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8-11 18: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體檢公共建設專題系列四:客家建設篇羅文嘉:政府不能只生孩子卻不管死活
◎執筆/何榮幸、黎珍珍、蕭旭岑
2004-8-11 4:03
各地客家會館 閒置浪費
「政府不能只考慮生孩子,卻不管孩子死活!」這是行政院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密集視察各地客家建設後的感觸,也是許多客家建設閒置浪費、使用率低落的現實寫照。
如何保存客家文化,是政府文化建設重要一環。尤其在客委會掛牌成立後,各地客家會館、園區爭取補助案如雨後春筍。客委會每年十三億預算,有很大一部份用於補助硬體建設。行政院新十大建設中,更擬編列三十億元打造南、北兩大國家級客家文化園區。
無法融入社區 乏人問津
然而,各地客家會館缺乏軟體內容、無法融入社區而乏人問津的窘況,卻正在各地上演。
鄰近吉安鄉的花蓮客家民俗會館,斥資九千萬、擁有可容納四百五十人的大型演藝廳,但經費完全投入大樓工程。去年底完工後,由於欠缺內部設施,只好閒置而無法啟用。現在好不容易找到經費進行裝修,內部展示的客家文物卻還沒有著落,未來經營團隊更不見蹤影。
這種尷尬困境,連當初爭取設立會館的花蓮縣客屬會顧問范振城都忍不住說:「沒想到一蓋就是九千萬,這個夢想太大,讓我們越做越害怕!」
同樣在花蓮的鳳林鎮客家文物館,偌大的館區中,導覽資料、活動場所都付之闕如,去年只好再向客委會爭取三百多萬經費整建。
其實,這座建築的前身是老人館與圖書館,當初為了爭取文建會經費,硬生生改建為客家文物館。地方人士說,當年為了消化預算,發生許多匪夷所思情況。該館不僅花費近九百萬打掉既有圍牆重建,原本購置一套兩千多萬的燈光音響設備,也因空間太小被迫轉到鳳林國小演藝廳,顯示其規劃設計的草率。
這只是全國客家建設閒置浪費的縮影。近年來,不少無力經營的地方史料館與其他展館,紛紛掛上「客家」招牌重新出發,形成「換個招牌就有錢拿」的特殊奇觀。
「客家庄都搶救不了,蓋這麼多大型會館有何用?」社會發展學會研究員吳勁毅批評,政府老是把錢砸在硬體建設,卻坐視客家庄破敗弱化,這算是哪門子的文化保存與振興?
猛蓋硬體 坐視客家庄破敗
文史工作者鍾寶珠說,「客家聚落現存許多閒置空間都消化不了,政府卻製造更多的閒置空間。」不僅客家社區組織無法支撐營運,更造成公共建設與居民的疏離感。
走進屏東「竹田驛站園區」,竹田村長傅民雄、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涂志宏一致表示,地方向中央爭取數百萬維修經費,結果卻是「把有客家特色的東西都拿掉,竟然還出現美式建材的小木屋」。
當地大門深鎖、空無一物的百萬小木屋長期閒置,地方竟然還要爭取千萬預算蓋火車展示區與咖啡座,他們感到啼笑皆非。
文史工作者陳板在評審政府計劃時,更曾發現一項被戲稱為「歐式客家風格」的規劃案。這種「沒有客家味道的客家建設」,已為各地客家建設留下令人匪夷所思的註腳。
應該先有軟體 再談硬體
羅文嘉鄭永金 激盪新思惟
新思惟與舊觀念,有沒有可能在激烈碰撞中達到「雙贏」?如何一方面打破「只重硬體、不重軟體」迷思,一方面兼顧中央承諾與地方需要?
民進黨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國民黨籍新竹縣長鄭永金這兩位分屬藍綠不同陣營的政治人物,近日針對新竹客家史料館預算激辯數回,達到雙方都可接受的「雙贏」結果,值得其他部會與各級地方政府參考借鏡。
羅文嘉認為,現階段客家建設的最好方式是「閒置空間再利用」,並且朝「生態博物館」方向自然保存客家文化。例如桃園新屋鄉希望蓋客家集會場所,他與地方充分溝通後,改由閒置的農會倉庫再利用,「雖然錢可能花得更多,但絕對會有更多客家人願意親近使用,這筆錢就很值得。」
但鄭永金與地方人士卻堅持,新竹客家史料館的兩億五千萬預算,早在葉菊蘭主委時代就已核定,羅文嘉不能說改就改。不過,鄭永金肯定羅文嘉推動的進步觀念,他坦承「例如我們原本規劃藏書十萬冊,的確遠超過客家書籍的數量,沒有必要好大喜功」,因此他可以接受對補助方向進行調整。
羅鄭兩人雖然在一開始針鋒相對、互不退讓,卻在不斷激辯後達成共識:兩億五千萬總經費不變,但只保留一半蓋硬體,另外一半改為補助新竹其他地區客家史料保存與古蹟維護。
羅文嘉在信義計劃區內的客委會主委辦公室強調,過去從中央到地方,對於文化建設都只有硬體思考而沒有軟體思考,「無論那個政黨都是一樣」。因此他宣示,客委會從明年起儘量不蓋新硬體,「應該先有軟體再來談硬體」。
他分析說,只重硬體是台灣選舉文化的產物,縣市長、鄉鎮市長為了政績拼命蓋硬體,而且「有硬體才有工程,地方利益共同體才會有利可圖」;中央主計單位也只重視預算執行率,「地方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錢流下去,地方不知如何運用,只好拆舊的、蓋新的,浪費錢又破壞生態。」
在新竹縣長辦公室內的鄭永金則表示,他敬佩羅文嘉的敬業精神,「從來沒看過這麼認真,親自下來溝通那麼多次的政務官。」他也認同羅文嘉的想法,「以前的心態要調整,現在更應該重視永續經營、前瞻思考;政治人物要有道德良知,不能有錢就拚命蓋硬體,那都是納稅人的錢啊!」
克服選舉症候群 回歸專業
羅文嘉呼籲,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時應該揚棄「經建式思考」,「我們需要的不是加法的建設,而是減法的建設!」中央到地方要有文化新思維,克服「選舉症候群」,回歸文化專業,讓軟體決定硬體,控制「錢流」,進行社區營造總量管制,並建立預算執行率之外的合理考核機制。
長期待在立法院法制委員會、審查過無數文化館址設置條例草案的立委林濁水更強調,任何文化硬體建設都應該被放進整體文化產業來設計規劃,「公共工程浪費了還可以閒置,文化硬體資源配置錯誤,卻常常造成難以逆轉的文化浩劫。」 |
|