线木偶的操作难度最大,故传世不多。目前五华、梅县各有一个团,五华提线木偶戏有四百余年历史。它用木头雕刻出偶像,配上手足,穿上衣戴巾帽,装配上各种头、肩、背、手、脚等各种线拉动,木偶便能演出各种动作与古装“人戏”一样,可分“唱、做、念、打、舞”,其中“唱”和“念”既是木偶的,也是演员直接表演部分,而“做”和“打”则通过演员双手操纵木偶间接表现出来。木偶本是无情物,然而技艺高超的演员能使木偶表演得维妙维肖,使有限的舞台变成无限的空间。现在的木偶戏,布景颇精彩,伴奏乐器又增加扬琴等弹拍乐器,20人可同台表演,无论上天入地、移山闹海、飞檐走壁,均表演自如。其曲调以广东汉乐为主,并融客家山歌、民间小调于一炉,情韵如行云流水,极富地方风味,其传统节目有《化子进城》、《孟姜女》、《水浸金山寺》等。

严赞曰------难得蓝客也正而八经地转贴.2002.5.19

[ 本贴由 yanxiuhong9 于 2002-5-19 14:33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22 19: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梅州不仅有山歌。也有戏剧。

从梅州山歌剧团近年的演出节目来看,有山歌、汉剧、采茶局等。民间的自发的表演则很少见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6-28 2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梅州不仅有山歌。也有戏剧。

阿原朋友,你那里的惠阳有这样的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2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