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社区,客家人的定义闹得沸沸扬扬。
血统论之荒谬自不待言;其在学术界有如过街老鼠。我印象最深的是印度电影《流浪者》中,血统论制造出来的笑话。
客家话论只有其表,未及其里;空有其形,而未有其神。就象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那么,怎样的人才是客家人呢?这就得从客家人的起源说起。
后晋”八王之乱“中,由黄河中上游南迁到江淮的移民,形成了一个移民群叫“南朝通语群”,也叫“老客家”。但还不是“客家”,只能说是客家先民。
这些移民,在唐宋以后继续南迁,聚居岭南。因后来是客,这些移民被当地“土人”称为“客”、“客人”、“客家”。经过一个漫长的由“他称”到“自称”的过程,最后这些移民接受了“客家”这个称谓,正式形成了客家民系。这种“接受”就是“认同”,认同自己的客家身份。特别是经清“咸丰”年间的“土客之争”后,这种认同得到了质的加强。
这种认同和血统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义客家呢?只要能符合下面两个条件者,就是客家人。
1、会说客家话;
2、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客家文化认同。
而第二点是最为重要的,是本质的;没有这种认同,单会说客家话就是客家人了?这同 “会说英语就是英国人”一样荒谬。
只要是有这种客家认同,虽然还不会说客家话,但他(她)就可拿“客家绿卡”了;待他(她)学会客家话后,就可领取“客家身份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